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写的三国诗词 > 第三十三章(第4页)

第三十三章(第4页)

随后又写下《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

「东海浩瀚且深不可测,因谦卑接受千百条河。尽管那五岳个个巍峨,还是不拒绝微尘细末。好树不长到十围粗细,大枝大杈便无所依赖,长辈若能够宽怀博爱,天下才有人将身寄托。出色木工不浪费材料,用长短木块制成船车。锥子和刀子用处各异,谁也难独撑全部角色。鼓励良善,限制不慧,大德的圣人全这样做。仁慈者个个寿延命长,在座的都有百岁可活。」

六月,身在邺城的曹操不知为何下《终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乡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夫、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这令中曹操表明为自己所选择的埋葬之处,是所谓的瘠薄之地。符合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选瘠薄之地就不会占据良田扰民。墓地选在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坡,就不需耗用人力建造高坡,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不需封土建坟丘、树立碑文、种植树木,之所以要选择宽广地域,是可依周朝礼节在周围建立陪陵,这样就有足够空间容纳去世陪陵亲友。

曹操选定的墓地为何要靠近西门豹祠?

西门豹,战国时代魏国安邑人。魏文侯时担任邺县令。到任后集合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什么痛苦的事情。老人们皆说:「我们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导致我们都脱离不了贫困。」好奇追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就回答:「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二三十万用于河伯娶媳妇,其余都被他们与祝巫拿走。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就说可以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为她洗澡洗头后穿上新的丝绸花衣,让他居住在先前做好位于河边供斋戒的房子中独自斋戒,完成后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备办牛肉酒食。十数天后,让女子坐在浮在河中、由众人装饰点缀好床铺枕席上。起初还能在水面上漂浮,几十里后便沉没。」

到了那天,西门豹如约到河边与众人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到场,闻讯而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巫祝是个七十岁老婆子,身穿丝绸单衣的随从女弟子有十来人,都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这时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就扶着女子出帷帐,走到他面前。看了看女子就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去河里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迟几天送去。」派差役们将大巫婆抛到河中。过了一刻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差役将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等了一刻:「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一连抛了三个弟子后说:「巫婆和他的弟子都是女人,没办法把事情禀报清楚。让三老去说明情况。」说完三老就被抛到河中。

等待时故意插着簪笔、弯着腰,恭恭敬敬的对着河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这些在旁边看的同谋,脸上都是惊慌害怕、冷汗直流。这时又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目光扫过长老、廷掾的身上,像是接下来该换他们去河里的眼神。吓得这些人猛的趴在地上叩头,头都叩破不说,额头流血流了一地,面如死灰一般。西门豹故做难为的说:「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最后他松口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经过此事,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没人敢提河伯娶媳妇。

西门豹治理邺县期间,清廉刻苦、不谋私利,说是清廉的好官绝不是过誉,问题是他对魏文侯身边的近臣态度简慢,左右的人就联合起来说他的坏话。任官一年后他按照规定去汇报工作,听信左右的魏文侯要收回印信,他就说:「我过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邺,现在知道了,请大王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再治不好,愿意接受死刑。」魏文侯看他的态度恳切,不忍收回印信,再给他一年时间。这次他上任后一反之前搜刮百姓,讨好魏文侯左右的人。又过一年,西门豹去汇报工作时,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致谢。他却说:「往年我替您治理邺,要收回印信,今年我换个方法治邺,您却向我致谢,我知道不能再担任这个职务,请允许我辞职。」听了这句话的魏文侯才幡然醒悟,赶紧说:「过去我不了解你,现在了解了,请你继续替我治理邺,谢谢。」

只是这时候发布,不免令人联想魏王是否有疾?当然头痛的毛病已经困扰很久。又或者是年过六十,自觉体力下降、来日无多吗?不管如何,都令邺城的众人心中惶惶不安。

曹操还没有走到终点,却有一名大将先行离去了,官封右将军、在与张辽、李典抵御孙权中有卓著贡献的乐进,在合肥任上病逝,连同早先过世的李典,那场战役在世只余下张辽一人,令他不胜唏嘘之感。

消息传到邺城,曹操想起自己曾经评价这位大将: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于是让他的儿子乐琳继承他的广昌亭侯爵位,

七月,曹操决定要为在汉中奋战的夏侯渊等人壮声势,下令前往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

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得知曹彰得胜消息,曹操派人去代郡将他领来长安。从代郡经过邺县时,曹丕对他说:「你刚立了功,现在去西边面见主公,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问题要表现得谦虚。」

九月,到了长安的曹彰,按照大哥交代,将功劳都归给众将。听到这里很高兴的曹操,摸着他的胡子说:「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因为胡须有些偏黄色,向来曹彰被父亲称为『黄须儿』。

离开邺城前,想到年初许都叛乱的曹操,深觉不能放过可能是幕后黑手的关羽,派防守荆州最有心得的征南将军曹仁,从居巢调往樊城屯驻,伺机攻打。曹仁回到荆州后为了要完成交代的任务,开始在南阳郡周边大肆征调民役,加重税赋,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彷佛回到黄巾之乱的感觉。

十月,彷佛年初金祎等人叛乱带给曹操的麻烦还不够,宛城守将侯音、卫开两人,在不堪徭役之苦的南阳官吏和百姓的鼓动下起兵,派人去联系蜀汉方面荆州守将关羽,准备在里应外合情况下,一举推翻曹魏政权。起兵过程中乱箭射死郡功曹应余,并擒拿来不及逃走的郡太守东里衮。南阳功曹宗子卿为了救出太守,用谎言诓骗:「您顺应民心,兴起大事,远近无不都寄希望于您。现在您捉住郡太守,是悖逆行为,没有益处,为什么不把他放走!」他于是释放东里衮。宗子卿当日半夜就趁机出城城逃跑,联合脱离险境的东里衮,打算收编民兵围困侯音。在长安的曹操得知反叛的消息自然大怒,下令樊城出兵围攻宛城。曹仁率军抵达时,正好与宗子卿等人率领的民兵会合,开始围攻。

邯郸淳,又名竺,字子叔,又字子礼,颍川阳翟人。

青年时代离家出走游学雒阳,拜大书法家扶风郡人曹喜为师,经过刻苦磨练之后,终于名震书坛。书法精湛有力,擅长虫篆(似虫形之篆书)。

初平年间,由长安前往荆州避难,刘表招为门下客。建安十三年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时,颇知书法、早闻大名的曹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

赤壁之战后随着北返来到邺城的邯郸淳,让曹操两个儿子争着与他结交。曹丕甚至要求父亲让他作自己的文字侍从,当然曹植也不例外。当时有所偏爱的情况下,让他去见谁就可想而知。

曹植也常读他的《笑林》: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覆分,别埽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曰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虽然不舍,但是父亲命令不得不从的曹植,作诗践别,邯郸淳也做《魏邯郸淳答赠诗》以谢厚爱:

「我受上命,来随临菑,与君子处,曾未盈期,见召本朝,驾言趣期,群子重离,首命于时,饯我路隅,赠我嘉辞,既受德音,敢不答之,余惟薄德,既局且鄙,见养贤侯,于今四祀,既庇西伯,永誓没齿,今也被命,我在不俟,瞻恋我侯,又慕君子,行道迟迟,体逝情止,岂无好爵,惧不我与,圣主受命,千载一遇,攀龙附凤,必在初举,行矣去矣。别易会难,自强不息,人谁获安,愿子大夫,勉匮成山,天休方至,万福尔臻。」

诗中先表明受魏王之命来到你身边相处的情形,继而陈述相处的融洽与快乐,最后再说离别的心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