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写的三国诗词 > 第四十三章02(第2页)

第四十三章02(第2页)

「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若人无强口,宜深为之备。〈」言下之意就是:「曹休虽然明智果断但很少用兵,这次他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傍依长江,容易进军,难以退却,这是战争中易于受阻之地。如果大军进入无疆口,应该严加戒备。」可惜满宠等人的表章还未得到答复前,曹休已在石亭与陆逊率领的东吴军开战。

开战前出了一个意外,东吴三代老臣韩当之子韩综携家叛逃投曹,这是怎么回事?吴王念及其父立下的汗马功劳,派他守护武昌,在任传出**不轨的传闻,吴王念在他父亲的情份没有过问,他内心怀有作贼心虚的想法,总认为总有一天会清算自己,开始计划出逃。带领母亲、家属、部曲数千人投奔曹休而去,吴王得知后虽然大骂忘恩负义之徒,也解除后方不稳的可能。

不管如何,双方在皖口北方两百多里的石亭开战,东吴方面中军由陆逊自己率领,朱桓、全琮率领左右两翼,一战大败魏军,陆逊等人督军一路追杀败走的魏国兵卒,直抵朱桓当初预测、石亭南方两百二十多里的夹石,斩杀擒获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

当初曹休上书请求深入东吴接应周鲂时,明帝命令贾逵率兵向东会合。发现东关防备稀落后大惊:「东吴在东关没有防备,肯定是在皖城集合部队,曹休深入作战必定失败。」赶紧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二百里后擒获东吴士卒,才知道曹休大军战败,东吴正让兵士阻断夹石通路。

手下将领们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有想等待后继部队的想法。他当下表示:「曹休兵败加上撤退道路遭到断绝,陷入进不能战、退不能还的情况,正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恐怕天黑之前就会溃败。东吴应该是没有后续部队,才只追到夹石。现在我们应该赶紧进军、出其不意,这就是『先声夺人,以挫伤敌人的士气』,敌兵看到我军来到必然退走。如果我们等待后援,面对将险路切断的敌军,即使兵力较多又有什么用处!」

说完下令加倍速度出发,沿途命人设下许多旌旗战鼓作为疑兵。东吴从远处看到曹魏军队,以为大军已到,惊恐之下赶紧撤走,遭到包围命悬一线的曹休,才捡回一条命。据守夹石后贾逵供给兵粮,曹休残余部队才得以振作起来。其实贾逵与曹休在朝中的关系并不佳,失败的曹休依赖贾逵才得幸免于难,令他感到羞愧难当。

九月,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这次出兵是因为先前派遣翻译官夏舍前往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后遭到杀害,激战之后大获全胜。率兵返回到马城时,突然遭到轲比能率兵三万围困整整七日。幸亏素来为鲜卑人所信任、阎柔的弟弟上谷太守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让轲比能解围而去,田豫对他感谢不已。

兵败回到驻地的曹休上书谢罪,明帝因为他是宗亲的关系,不仅不加责备,还派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对此曹休惭恨不已,因此痈发于背,没过几天就过世,明帝知道后下诏谥壮侯,让儿子曹肇继承爵位。

文帝时曾想授贾逵符节,曹休从中作梗:「贾逵性情刚烈,一向轻视诸将,这种人不可都督一方。」打消重用的念头。石亭之战时如果救援没有及时到来,全军覆没不说,他必当命丧夹石。得到救援后竟埋怨贾逵救援太迟,还当场呵责,更以大司马敕令要他捡拾弃仗。自认心中无愧的贾逵对他说:「本是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不是来此为大司马拾捡弃仗的。」说完就独自引军回到驻地。随后两人互相上表弹劾对方,明帝知道贾逵为人正直,还是要倚仗身为宗室重臣的曹休,判定二人都没有过错。不管怎么怨恨,到最后没再与他争吵半句的贾逵,深受世人赞誉。

雍丘王曹植得知曹休病亡后,写《大司马曹休诔》悼念:

「于穆公侯,魏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阐弘泛爱,仁以接物。艺以为华,体兹亮实。年没弱冠,志在雄英。高揖名师,发言有章。东夏翕然,称曰龙光。贫而无怨,恐以为难。嗟我公侯,屡空是安。不耽世禄,亲悦为欢。好彼蓬枢,甘此瓢箪。味道忘忧,逾宪超颜。矫矫公侯,不挠其厄。呵叱三军,躬奋雄戟。足蹴白刃,手接飞镝。终弭淮南,保我疆场。」

随后又上书明帝《求自试表》: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岛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着。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良授能,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害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蹑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不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着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代,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邑而窃自痛者也。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曹植在表中向侄子皇帝表达想得到朝廷的任用,实现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宿愿:

「臣曹植说:我听说士生于世上,在内就侍奉父亲,在外就侍奉君王;侍奉父亲放在首要位置的是使双亲荣贵,侍奉君王最重要的是使国家兴旺。所以即使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即使仁君也不会养着没用的臣子。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王;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尽心忠君的臣子。所以君王不会平白无故地授官,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官职;无故授官叫做谬举,无故接受官职叫做尸禄,《诗》中『素餐』讲的就是这个。从前虢仲、虢叔不推辞担任两国君主的重任,他们的品德深厚啊;姬旦、姬奭不推让燕国、鲁国的分封,他们的功劳大啊。现在臣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正当陛下统治,歌舞升平的时候,沐浴着陛下广大的光泽,默默收到品德的教育,可以说皇恩浩**了。然而我位居东边的藩国,爵位处于上等,身上穿着轻软暖和的衣服,吃惯了各种美味,看尽了奢华靡靡之物,听倦了丝竹之声,是高爵位、厚俸禄造成的。思想想想古代受爵禄的,跟我的情况不同,他们都是建立功勋,有益国家,辅佐君主,利惠人民。现在臣没有品德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像这样终年,对朝廷没有带来益处将蒙受诗人『彼己』的讥讽。所以对上愧对玄冕,对下愧对朱绂。

现在天下统一,九州岛和平,看西边还有不遵命令的蜀国,东边有没有做好臣子的吴国,使得边境百姓不能脱下战甲、谋士不能高枕无忧,他们真是希望统一天下,以达到太和的境地。所以夏启攻灭有扈而夏朝战功昭著,周成王攻灭商、奄而周朝大得显著。现在陛下以圣明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绩,继续成王康王的兴隆,选拔贤能,授官人才,用像方叔、召虎一样的猛将,镇守四方,做国家的爪牙,可以说很对啊。然而高飞之鸟没有被箭射下,深渊之鱼没有悬挂在鱼钩上,恐怕是射箭、垂钓的技术不够。昔日耿弇不等光武帝,迅速攻击张步,他说不把敌人留给君王。所以齐王所乘之车旁边的侍从因为车縠响了而自杀,雍门狄在齐国自刎,像这两个人,难道讨厌活着,喜欢死亡吗?只是愤怒于怠慢君主、轻蔑君主罢了。君王的宠臣,想要去除灾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牺牲生命来平定动乱,用功劳报答君王。从前贾谊二十岁,请求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未臣服的国家,系着单于的脖子让他听命;终军在少年时候出使越国,想用长绳子抓住越国国王,羁押他到汉朝宫殿。这两个臣子,难道喜欢在主子面前夸功、在世俗之前显摆吗?志向也许被制约,想要发挥他的才干,把才能献给英明的君主。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灭亡,臣不可以安家。』所以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渡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身处外地,待遇并不是不丰厚,然而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只是因为记挂着两个国家还没有攻克。

我看见先帝的旧将老兵,年纪已大还活着的,还有一些。虽然世上不乏贤人,旧将老兵,仍在操演战阵。私下里自不量力,志向在于为国效力,希望能立下像毛发那么小的功劳,来报答所受到的恩典。如果陛下下一道很少见的诏书,让臣发挥一点点作用,使我在西边下属于大将军,率领一校的人马;如果在东边归属于大司马,统帅偏师军队,我一定冒着危险,奋力向前,身先士卒,一定要获得一时的胜仗,来减少终身的惭愧,使得名字记在史书上,事迹列于朝廷而光荣。即使身体在蜀国分成两半,首级悬挂在吴国的宫殿,我感到虽死犹生。如果我小小的才能不能试用,隐没于世无人听闻,白白荣耀我的躯体,丰腴我的身材,活着对事情没有益处,死了对国家命数没有损害,白白位列高位拿着厚禄,像鸟兽一样生活,直到头发变白,这只是用圈牢养着动物,不是我的志向。传闻东边的军队失利,战败受挫,我吃不下饭,挽起衣襟拉起袖子,摸着宝剑望向东方,而心已经驰骋在吴地了。

臣昔日跟随武皇帝,往南走到赤壁的尽头,往东走到东海,向西走到玉门关,向北走出了长城以外,见到调兵遣将之道,可以说得上是神妙了。所以用兵之道不可以预言,而是要面临危险时能够随机应变。臣志在效力于这个圣明的时代,在圣世之中建功立业,每当臣阅览史籍,看到古代的忠臣和义士遵从一朝的敕命,为国牺牲,身体虽受屠裂之苦,功名却被铭刻在景钟之上,流传于史书之中,臣未尝不抚心而感叹。臣听说圣明的君主委任臣子,并不会将那些曾经犯下罪过的人们完全弃置不用。所以打了败仗的臣子被使用,秦国鲁国因此成就大业;绝缨盗马的臣子被赦免,楚秦两国因此度过危难。臣私下里感慨文帝过早驾崩,威王离开人世,臣难道是什么很特别的人,年寿可以长久吗?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里,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臣听说千里马一声长鸣,伯乐便能识别出它的才能,黑狗嚎吠,韩国就能知晓它的本事。因此让千里马尝试远路兼程,来考验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让黑狗尝试追逐敏捷的狡兔,来考验它搏噬的能力。如今臣志在为国家效犬马一样微薄的功劳,暗自忖度,却始终没有伯乐、韩国一样的人的赏识,因此心情抑郁而暗自痛心。

