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先王,自可以令辰告祠。臣虽卑鄙,实禀体于先王。自臣虽贫窭,蒙陛下厚赐,足供太牢之具。臣欲祭先王于北河之上,羊猪牛臣自能办,杏者臣县自有。先王喜食鳆鱼,臣前已表得徐州臧霸送鳆鱼二百枚,足以供事。乞请冰瓜五枚,白柰二十枚。计先王崩来,未能半岁,臣实欲告敬,且欲覆尽哀。」连想祭拜父亲都得上表请求同意,这个侯也真的当的很悲哀。
五月,想是为了讨好曹丕的朝臣,让献帝下诏追封曹丕祖父曹嵩为魏太王,祖母丁氏为魏太王后,可说曹家的荣耀只差那明眼人都知道的最后一步了。
去年在武陵掀起叛乱,果然如张既所料内部出现矛盾,和鸾杀死颜俊,颜秘继而杀死和鸾。平定陇西李越叛乱的苏则,曹丕因他的功劳,加拜他为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新的人事命令还有将安定太守邹岐改任凉州刺史。不久西平的曲演勾结附近郡县共同叛乱,对抗新任刺史邹岐,除此之外在张掖郡响应叛乱的张进,竟然抓捕太守杜通,在酒泉郡的黄华拒绝新任太守辛机就任,这些人都自称太守响应曲演,武威郡的三个胡人部落趁机再度反叛。
武威太守毌丘兴赶紧告急于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要率兵相救时,郡中官员建议贼人的势力正盛,救援武威需要相当军力,以金城实力恐怕爱莫能助。刚好将军郝昭、魏平两人就驻扎在金城,奉令不得擅自西渡黄河。苏则找来主要官员与郝昭商量:「如今贼人气焰虽盛,却都是不久前拼凑起来,其中有些人被有心人威胁,未必和他们一条心;我们应该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之际乘机进攻,遭到威胁、不想同流合污的善良之辈,就可以趁机脱离那些叛乱份子前来归附,如此我们增强力量,也削弱贼人势力。」
又说:「如此一举两得之下,我方获得增加兵员与气势倍增,然后率兵讨伐,一定能够将他们击溃。假使在此等待大军到来,需要时间不说,良善之士必然会与叛徒同流合污,如此就很难将两者分离。我了解将军有不得西渡的命令在身,权宜当下情况暂时违背,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指现在的情形。」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晋升为目前的杂号将军。
郝昭、魏平两人商量之后同意苏则的意见,赶紧调集军队救援武威,三个胡人部落很快的降服。苏则又和郝昭等人会同毌丘兴一起进攻占据张掖郡的张进。知道消息的曲演赶紧率领步、骑兵三千人前来,表面上说是前来助战,实际是准备在内部发动突袭,对此明了在心的苏则就利用这个机会与曲演会面,当场将他斩首,把头颅挂在枪杆上展示给他的部属看,党羽当下作鸟兽散。随后和各路军队一起包围并攻下张掖,杀了首谋的张进。酒泉郡的黄华眼看土崩瓦解,顿时心生恐惧请求投降,在众人的努力下,河西各郡又暂时恢复平静。他也以功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叛乱期间还另外发生一件事情。十一年前的建安十四年,敦煌太守马艾在任上去世,郡中推举功曹张恭暂代长史职务;因为朝廷迟迟没有派任太守,派儿子张就前往许都,请求朝廷赶紧派任前往敦煌郡。刚好黄华、张进叛乱,企图和敦煌郡联合,劫持还没出发的张就,把钢刀架脖子上,胁迫他答应结盟,他说宁可失去性命也不能做出叛乱的事情。
他秘密送信给父亲:「您治理敦煌郡,忠义之心天下尽知,岂能因为我在困境中而改变初衷呢!如今大军很快就要抵达这里,您应率兵从后方牵制叛军。希望父亲不要因为爱儿子,而使他饮恨黄泉。」接到信的张恭,挥泪亲自率兵攻打酒泉,再派铁甲骑兵二百人及敦煌的属官,沿着酒泉北塞,向东迎接新任郡太守尹奉。企图救援张进的黄华,顾忌张恭会截断他的后路,迟迟不敢前去救援,犹豫之下只得投降。张就因此保全性命,尹奉也得以就任。得知情形的献帝下诏,赐关内侯的爵位给张恭,奖励他的忠勇。
六月,曹丕继位后为了要宣扬威风,下令南下巡视,实际上就是向江东示威:虽然我父亲死了,也由不得你们可以耍威风。这时竟然有人胆敢站出来阻止他,谁这么有勇气?原来是度支中郎将霍性,这时上奏:
「臣闻文王与纣之事,是时天下括囊无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今大王体则乾坤,广开四聪,使贤愚各建所规。伏惟先王功无与比,而今能言之类,不称为德。故圣人曰『得百姓之欢心』。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力战,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成。而今创基,便覆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臣谓此危,危于累卵。昔夏启隐神三年,易有『不远而覆』,论有『不惮改』。诚原大王揆古察今,深谋远虑,与三事大夫算其长短。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覆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阿谀近福,窃感所诵,危而不持。」
其实意思就是:你父亲尸骨未寒,还在守孝期间,不宜出征!这下可就惹怒曹丕,管你是不事忠臣,触我霉头者死,就这样霍性就成为曹丕出征前祭旗的对象。
到了长江岸边一字排开,旌旗飘扬好是威风,更派人向孙权索求江南各种珍宝土产。
七月,江东群臣得知曹丕索要贡品之事后,认为这些是珍稀贵重的物品力劝拒绝。认为眼下失去关羽的刘备正红着眼,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杀过来的孙权,需要利用魏国的力量,至少不能两面为敌,否则江东必将不保,便依要求如数进贡,打发他回邺城去。
不过孙权的心情也不好了,因为大将甘宁的死讯传到,在需要更多人手的时候,他的逝世是对江东战力的一大折损。
从益州叛逃的李鸿口中得知孟达有叛意的曹丕,为了要促使他赶紧行动,就写《与孟达书》派人送去上庸:
「往年南征,岁未及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华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言下之意就是我等着你赶紧叛离刘备,我这边可是准备好高官厚禄等着你。
拒绝救援的上庸守将孟达,得知关羽遭到孙权斩首后,深深畏惧被震怒的刘备治罪,往日又与上司刘封不和,常受到他的侵凌,辗转难安之下接到曹丕来信,转念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魏国。得知消息的曹丕非常高兴,不仅亲自接见,觉得他容貌、才能都属上等,当下决定封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等头衔,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降将来说,真的是优遇太过,让张辽、张合这些劳苦功高的降将前辈自叹不如。
他说的曹丕都懂,不过他的想法是藉由孟达当例子,如果能够让刘备、孙权手下来投,这个就算成功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将他的话当做参考了。
为了实现让孟达当新城太守的许诺,派跟他颇为要好的征南将军夏侯尚与右将军徐晃,三人一同领兵袭击刘封所在的西城,孟达背叛后接任上庸太守的申耽,这时看情况不对,赶紧背叛举城向夏侯尚投降。只能孤城据守的刘封,当然不是徐晃等善战将领的对手,没有多久就遭到击败,狼狈逃回成都报告经过。
他本来是罗侯人寇姓人家的儿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刘备刚到荆州时还没有儿子,看上他有武艺、性格刚猛兼气力过人的长处,加上与刘姓有关系,就收他为养子。没有救援关羽就已经惹得养父大怒,加上因为与孟达不睦导致失去三郡,早就认为他傲慢固执、性情凶悍,怕万一刘备去世,将无人能控制的诸葛亮,劝借此机会将他除掉以绝后患。听了这个建议的刘备就命刘封自杀,以谢众人。
曹丕理想中孟达归附的效应,果然实现,武都氐王杨仆率族人归附朝廷,迁居汉阳郡。这下可让新魏王志得意满,开始想象四方归附的美好远景了。
二十日,从南巡北返的曹丕,回到故乡谯县,就像是项羽所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下令在谯县城东大摆宴席,犒劳军队将士,招待谯县父老观赏歌舞百戏,官员和百姓前来为他祝寿,直到日落才散去。夜深时分曹丕写下《于谯作》:
「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
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
