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写的三国诗词 > 第二十五章(第3页)

第二十五章(第3页)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以臣召君乖于礼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其实就是之前《求贤令》的延伸,希望有管仲、姜子牙那样的大能贤才辅佐,自己也愿意成为周文王、齐桓公那样英明的君王,辅佐当今天子献帝,恢复汉朝荣光。

一日曹操正与将士商讨战事之时,有人前来报告说在邺城附近有金光发出,派人前去挖掘,结果挖出一只铜雀。曹操大喜,下令在此处建造楼台。

赤壁战后,原先隶属荆州刘表的许多部属,不想在严厉的曹军下任职,纷纷渡江投靠去年得胜并且进驻周瑜让出的油江口、后来改为公安的刘备,渐渐的超过公安所能容纳的极限,当然可以将一些人转到荆南,但是刘备的野心更大,利用与赤壁战后孙权将妹妹嫁给他,完婚后拜会妻舅的理由前去面会。赤壁战前,孙权认为吴郡郡离长江前线太远,没有办法实时反应对曹操与刘备的情况,下令将治所由吴郡转移到京口,下令修筑城池。几日后刘备从公安顺江东行逾两千一百余里抵达。

两人见面寒暄后,刘备以部下日渐众多、公安无法容纳,以孙权之前承认自己是荆州牧,要求全部交给自己管理,话中丝毫不提荆南,其实这趟的用意就是要周瑜退出南郡、甚至是江夏郡的长江南岸土地。

南郡是周瑜血战曹仁年余才得以入手,江夏南部是沙羡击破黄祖时取得,可都是江东花费大量兵力财力得以取得,现在却想以此空手入白刃的方式抢过来,除了全取荆州是诸葛亮的计划中一环,其中不可能没有刘备本身的想法在内。孙权自然知道送出南郡对于周瑜是万无可能答应的,于是用言语暂时敷衍刘备,派人把这事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南郡的周瑜手上。

不出预料,得到消息的周瑜大惊,大骂刘备是忘恩负义之徒。气归气,还是赶紧上书:「刘备是一代枭雄,且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猛将辅佐,肯定不能长久屈居为人所用。我认为从大计考虑,应该是要将刘备迁走,安置在吴郡,为他大兴土木地建造住宅,多给他供应美女和其它玩赏娱乐的物品,使他耳目迷恋。就能把他与关羽、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再派我周瑜这样的将领统率他们攻伐,天下大事就可以安定了。如今再给土地给刘备作为资本,使这三人都聚在疆界,恐怕就会像蛟龙得到云雨般,终究不会再留在小小水池中了。」上表很快就到了京口,孙权找来吕范商量,他也认同周瑜想法,劝说留下刘备。

对于让予荆州能给刘备的帮助有多大,周瑜认识非常清楚,也知道万一成真,会转变为足以威胁江东的存在;对于软禁刘备作为人质,就能驱使关羽、张飞二人甘愿为江东马前卒的想法,就有些一厢情愿,丝毫没有考虑到可能反咬自己一口的可能性,何况有诸葛亮为军师,刘备出发前必然与他斟酌再三,对自己有可能遭到软禁的情况,当然也有考虑在内,如果没有曹操在北方作为威胁,这还真可能成真。

孙权就是考虑到这点,认为应该让曹操必须分心对付刘备,否则仅靠自己对抗的压力太大;即使如此,也没打算真的让刘备称心如意,表示你想要南郡可以,拿江夏北部来换。赤壁之战前,刘琦受到父亲指令,接任黄祖死后的江夏太守位置,刘备南逃也是到江夏北部的夏口,不管战前战后,江夏北部一直都是刘备阵营占据,孙权言下之意就是南郡可以给你,我除了扬州以外,也需要长江以北的其他土地作为对曹操的缓冲地带。

刘备答应孙权,等于是拿江夏北部换南郡全境,这样的交易怎么说都是不赔稳赚的生意,两人协议完毕后,就从京口告辞。回到公安后才知到周瑜建议软禁自己,叹息的说:「天下的智谋之士,看法都差不多,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也是担心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当时正在危急中不得不去,这实在是走险路,几乎逃不出周瑜之手!」更加佩服诸葛亮的远见不凡。