那些靠近棋局而踮起脚尖的人,和那些听到音乐就私下跟着打拍子的人,其中有一些也是懂得欣赏音乐和弈棋的。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地位低贱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来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又怎么能没有慷慨赴国难的臣子呢!自我炫耀才能、自己给自己做媒,是士子和女子丑陋的行为;求合于时俗来取进,是道家明显忌讳的。然而臣之所以敢于把自己的所闻所思陈述给陛下听,实在是因为臣与国君是一体分形的骨肉之亲,气血相连,忧患与共。希望能以尘雾一样微渺的力量,来为山海补益,以萤火和蜡烛一样微弱的光芒,来给日月增辉。因此斗胆冒着丑行来奉献臣的忠义,知道一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哂笑。圣明的君主不会因为对某人有成见而对他所说的话概不听取,恳请陛下稍微听一听臣的意见,臣就觉得十分有幸了。」

石亭大胜而还的吴王,却接二连三的收到大臣的死讯,战胜的喜悦似乎一扫而空。

首先是从孙策时开始追随的吕范,吴王决定封赏大司马,印绶尚未下发时,传回因病逝世的消息。闻讯后吴王亲自为他素服举哀,派遣使者送去原先就要封赏的大司马印绶。

吴王治丧时想起往事:还都建业的吴王与将相文武开会时,他和卫尉严畯论及吕范:「我过去把吕子衡比作吴汉,当时你们争论没有停息过,这下有决断了吧?」严畯退席:「臣还是不明白,觉得未免过誉了。」「吕子衡为人忠诚正直,虽然爱好奢华,凡事总以顾及君主为先,这点缺点不足为忧。他拒绝袁术归顺兄长。兄长担任主帅领军的时候,他总是忧虑兄长的事,乞求为一方都督主持大事,忠心勤奋从事。所以我如此比较。不是我无故偏爱于他。」至此才让严畯信服。

其次是安东将军徐盛。得知他死讯的战友、也是刚刚在石亭得胜的功臣全琮回忆:六年前曹休督领张辽、臧霸等二十余军,出兵洞口,刚过世的吕范督领徐盛、孙韶与自己等人用舟船抵御进攻。没想到江上起大风不说,又遇上张辽、王凌等人的突袭,顿时伤亡惨重。徐盛当下赶紧收拢残兵,自己与他一起迎击。臧霸等人受曹休命令攻击徐陵县,自己这边不仅以少胜多击败魏军,还发起追击斩杀大将尹卢。

最令吴王伤心应该是曾经舍身救自己的周泰病逝。想起十一年前,曹操进攻濡须时,周泰率军前往抵挡。曹操退军后,孙权拜他为平虏将军、督军濡须。朱然等将领不服归他调遣的情绪被孙权得知后,亲自在濡须坞宴请诸将,宴会上亲自端酒并让他解开衣服,孙权每指身上一处伤痕,问这伤怎么来的,他都明确的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于是拉着他的胳膊哭着说:「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众人听到倏然。第二天,孙权下赐青罗伞盖,众人才诚心服从。

周泰之子周邵,无论之前对曹仁、还是这次石亭对曹休都立有战功,令吴王稍解悲伤情绪,将他升为裨将军。

遭逢初次北伐失败的蜀汉,继失去马谡之后,蜀汉太守杨洪病逝于任上。丞相诸葛亮想起去年的事情:

去年北上驻守汉中前,原本想任命张裔为留府长史,以此询问杨洪的意见,他说:「张裔天资聪明敏锐,善于治理繁杂事务,以他的才干确实能够胜任,可是他的性情不太公平待人,恐怕不能让他单独任职,不如留下向朗。向朗性格中伪饰的成份少,张裔跟随您,尽量发挥他的才干,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其实两人年少时十分友好,张裔被绑送流放东吴时,杨洪前往他家所在的郡视察,当吏员的儿子张郁因过失受到惩罚,丝毫没有额外原谅包庇。他从东吴回蜀后听说这件事深为忿恨,两人友情有所冷淡。诸葛亮出兵后,杨洪亲自到他那里,把自己与诸葛亮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他回答说:「你留下我的话,丞相是不会阻止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