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 第二十一章(第3页)

第二十一章(第3页)

济南、乐安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率领部下侵掠城池,斩杀官吏,如济南王赟等身死,去年因为征伐昌豨留在徐州的夏侯渊,率领臧霸与泰山、齐、平原三郡兵大破黄巾残党,斩杀徐和,收复诸县,收缴他们拥有的粮秣补充军粮。

臧霸因为此战立下的功劳,加上前讨昌豨之功,升迁为徐州刺史。武周担任下邳令时,臧霸很敬重武周,常到他家作客。后来武周部属有不法行为,得知罪行将部属逮捕刑讯致死,臧霸待他更加亲善。

还在路上的曹操,眼见雨势停歇,无奈天气又转寒,写下《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板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这时他心中所想无非是:「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阪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我动了心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正当曹操带着哀伤回邺城时,南方的荆州有人遭逢生命之忧。刘表继室蔡夫人之弟蔡瑁,这天和帮助刘表入荆州有功的蒯越商量,认为曹操已经击败袁绍、斩首袁谭,掌握了六州地界,可说是当今第一人,即使袁尚兄弟北逃乌桓,也难以逆转目前情势。两人都认为解决北方乌桓问题的曹操,下一步必定是挥剑南指荆州,以一州之力去抗衡,是无谋的行为,即使有刘备守北方门户新野,也是难以抵挡,更何况刘备没有胜过曹操一次,仅有胜过夏侯惇,这点不足以成为抗衡曹操的理由。

近年来刘表身体越来越差,说不定哪天就撒手西归也不意外,扶持蔡夫人宠爱的刘琮投靠许都,也就理所当然。只是蔡瑁为什么这么属意曹操,除了掌握朝廷与献帝,也是目前最有实力者以外,还有其他理由吗?

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人。父亲是荆州名族蔡讽,长姊嫁给太尉张温,二姊丈夫是当地名士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老丈人,论起辈份诸葛亮还得叫他一声小舅子,三姊夫就是刘表。说蔡家是大族,怎么证明呢?襄阳城外汉水有冲积地,东边略微往西有一个洄湖,面积大约数十亩大,南北有数里长,东西约百步宽,水色常绿,可说是相当好的地理环境。蔡家就位在这片冲积地上,房屋建的非常好,四周墙壁都是用青石筑成。家中所养的婢妾达数百人,更别说到有别庄四五十处。这整片土地都因蔡氏住在这边而命名为蔡州,可见影响力之大。

其实蔡瑁与曹操是相识的,但一个是沛国谯县出身,另一是襄阳人,怎么会有机会呢?这就要看看曹操干爷爷了。曹腾虽然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的人,不能否认他确实为朝廷推举几个颇有能力的大臣,诸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堂溪典这六个人都是藉由他的荐举才能进入朝廷,这些人当中,张温与蔡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

张温就是是蔡瑁的姑丈。张温,字伯慎,为南阳穰县人。世间这样评价他:『少有名誉,累登公卿』,不仅是有声誉,在处理凉州北宫伯玉的叛乱,就是让韩遂走上叛乱路的事件中,立下功劳,日后成为一方之霸的董卓、陶谦、孙坚,此时都是在他麾下,更是在从这里开始积累往后的政治资本。张温的正室夫人就是襄阳豪族首领蔡讽之妹,蔡讽就是蔡瑁的父亲,要叫张温一声姑丈。蔡氏作为襄阳的实力派大族,联姻当然是有选择性、政治性的,政治前途光明的张温,又是荆州当地人,这样的结亲对象再好不过,正所谓强强连手就是这个意思。

两人怎么会有相识的契机呢?要说到张温受到曹腾的举荐,前往雒阳任官,历任九卿,官越做越大之后,当然会感念曹家的知遇之恩,于情于理都该经常走访曹府,张家与曹家的关系就在这样情形下发展,想当然是颇为亲密的。蔡瑁作为妻侄,时常也在襄阳与京师之间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藉由姑丈的关系前往曹府、与年纪相去不远的小曹操相识,就在情理之中了。

蒯越虽然是迎接刘表入荆州的关键人物之一,那是符合他心中荆州利益的标准而行动,不见得对刘表有多认识、多喜欢,当刘表渐渐生病之后,自然开始考虑谁会是下一个荆州牧的人选。众人皆知,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的才能都不足以率领荆州,刘备就不用说了,一个到处逃难的小势力,还得靠荆州庇护,即使如他所言是皇室后裔,也不足以让人信服能够带领荆州抵抗外敌,环顾天下,能符合他想法、标准的,也仅曹操一人而已,与蔡瑁想到一起也就不令人意外。

既然两人都想把荆州交给曹操,计划就是等到刘表归天,让幼子刘琮即位,最后藉由他的手把荆州交出去,这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新野的刘备,成为不得不除去的目标。蔡瑁找来张允,三人一番计划之后,决定利用刘表传唤刘备议事之后,邀请他赴宴时伺机下手。

交代关羽、张飞二人留守新野的刘备,与在邺城重逢的赵云,一同赶往襄阳。见到刘表就说已经得知曹操从柳城南返的消息,听完后刘表说:「之前没有采纳你的建议,失去如此良机。」无奈的刘备也只能说:「今日天下大乱,战事屡屡发生,机会肯定会再出现。如果今后能把握机会,这回之事就不足以为恨了。」虽然话是这样说,他的失望却是再明显也不过。