送走刘备后的孙权,眼光当然没有只盯着荆州与曹操,也往南望向交州,此时是由刘表生前任命的零陵人赖恭担任,更之前是由朝廷任命的州牧掌控。张津,字子云,荆州南阳郡人。起初怀有想要匡正扶持朝政的志向,在朝廷中担任官职。日后成为大将军何进信任的人,同时也是袁绍的麾下门客。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袁绍想要诛杀张让这群宦官,派他去说服何进:「像是张让这群常侍掌权已久,又跟董太后联合夺取利益。大将军您可以趁机整顿天下,屏除祸根。」何进接受他的意见,决定和袁绍讨论诛杀宦官的计划,他成为促成何进和袁绍连手讨论谋杀宦官『召外兵诸宦官』计谋中的关键人物。

兴平二年,父亲朱儁病死,大哥朱皓被笮融杀死的交址刺史朱符,打算北上为大哥报仇却遭当地人杀害后,朝廷派遣张津接任。建安二年,交址太守士燮向朝廷上表:「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拥有州的地位,惟独交址的最高行政长官仍称为刺史,看来朝廷没公平对待我们。」朝廷遵照意见设立交州,改任张津为交州牧。

解决完荆南张羡父子想要叛离荆州事件后,刘表和张津发生纠纷,年复一年的交战,与刘表的兵力比较之下实在是天壤之别。不但没有达到扩展地盘目的,连年没有成果的战事,造成部将愈来愈憎恨他,甚至有不看好未来擅自离开的人。建安八年为了讨好曹操,将交趾郡和合浦郡的益智子制成的粽子送给他品尝,可惜没多久就被部将区景杀害。

张津死后,刘表抢先朝廷派遣零陵郡出身的赖恭前往担任交州牧,紧接着苍梧郡太守史璜逝世,再派吴巨代理苍梧太守,就是刘备曾经想误导鲁肃、借口投奔的人,不过与他的确是好友关系,刘表意图藉此将交州纳入势力范围之下。朝廷得知刘表因张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转而授予士燮担任绥南中郎将,让他要观察交州底下七郡的情况,作为牵制刘表的手段。士燮派郡吏张旻去许都进贡。虽然当时天下变乱,道路屡遭断绝,士燮仍持续进贡,为此朝廷特别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同为刘表任命的赖恭、吴巨两人理当关系和睦,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从刘表生前关系就很疏远,赤壁战后二人更是互有怨言,更传出吴巨将他驱逐到老家零陵郡,不甘失败的他转而江东求援,正有染指交州想法的孙权,派原任鄱阳太守的步鹫,改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统领武射吏千余人南行前去接管交州。

步骘,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与汉初大将韩信同乡。天下大乱时,迁居到江东避乱,生活困苦,与同龄的广陵人卫旌相识交好,两人白天靠种瓜自给自足,晚间则努力研习书籍。广泛地学习各种学问和技艺,各种书籍无不通读博览,性格宽雅深沈,能够折节降志,屈己辱身。

会稽郡中豪族焦矫的门客放纵无理、霸道胡为。步骘与卫旌在他的地盘上谋生,担心被他们所侵凌,带著名帖和瓜果,前往献给他。到府邸外时,焦矫正在室内睡觉,两人只得在外面等待。过了一段时间,卫旌等得不耐烦了,想要就此离去,步骘制止说:「我们来的初衷就是畏惧他势力强大,如今到来拜访未果又擅自离去,想以此来表示清高,只会与他结怨而已,」

过了很久,焦矫起床开窗看见了他们,命人在外面铺上座席,让他们坐在室外,自己却在室中帷幄端坐。卫旌更觉得耻辱,步骘却神色言谈自若。焦矫安排他们就餐,自己的大案上堆满了佳肴美味,却以小盘盛饭与少许蔬菜给两人。卫旌心中郁闷难以下咽,他却把饭菜全部吃光。之后才与卫旌告辞而去。卫旌怒骂他:「你怎么能忍受这种侮辱?」他答道:「我等本是卑微低贱之人。主人用低贱之礼招待我们,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什么可耻辱的。」

建安五年,孙权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他也在此时出仕,任命为主记。过了一年辞去官职与诸葛瑾、严畯等游历吴中各地,三人的名声逐渐为人所知,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后来担任海盐县长。

去年刘备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就征辟他为车骑将军东曹掾兼任徐州治中从事,更荐举为茂才,也是曹操让严象推举过孙权的名誉职。进入交州后,交址太守士燮率领自己的兄弟们听从他的命令,相反地苍梧太守吴巨表面上服从,心中另有打算。

鉴于去年合肥战事不顺,孙权准备再次出兵,知道情况的张纮赶紧劝谏:「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听到这里才让孙权停止军事行动的想法。

十二月,身为丞相的曹操向天下发布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自己的心志: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