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 第四十六章02(第2页)

第四十六章02(第2页)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滕,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很明显在这首诗中流露出不被重用的心情,更显出心中的惨然:「作为君王不容易,当臣子实在更难。一旦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就会被猜疑,引起祸患。周公辅佐成王,推心为王室效力,只因为他曾祭告太王、王季、文王,要求代武王死这件事,就遭到管叔和蔡叔的流言。周公实在没有办法,就到东方避祸三年,在外躲避漂流,他每每想起这件事,常常会悲愤地伤心落泪。皇天的神灵显灵,上天警告周成王。大雷电时,风拔掉了大树,吹倒了秋天的庄稼,天威是不可触犯的。周成王穿戴素服以探求天变的原因。知道是因为周公,周成王就哀叹不已。我想唱完这首歌,这首歌又悲且又长。今天我们共同欢乐,分别后不要相互遗忘。」

张合阵亡的消息传到洛阳,明帝也为这位老将的陨落不舍,除赐谥号壮侯外,儿子张雄继承爵位。念及他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连小儿子都有关内侯的爵位,在曹魏武将中可谓哀荣无尽。

明帝非常痛惜张合的死:「蜀地还没有平定张合却死了,该怎么办呢!」陈群接着说:「张合的确是良将,是国家的依靠。」卫尉辛毗则以为张合虽然可惜,毕竟已死不应示弱。转向陈群说:「陈公,这是甚么话呢!当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没有武皇帝,及后委以国祚,而文皇帝受命,黄初之世,亦说天下不可无文皇帝,至其委弃天下,而陛下亦自龙兴。如今国内所缺乏的,又岂会是张合呢?」陈群听完就说:「确实如同辛毗说的那样。」明帝也不禁笑说:「陈公可称得上善变啊。」

在东吴,考虑到南方清平稳定后,想将吕岱从交州召回,担心接替的人不是合适的人选的尚书仆射薛综上《上疏请选交州刺史》劝说:

??「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址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日南郡男女伙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疏中多以过去与先前例子举证人选的重要:「从前舜帝南巡,逝于苍梧。秦代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由是则四郡归属中国,是由来已久的事情。赵佗在番禺创业,安抚降服百越的君主,即在珠官以南的地方。汉武帝诛杀吕嘉,开辟九郡,设置交址刺史来镇守监控这些地方。其地山长水远,风俗习惯不一,语言各不相同,多重转译才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绾发于上,赤脚于下,头上扎带,衣襟左敞,官长设置,即使有也与无一样。自那以后,大量流放中原地区犯罪之人与他们杂居一起,逐渐让他们学习写字,粗通官语,驿传往来,使他们看到礼仪教化。到后来锡光为交址太守、任延为九真太守,于是教他们用犁耕种,让他们戴帽穿鞋;为他们设置媒官,使他们知道聘娶;建立学校,用经典大义教导他们。自此以降,四百多年,各任太守大多如此。自为臣客居其地刚到之时,珠崖一带除州县治所行正式嫁娶外,其他地方都是等到八月自认门户,百姓聚集相会时,男女全都自己寻求合适对象,便结成夫妻,父母不能阻止。交址的糜泠、九真的都庞二县,都是哥哥死后弟弟娶嫂,社会以此为习俗,地方官长听任自便,不加以禁止限制。日南郡的男女都是**,不以此为羞耻。由此可知,他们同于虫兽,只不过有一张面孔而已。??

然而土地广大人口众多,地势险阻虫瘴毒害,容易发生叛乱,难以使他们服从治理。县里官吏统治控制他们,宣示法令使其服威,田户的租赋,酌情征用;可贵的是他们贡上采自远处的贵重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奇货特产,充实完备珍贵玩物的收藏,不必仰仗他们缴纳赋税,来供益中原。然而在几千里外的藩属之地,地方官员的选择,大多未经精密考察。汉代法令宽松,官员大多放肆妄为,故此屡屡违犯法令。珠崖的衰颓,起因于地方官吏看到当地人头发漂亮,强行剪取下来用作制成假发。及臣入其地看到的情景,南海人黄盖任日南太守,一下车因供应设置不丰足,就将主簿打死,而自己也被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岳父周京设宴作东,将大官一起请到,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身要与周京一道舞蹈,周京不肯起身,番歆还在强逼,儋萌大怒用杖击打番歆,将他打死在郡府。番歆的弟弟番苗率兵攻打郡府,用毒箭射儋萌,儋萌中箭致死。交址太守士燮派兵前往讨伐,一直不能取胜。又有原刺史会稽人朱符,将同乡人虞褒、刘彦等多人分别任作官长,侵害虐待百姓,强迫百姓缴纳赋税。捕黄鱼一条就要缴收稻子一斛,百姓怨恨叛变,山越贼寇相应出动,攻州犯郡。朱符逃往海上,流离死去。再有南阳人张津,与荆州牧刘表结有仇怨,自己兵弱而敌军势大,年年出兵打仗,诸位将领都很厌烦,去留自便随意。张津稍加整顿约束,威武不足慑众,被这些人所凌辱,最终被杀。后有零陵人赖恭,是先辈中仁厚谨慎之人,但不识事务。刘表又派遣长沙人吴巨为苍梧太守。吴巨是一轻率骠悍的武夫,不被赖恭所信服,动相怨恨,撵走赖恭,赖恭向步骘求援。当时张津的旧将夷廖、钱博的党徒甚众,步骘一一锄歼,社会秩序与国家法纪才稳定下来,但很快被朝廷征召出境。吕岱来后,有士氏兴起的叛乱。他所率越地大军南向征讨,平定讨伐之际,改换地方官长,彰明天子法令,威势布施万里,大小士民顺风教化。由此可知,绥抚边疆地域,实在要有合适人选。??

