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 第三十九章(第1页)

第三十九章(第1页)

第三十九章

抵达夔州的杜甫一家人,先在西阁居住,然后又搬到瀼西草堂,主要是受到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的经济照顾,更经由他的推荐,主管东屯的百顷官田,让他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这日想起自己还在成都时写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感叹如果后主如果能够更有才能,是否诸葛亮就不需那么操劳呢?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父吟》。」

即使自己在怎么感叹,都已成为过去,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人的生计,与吟诵《梁父吟》了。

正月,文帝下令如果有知情谋反者必须如实上告,其余都不治罪。如果有胆敢诬告的,以他诬告的罪名治罪,就是说你诬告别人贪污,那么查无此事后,就换成你要接受贪污的刑罚,此令一经颁布,曹魏境内诬告的情形顿时减少很多,或者可说绝迹。

二月,文帝从许昌返回洛阳。

四月,有感于汉末天下大乱,太学、教育制度崩坏废弛,文帝下令重建太学,设立《春秋》、《榖梁》博士的职务,实行汉朝制度以《五经》作为考试的依据: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没有通过就发还;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满三岁试通三经者拔擢其中优秀的为太子舍人;舍人满二年试通四经者拔擢其中优秀的担任郎中;郎中满二年能通达五经知人,拔擢其中优秀的随才叙用。弟子以上,没有通过考试的都可以随后来者再次接受考试,并非一试定终生。

去年奉孙权命令出使蜀汉的张温这时抵达成都。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父亲张允因轻视钱财重视贤士,声名在州郡中远播,担任孙权的东曹掾时去世。从小就修养节操,容貌奇异伟岸。听说他消息的孙权询问朝中大臣:「张温能与当今何人相比?」大司农刘基表示:「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则说:「刘基没有详细了解张温为人。他当世无人可比。」孙权惊讶:「如果真是这样,如同张允没有死一般!」下令征召与他相见。

两人见面时,谈吐文雅对答如流,令旁观者都极为倾慕,为之动容的孙权对他格外有礼。面会完毕后走出宫殿时,东吴重臣兼绥远将军张昭握着他的手说:「老夫将心意托付,你应该明白。」随后孙权任命他担任议郎、选曹尚书,再迁为太子太傅,很受到信任重视。

去年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出发前孙权对他说:「您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操往来的用意,所以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就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就是接受命令但是不接受言辞。」了解顾虑的张温回答:「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但是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到达成都后前往宫廷呈《至蜀诣阙拜章》:

「昔高宗以谅暗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漕天,声贯罔极。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之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兴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陛下敦崇礼义,未便耻忽。臣自入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谨奉所赍函书一封。〈」

张温在这里所说的是:「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现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蜀汉上下颇为看重他的才干。

商高宗,即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位帝王,在位五十九年。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父亲主要想让他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与下层民众比较接近。即位前是一个『旧劳于外,爱暨小人』,武丁长期在外,可以认为是父亲小乙的有意安排。

父亲小乙去世后继任商朝君主之位,为了想要复兴商朝,自觉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因此三年不说话,将一切政事交由冢宰决定,自己观察国家风气。

有一次夜晚做梦遇到一个圣人,名叫说。他按梦中见到的形貌观察群臣百官,发现都不是在梦中所见之人。于是就派百官各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叫傅险的地方找到说。当时说正傅险筑路服刑,于是把他带来见武丁,他说:「正是他。」与他谈话后,认为果然是一位圣人。于是任命他为宰相,辅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武丁于是就用傅险作为他的姓,称傅说。

有一次祭祀开国先祖商汤后,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因此感到害怕。大臣祖己说:「君王不要担心,赶快先把政事办好。」更开导:「上天监察下民,以民众的道义为标准。上天赐给下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天使人寿命夭折,而是人本身断送自己。有的人违背道德,不承认罪恶,上天降下旨意纠正他的行为。」再说:「该怎么办呢?唉!君王只要给民众办事,没有不是继承天意的,祭祀有常规,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此后武丁开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使得天下百姓欢喜欣悦,让商朝再度兴盛起来,史称『武丁盛世』。

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是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二十二年。

周武王灭亡殷商后两年去世,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年幼,加上天下才刚刚初定,惟恐诸侯背叛周朝的叔父周公,代理成王摄政治理天下。

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管叔、蔡叔等兄弟间的怀疑,两人联合殷商余党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命平复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收容殷朝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榖,献给天子。成王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叔父。在东方接受米榖的周公,颂扬天子赐禾榖圣命。

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愿,在『有夏之居』的『土中』建立新的都城,用来管理东方广大领土。首先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召公在途中走了半个月,三月初五到达洛邑。七日后,召公指使殷朝旧民在洛水北岸规划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才规划完成。

周公到达洛邑后全面视察新邑、进行占卜,卦象显示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卜兆大吉。周公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都向上呈交,得到成王的赞许、批准后,选定十四、十五日两日,杀牛、羊、猪等牲品,在新邑预定地立庙祭地。又过了七天,周公以成王名义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随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终于在年底前落成。

之后周成王驾临洛邑,在这之前召公就令各方诸侯前来朝贺,向周公、成王奉献玉璋、大弓等礼品。召公向成王献词时,不忘告诫要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功业,天子虽然年幼,希望能体谅万民。成王迁宅于洛邑后亲理朝政,更应该持重、敬重德行,躬行德教。

召公又说:「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与享国的期限。我王初入新都,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日我们率领各方诸侯入朝进贺,不是作为慰劳君王,而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能够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周成王对召公说:「我还年轻,需要您的辅佐。希望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定都在洛师,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您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早晚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周成王七年,苦心营建的洛邑宣告竣工,随即以『四方入贡道里均』为由,决定以洛邑为新都,史称『新邑』,颁布《召诰》、《洛诰》,为此举行盛大的诸侯集会。不仅是周成王即位以后第一次会盟诸侯,在周朝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各方诸侯以封地特产进献王室。这场检阅诸侯的盛会规模盛大。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服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坛上。

张温完成使命即将返回东吴时,蜀汉为他举行送别宴会,文武百官都来饯行。当众人都到时候,发现就缺秦宓一个人。诸葛亮于是多次派人去催。

什么人让诸葛亮催促都不来?他好奇问:「秦宓是什么人?」回答说是益州的文人学者。什么文人学者也这么大的排场?满怀好奇的他倒想看看,秦宓到底是个什么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