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人物 > 第二十五章(第4页)

第二十五章(第4页)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他的本意是: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甚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对于曹操本人或是身边亲信来说,或许事实是如此,对于孙权、刘备来说,只是对于他自己野心的遮掩,甚至是欺骗世人的手段;当然对于被他讨灭的袁绍、袁术、吕布等人,如果地下有知,也会死不瞑目吧?

先前曹操正与朝廷大臣、名士与远方使者饮宴之时,突然门外卫士通报蔡琰在门外求见。为何她会在此时求见?原来是之前曹操帮他再嫁对象屯田都尉董祀因为犯事,将要被判死罪处刑,为了求情才特别前来。

曹操得知之后,就对当场的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等到进来后,见她蓬头、赤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却饱含辛酸悲哀,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虽然感动,但是也说:「我确实同情妳与董祀,可惜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怎么办?」她就劝说:「您马厩中有上万匹骏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去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被她的话感动的曹操,下令追回判决文书,赦免董祀罪过。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弒,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覆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覆非乡里。邂逅侥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覆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覆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覆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覆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覆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覆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覆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她想说的无非是自己对于俘虏生活的亲身描写与孩子分别时进退两难的复杂矛盾心情:

「汉末王朝权力失控,董卓专权乱了纲常朝政。他一心密谋杀君夺位,首先杀害了汉朝的好多贤臣。然后又焚烧洛阳宗庙宫室,逼迫朝廷西迁旧都长安,挟持幼主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国内诸侯联盟发动正义之师,希望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出兵函谷关东下平原,他们来势凶猛盔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平原地区的人软弱不强,抵抗不了来犯的北方胡羌。胡羌乱兵践踏了野外的庄稼,围攻了城池,乱兵所到之处残害的百姓家破人亡。他们疯狂砍杀不留一人,死人的骸骨相抵交叉。马边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捆绑着抢来的妇女。在漫长的路上不停地驱马西进直入函谷关,西进的道路险峻遥远,所以行进十分艰难。被虏掠的人回望来路两眼墨黑迷茫不清,肝脾早已伤透如同烂泥。被掳掠者数以万计,胡羌兵不允许她们集中住在一起。如有亲人们偶然相遇,想说句话却又不敢吭气。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正当刀刃有空闲,我辈本来就不想让你们活下去。”这时候难道还会有谁把性命顾惜,最不能忍受的是他们辱骂的恶语。有时他们顺手举起棍棒毒打,连骂带打交并齐下。白天嚎哭着被迫走路,夜里无奈地悲哀坐泣。想死死不成,想活却没有一点希望。老天啊!我们有什么罪过?让我们遭此恶祸!

走啊走啊割断了母子依依不舍的情感,疾速的行走一天比一天遥远。漫长的道路阻隔啊,什么时候我们母子再能交相见面?想想从我腹中生出的儿子啊,我心中撕裂一样的疼痛。到家后发现家人早已死绝,甚至没剩下一个姑表亲戚。城里城外一派荒芜变成了山林,庭院和屋檐下长满了艾草和荆棘。眼前的白骨分不清他们是谁,横竖交错没有覆盖掩埋。出门听不到人的声音,只有豺狼呜嚎哭叫。孤零零对着自己的影子,不停的哭喊声撕肝裂肺。爬到高处向远方望去,突然觉得魂魄出窍飞逝离去。奄奄一息好像是寿命将尽,旁人们相继安抚宽慰。挣扎着睁开眼睛又勉强活了下去,虽然没死可又有什么希冀?把命运寄托于再嫁的丈夫董祀,尽心竭力自我勉励努力生活下去。自从流离后成为鄙贱之人,常常害怕丈夫废婚抛弃。想人生能有多少时间,怀着忧伤一年又一年。」

当曹操对天下表示自己心思的同时,江东出大事了。自从刘备取得南郡后,周瑜极思想要另辟战场,把箭头瞄向荆州西邻、软弱刘璋治下丰饶的益州,认为溯江而上,比起荆州的刘备更好攻略。打定主意后赶到京口去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新近在赤壁大败而归,担心内部有人叛变,不能同将军交战,我请求与奋威将军一起进军夺取蜀地,并吞张鲁,留奋威将军守卫,与马超结成联盟。我与将军据守襄阳,紧逼曹操,这样就可以规划进取北方了。」孙权同意这个计划。奋威将军就是孙瑜,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权的堂哥。

回到江陵准备行装的周瑜,从京口回到前线途中,在巴丘途中病势沉重,上书给孙权说:「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命运决定的,实在不足惋惜。我只悔恨心中的微小志愿尚未实现,无法执行您的命令。现在曹操虽然退回北方,疆场并没有因此平静;刘备寄居在荆州,就像在家里养了一只老虎。天下的大局,仍然动**不定,这正是大臣和将士们奋发忘食之时,同时也是您思虑运筹之日。鲁肃为人忠烈,临事不茍,可以接替我的职务。假如我的建议可以被采纳,我就虽死不朽了。」

孙策遇刺身亡的时候,母亲吴太夫人让孙权把周瑜以兄长之礼尊敬。当时孙权的职位仅是曹操封

给的讨虏将军,部下将领与宾客们对他的礼节很简单,周瑜见到这个情况,以托孤重臣身分带头,用臣属礼节侍奉。老臣程普以为年龄比周瑜大,多次凌辱他,自降身份对待程普,不与他计较。程普终于被感动,彻底佩服,渐渐亲近敬重,更与别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就像是喝下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已沈醉。」

孙权得到周瑜去世消息后,万分悲痛为之大哭:「周瑜有辅佐帝王的才能,现在先于我而死,我要依靠谁呢?」孙权亲自到芜湖去迎接周瑜的灵柩。周瑜与小桥生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孙权作主为自己的大儿子孙登娶他的女儿为妻;任命他的长子周循为骑都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任命次子周胤为兴业都尉,许配孙氏宗族的女儿给他,以示荣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