州牧郡守的人选,必须清廉能干之人,荒远边陲之地,更是关系着百姓和国家的祸福。今日交州虽说名义上已大致平定,但还有高凉惯匪。其中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边界尚未安定,依旧贼寇作乱,是叛乱逃亡之人的专门聚集之地。如果吕岱不回到南方任职,新任刺史就得精心慎密地挑选,其人能统摄八郡,具有策略智谋,能逐步地以怀柔手段治理高凉,给予他威势尊荣,赐予他权力地位,责令他治理有成效,这样才能弥补和填覆吕岱调走的空档。如果只是中等人才,谨守常法成规,而无奇计妙略,则邪恶势力会日盛一日,天长日久必成大患。故此国家之安危,就在于所任人职,不可不明察。臣私下担心朝廷忽略或轻视了交州官员的人选,故此冒昧地竭献愚忠,以广开陛下圣明的思虑。」

八月,洛阳宫中的明帝下《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入朝诏》:

「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先帝着令,不欲使诸王在京都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入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申明着于令。」

这时候发这道诏令是什么意思呢?「先帝颁布诏令,不想让亲王们留在京都的原因,因为皇帝年幼,母后摄政,防微杜,关系国家盛衰。朕不见各亲王已有十二年,悠悠情怀,怎能不思念!现下令所有亲王及皇族的公爵侯爵,各派嫡子一人于明年正月来京朝会,以后如有皇帝年少、母后在宫摄政的情况,自当按先帝的诏令办。」

其实就是安抚曹植这些叔伯、堂兄弟等曹氏诸王、侯,让他们不要因为监视而心生怨怼,在监国谒者的**威下,想说怨言之前还得三思。

汉中的李平见到诸葛亮回军故作惊讶:「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为什么他会说这句话呢?

这次出征负责后方督运粮草的就是他,五月开始正逢阴雨连绵,后方粮草运输为此供应不上,赶紧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前线的诸葛亮请他撤军,得信后同意退兵。

对诸葛亮说这话,无非是想要开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更把延误战机的错误推到他身上。除了想杀督运军粮的岑述逃避失职不办责任外,更上奏后主:「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岂是这么容易受到他污蔑的人,随即将他与前线来往的前后书疏拿出来,这下前后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自知辞穷理屈、无法辩解,只得当场叩头认罪。

对于这种欺上瞒下、结党营私的行为,诸葛亮也不多说,上书后主《表废李平》: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表中不仅奏明他前后的罪恶,罢免所有官职、削去封爵和食邑,更将他流放到梓潼郡。在江州的儿子李丰改任中郎将、参军事。诸葛亮煞费苦心的写信告诫:「我和你们父子同心力辅助汉室,上表推荐你父亲署理汉中事务,委任你在东关镇守,自认为真心感动,自始至终可以依靠,怎么会想到中途背离呢?如果你父亲能认罪诲过,一心一意为国效忠,你与蒋琬推心置腹,同心共事,那么闭塞的可能通泰失去的可以再得到。请仔细思考这一劝戒,明白我的用心。」

十月,吴大帝命令中郎将孙布,再度仿效周鲂骗曹休的方式,诈降曹魏诱骗魏国上将豫州刺史王凌,派人前往豫州说:「道路太远,不能自己前去,请求出兵迎接。」将孙布书信向上呈报的王凌,请求同意出兵相迎。

收到书信的的上级征东将军满宠,在曹休中计那时就有上书建议,只是没有送达,心想这次东吴又想用诈降赚我曹魏将士,不给军队就算了,还替王凌写信回给孙布:「知道邪正之分,想要避开灾祸,顺应天意,脱离暴政,归顺正道,非常值得嘉许。本打算派兵迎接,可是算计着兵少不足以保卫您,兵多则事情必然远近传播。请暂且先对你的意图严加保密,以成全本来的志向,临到时机合适时再做部署。」不巧发信后满宠接到命令前往洛阳朝见,临行前命令留府长史:「如果王凌想要去迎接孙布,一定不能给他军队。」

没有从之前得到教训的曹魏又领军前往迎接,东吴布下重兵准备伏击。潜伏的隐蕃见事态紧急,仓促之间企图在建业谋反起事、发动叛乱,由于事发之前遭到察觉,赶紧化装企图逃出,还没到达边境就被擒获。负责审问的廷尉府拷问是否有同党合谋,闭口一言不发。

另一方面得不到兵援的王凌,赌气之下单独派遣一名督将率领步、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遭到孙布乘夜袭击,督将逃走,兵士死伤过半,不仅立功不成、还灰头土脸一身。

回到建业的大帝让人押隐蕃上殿,说:「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替别人受罚呢?」想逼迫招出同党,他却说:「君上,大丈夫图谋这种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烈士殉难,不能去牵连别人。」至死闭口不答,下令让人推出斩首,时年二十三岁。

十二月,年初获明帝赏赐物品、衣物,表达关心的老太尉华歆过世,享年七十五岁。

明帝得知后想起五年前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他:「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文武百官同我一样站着,必须等待您的到来,那时朕才能落座。」特别叮咛缪袭:「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知道后不得已的华歆只好赴会。太傅钟繇患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华歆也年老患病,明帝让他们可以乘车坐轿、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晋见。此后三公中无论谁有疾病,都援引此作为惯例。

东吴也在此时宣布明年改元嘉禾。

热门小说推荐

大王饶命
会说话的肘子大王饶命
...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