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
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
隔日曹丕想要显显自己魏王的威风,想要找人写文章纪念,天下谁文章最好,那当然是我弟弟曹植。找来后叮嘱好好写,写好哥哥有赏,畏惧曹丕权势的曹植,战战兢兢的写下《大飨碑》:
「惟延康元年八月旬有八日辛未,魏王龙兴践祚,规恢鸿业;构亮皇基,万邦统世。忿吴夷之凶暴,灭蜀虏之僭逆。王赫斯怒,顺天致罚。奋虎之校,简猛锐之卒。
二虏震惊,鱼烂渚溃。将泛舟三江之流,方轨邛来之阪。斩吴夷以染钺,血蜀虏以衅鼓。曜天威于遐裔,覆九圻之疆寓。除生民之灾孽,去圣皇之宿愤。次于旧邑,观衅而动。筑坛之宫,置表着之位,大飨六军,爰及谯县父老男女。临飨之日,陈兵清涂,庆云垂覆,乃备亻毕御,整法驾,设天宫之列卫,乘金华之鸾路。达升龙于太常,张天狼之威孤。千乘风举,万骑龙骧。威灵之饰,震曜康衢。既登高坛,荫九增之华盖,处流苏之幄坐;陈旅酬之高会,行无算之酣饮。旨酒波流,肴陵积,瞽师设县,金奏赞乐。六变既毕,乃陈秘戏。巴俞丸剑,奇舞丽倒;冲夹逾锋,上索翁高。骋狗逐兔,戏马立骑之妙技;白虎青鹿,辟非辟邪。鱼龙灵龟,国镇之怪兽,瑰变屈出,异巧神化。自卿校将守以下,下及陪台隶圄,莫不歆**宴喜,咸怀醉饱。虽夏启均台之飨,周成岐阳之犭叟,高祖邑中之会,光武旧里之宴,何以尚兹!是以刊石立铭,光示来叶,其辞曰:
赫王师,征南裔。旧灵威,震天外。吴夷慑,蜀虏窜。区夏清,八荒艾。幸旧邦,设高会。皇德洽,洪恩迈。刊金石,光万世。」
当然这样还不够,又找来书法大师前相国钟繇书写,然后命人为之刻碑。
八月,汉中王刘备继关羽、法正后再失一大将,后将军黄忠过世,斩杀夏侯渊成为众人对他最后的怀念。
回到邺城后,急着让曹丕登上最终大位,自己能够成为从龙之臣想法的人很多,首开先河的是左中郎将李伏上书:「魏应该取代汉,经过占卜河图和纬书,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曹丕却一反众人意料,下《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
「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至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于神明,固非人力也。」
意思就是我是寡德之人,不敢接受这种建议。当然明眼人知道,这是不想落人口实的障眼法而已,众人也想李伏你个刚刚投靠过来的,想靠这个政治投机一步青云吗?得,我们也不能落后!于是以相国华歆为首,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上书劝进,同样被打回票:
「犁牛之驳似虎,莠之幼似禾,事有似是而非者,今日是已。睹斯言事,良重吾不德。于是尚书仆射宣告官寮,咸使闻知。」意思是长得大的犁牛像是老虎一般大,幼小杂草也会像是稻禾,世间许多事情都似是而非,但是你们说的很有意思,发下去群臣讨论,言外之意就是声势还不够!
「昔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仲尼叹其至德。公旦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终然覆子明辟,《书》美其人。吾虽德不及二圣,敢忘高山景行之义哉?若夫唐尧、舜、禹之迹,皆以圣质茂德处之,故能上和灵,下宁万姓,流称今日。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余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暧,饥者未尽饱,夙夜忧惧,弗敢遑宁,庶欲保全发齿,长守今日,以没于地,以全魏国,下见先王,以塞负荷之责。望犹志局,守此而已。虽屡蒙祥瑞,当之战惶,五色无主。若芝之言岂所闻乎?心手悼,书不成字,辞不宣口。吾闲作诗曰:「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覆子明辟致仕。」庶欲守此辞以自终,卒不虚言也。宜宣示远近,使昭赤心。」
到这时候对曹丕态度看不下去的司马懿,深怕假戏眼成真,到时候反而难办,虽然自己不想跟李伏、许芝他们一样上书邀功,但是这下不上书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