辞别刘表准备回新野时,好像等很久的蔡瑁见到刘备出大堂,赶紧上前:「刘豫州自从来到荆州,迟迟没有机会与您把酒言欢,今日在下摆下简单酒宴,不知是否有机会赏光?」虽然知道蔡瑁对自己没有什么好态度,但是当面回绝荆州大红人,是非常不智的行为,于是答应随他前往。

回到新野仍心有余悸的刘备,下定决心没有必要绝不进襄阳。即使如此,改变不了自己缺乏有如郭嘉、荀彧之类能够出谋画策的人物,虽然徐庶也已经是阵营中难得的人才,谁会嫌人才多的呢?一日走在新野市街上,屡屡听到自己很熟悉的司马徽大名,下定决心去玉溪山拜访。

在刘备准备来拜访之前,荆州府还有一人来过拜访,不是刘表,是幼子刘琮。刘琮让随从问司马徽是否在家。当时正在耕作的他回答:「我就是」。从人不相信他就是司马徽,对他大骂:「你个种地的奴仆也敢自称是司马徽。」司马徽只好回到屋内,梳好头,带好头巾,穿好上衣后再来见刘琮。随从看见司马徽还是原来的老翁,惊恐地告诉刘琮。刘琮起身叩头道歉。他对刘琮说:「您不必这样,我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了解我。」刘琮随即离去。

事先已经派人来知会,司马徽就在家中端坐等待刘备一行。主客落座后,刘备就向他询访人才。他就说:「一般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时务,能认清时务的,唯有真正的俊杰之士。在襄阳这里,有卧龙与凤雏。」刘备之前听过水镜,问是否知道是谁,司马徽表示是自己。刘备又请问卧龙与凤雏是谁,司马徽回:「就是诸葛亮与庞统。」见刘备还想继续追问他们在何处,他只是笑笑,不再多言,刘备只好告辞而去。

诸葛亮在家中,想起老朋友徐庶,也想起和这些朋友往事:与石韬、徐庶、孟建一同游学时,石、孟、徐三人求学皆务要精熟,只有自己是观其大略、不去计较章句的读书方式。每至晨夜闲时,常共抱膝长啸,诸葛亮曾对三位朋友说:「你们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只笑而不言,了解他脾气的朋友,也就不再追问。

回到新野的刘备见到徐庶,知道他在荆州待了相当时间,询问他是否知道卧龙与凤雏这两人。对刘备说:「诸葛亮是卧龙,将军愿见他吗?」刘备惊喜的说:「能否请你与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去见他,不可以召唤他来,将军应当屈驾去拜访他。」他这时候回忆当初在司马徽处求学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被人认为是自视甚高、对他不屑一顾,甚至有人说如果自认才学那么高,为什么不去投奔刘表,不就是个很好的主君吗?对此好友崔州平与自己都相信诸葛亮的才能,并非常人能够理解,也觉得刘表并非是正确的选择。

直到第三次,终于见到『卧龙』诸葛亮的真颜。刘备让关、张二人在门外等候,开门见山的说:「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不知是早有准备,或是这些问题对于诸葛亮来说已经思考很多回,沉吟了一会,诸葛亮向他陈述自己多年来擘画的三分天下之计:

「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后大赞,力邀相助,年方二十有七的诸葛亮,感于他的诚意答应出山入幕。随刘备回新野前,交代去年新婚妻子黄氏操持家务、弟弟诸葛均除了学业,更要协助嫂嫂,说完后就离开,留下在屋前目送的两人。新野城内徐庶见到好友到来,高兴万分,当夜两人秉烛长谈到深夜。

张昭与周瑜虽然是共同分掌军政,从孙策时代开始,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在孙策扫平江东过程中,有很大的贡献。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的同时,书信中多有称赞他的言辞,一位好友甚至书信中直言孙氏在江南的一番大作为和新气象都是张昭一人的功劳,这份太过火的赞誉,简直就没把孙策放在眼里,张昭怕传出去惹恼孙策,感到十分为难。

通常多疑的上司就会怀疑是否有贰心,甚至动杀机,孙策非但没有猜疑,还潇洒地挥挥手说:「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他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不同一般,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即使是从兄弟周瑜也很难取代。

曹军到达易水后,没有随袁尚反叛的乌桓代郡部落单于普富卢、上郡部落单于那楼,前来向曹操祝贺胜利。

北征乌桓大军返回后,曹操下令调查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众人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都心怀畏惧。凡劝阻者都加以厚赏,曹操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实在危险,虽然侥幸获胜,全是靠上天保佑,不能作为常规。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计,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见。」

回到邺城,当然就要论功行赏,曹操执意要封田畴为亭侯,封地有五百户《表论田畴功》:

「文雅优备,忠武又着,和于抚下,慎于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幽州始扰,胡、汉交萃,**析离居,靡所依怀。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及袁绍父子威力加于朔野,远结乌丸,与为首尾,前后召畴,终不陷挠。后臣奉命,军次易县,畴长驱自到,陈讨胡之势,犹广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汉民或因亡来,乌丸闻之震**。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余里,畴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乌丸,**平塞表。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在曹操心中,最想念的还是过世的郭嘉,又上《请追赠郭嘉封邑表》:

「臣闻褒忠示宠,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诚贤君殷勤于清良,圣祖敦笃于明勋也。故军祭酒、洧阳亭侯颖川郭嘉,立身着行,称茂乡邦。与臣参事,尽节为国,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廷。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臣今日所以免戾,嘉与其功,方将表显,使赏足以报效,薄命夭殒,不终美志。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昔霍去病蚤死,孝武为之咨嗟;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仁恩降下,念发五内。今嘉陨命,诚足怜伤。宜追赠加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