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人物 > 第二十九章(第1页)

第二十九章(第1页)

第二十九章

多日没有走动的杜甫,静极思动于是自己撑着拐杖走到成都城外附近游历,眼见四处花木扶疏的景象,想起钱起所写哀怜庞统的《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制胜三军劲,澄清万里余。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遥知太阿剑,计日斩鲸鱼。」

走着走着又想起故乡在此的好友李白诗篇《上皇西巡南京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在他笔下的成都,恍如仙境一般:「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这个仙境到底是存在好友笔下,还是真实存在?这让杜甫感叹再三,不禁又向他处走去。

去年遭到杨阜击败、遁走汉中的马超,受到张鲁的赏识,随即任命他担任五斗米道的都讲祭酒,更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觉得不妥的部属建议:「像这样的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能爱别人!」觉得意见很对的张鲁打消嫁女的念头。

都讲祭酒是怎么样的职位?就要从五斗米道开始了解。张鲁统治汉中地区,担任汉宁太守职位,就是汉中郡的地方首长;所率领的是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是祖父张道陵创立的教派。汉中不同于其他汉朝地方政府,不设官吏,没有什么县长、县令,管理阶层由资深教徒担任。这些资深教徒,称为「祭酒」,管政务也管教务。

「祭酒」一职是由「鬼卒」升等而来。初入教的人,称为「鬼卒」;修道到一个程度后,晋升为师兄级,就叫「祭酒」。拥有部众较多的祭酒,称为「治头大祭酒」。

五斗米道的法令,不走一般封建制度的严刑峻罚,以教化优先。有错,原谅;再错,原谅;还错,还是原谅。超过三次,才司法处理。即使如此也不用当时盛行的治乱世重典那一套,所犯的罪如果不重,可能罚修路或是其他劳动作为惩罚,取代刑狱。

各个祭酒必须在自己的管区里修建「义舍」,准备义米、义肉,提供来往行人食用,想吃就吃,不需要付钱,有多少肚量吃多少,如果有贪口腹之欲吃太多的,以米道的说法会被鬼神诅咒生病。

「都讲祭酒」在五斗米道内不是常设职位,位阶仅次于张鲁担任的天师,可说是教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初来乍到的马超获得这个职位已经够让教徒眼红,万一再与天师结亲,那么地位就无可撼动,会有教徒阻止张鲁嫁女也就不足为奇。即使张鲁坚持嫁女,马超会接受吗?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五斗教内对他这个外来都讲祭酒仍有戒心的时候,马超还是请求派出兵力协助自己攻取凉州,报在卤城的一败之仇。经过张鲁同意并且让他去攻打距离汉中西北约七百多里的祁山,原因是拿下这里,就能保障北方的安全,相当于汉中对外的咽喉之地,如今在有敌意的魏国手中,对张鲁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在祁山镇守的,还是赵昂与王异夫妻俩人,对两夫妻来说,唯一的弱点就是送到汉中南郑作为人质的儿子赵月,不过早在去年送出前,两人就已经有失去这儿子的心理准备了。

得知逃到汉中的马超卷土重来、再攻祁山的消息,姜叙与赵昂商议之后,为了避免重演韦康的惨剧,自知兵力绝对不足单独抵挡的姜叙,当即派使者向夏侯渊求援,更吩咐众将士将所有粮食、居民都迁入城内,准备坚守等待长安援军到来。

长安城内,接到祁山的紧急求援后,隶属夏侯渊管辖的将领朱灵、路招议论,认为必须把这情况上报魏公,由他发令调度。夏侯渊摇了摇头:「魏公远在邺城,如果派人向他报告,往返行程四千里,即使再快,命令传到这里的时候,姜叙等人必定早已被打败,这样不能解救现在的危机。」下令全军出发救援,命平狄将军张合率领步、骑五千人为先锋,先行出发。

祁山发出求援没有多久,率领汉中军的马超已经杀到城下,进入攻城战。赵昂夫妻屡屡以计策让汉中军吃尽苦头,围城三十日后,远方终于出现张合旗号的部队,一路杀奔城下,马超立即率领部队迎击,两边打个平手;随后夏侯渊的大军杀到,激战后不敌只好逃归汉中,祁山危机随之解除,没有落得和冀城同样结果。

麻烦不仅止于祁山这边,还有一个人需要解决:韩遂。让女婿阎行领西平郡的韩遂,发生他纠集部曲叛变,响应夏侯渊投降魏国的谋画。当夜阎行乘夜发动攻击,未能得手。受到女婿攻击的韩遂极为失意,向部属表示自己打算从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逐渐成气候的刘备。这个想法遭到成公英反对,认为他起兵征战已经三十多年,今日虽然暂时失败,再怎么样都不应该舍弃在凉州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前往远地投奔他人。建议不如先躲入有恩的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揽部众,等待机会卷土重来重振声势。韩遂于是按照建议,率数千名追随者退走羌中,得到羌人的保护。

夏侯渊为了一劳永逸,回略阳城稍加休整后,就乘胜围攻兴国。

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即使作战骁勇依然不敌夏侯渊率军猛攻,阿贵遭到击灭,千万逃奔投靠益州马超,生还的氐族士卒全部投降。紧接着转击高平、屠各两部落,收缴军粮牛马物资等大胜而回。收到战报的魏公曹操,封赏假节荣耀给战功赫赫的夏侯渊。

二月,去年曹操让三个女儿嫁给献帝,除曹节外另外两个妹妹都年幼,不适宜立即入宫,先待在曹操府内,献帝遣使聘二女入宫,当然也是曹操的意思。

三月,献帝再度下诏,让魏公曹操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这三样东西有什么特别,需要献帝特别下诏赏赐?

金玺,金制成的印玺。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表明这是诸侯王专用的器物,并非寻常公卿可用。

赤绂,即赤绶,古代官服上系印纽带的红色丝带。按照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鼓吹按五行运行规律解释朝代更替。王朝得到上天授予五行中一德,「受命」于天而成为天子。汉朝被认为是火德,代表色就是红色,所以一般人甚至三公的服色都不能有红色,以免触怒天子。赐予赤绂就相当于给予皇室一般的尊荣。

远游冠,冠饰之一。为诸侯王常戴,形制有如通天冠;通天冠是级位仅次于冕冠的冠帽,形如山,正面直竖,铁为冠梁,是皇帝专用的一种帽子。远游冠有展筒横于前而无山述。山述,即在梁与展简之间,高起如山形者。是诸侯王所戴,有五时服备为常用,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就是五行之色)。汉朝时改为四时服,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从赏赐的器物多为诸侯王专用,而不是国公这等级所能用的,按理来说就是越制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现在朝廷为曹操控制,规制也不过就是一张纸的效力而已。

担任郎中令、代行御史大夫的袁涣上书:「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途径。我认为可以广泛地收集文章典籍,阐明先代圣人的教诲,用以改变民众的所见所闻,使全国形成文明的风气,那样对于偏远地区的异族人,虽不能用武力征服,可以用文明的道德使他们向往而来。」认为他建议正确的曹操,就让他放手去做。

魏国建立以后,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一同被任命为侍中,因博学多识,总能做到对答如流。当时旧礼仪制度废弛殆尽,需要重新制定,就与卫觊等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制度。在魏公幕府诸人中,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与曹丕、曹植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向来与文人交游频繁、常以诗赋往还的平原侯曹植,这日又写《赠王粲》给好友: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树木**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向来文采灿然的子建想对好友说的是:

「呆呆地坐着,苦于愁思的折磨,起来披上衣裳,到西园游乐。

树上开满春天的花朵,清澈的池水**起长长的流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