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的真面目 > Chapter2 多结善缘以诚为本铺财路(第2页)

Chapter2 多结善缘以诚为本铺财路(第2页)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啊!”

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也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是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平时与人为善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别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恩报恩”等。但那是父母灌输给他的,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亲身体验,才会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李嘉诚创办的塑胶厂刚开始生产塑胶花时,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确信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他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您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您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您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君子。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诚值得他破一回例,他对李嘉诚说:“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您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李嘉诚从此成为香港塑胶花大王。通过这件事,李嘉诚悟出了一个道理:坦诚乃生命所系,也是生意场上必须坚持的金科玉律。

其实一个人做生意的过程,也是积累自己信誉的过程。信誉好了,你的名声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喜欢和你合作的人自然就会趋之若鹜。而在自己积累自己信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一定得恪守做人的准则,切忌违背道理,用自己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客户,那么成功自然就会到来的。

与人为善,注重人缘

李嘉诚忠告:商道即人道,“做人”和“做生意”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间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我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生意一定会非常成功。

因此,你结的网丝越多、越坚固,就等于你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财产。不用说,以此为资本,不管在买卖上或金融上都将为你开拓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太客气,太内向,将失去许多和人接触的机会。

还有,有了一点儿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张、最大程度地加以活用,这样才会使得生意着实地向前发展。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的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职员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扩展。至于劳动者,更可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呢?首先要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如前面所叮咛的:“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客户依赖你。

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李嘉诚在生意上的成功,离不开他注意加强个人修养,既保持了好名声,也表现出勤恳的一面,和每个人都能融洽相处。总之,在做人方面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就容易赢得合作,从而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比如,在与人交往上,李嘉诚非常注重待人谦和。中国自古就有“和气生财”的说法,大家关系好了,才有合作的可能。所谓“和”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帮衬,从而建立起不错的口碑,有一个很好的人缘。

香港广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对此更有深切体会。她曾主持广告公司,而与长实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像长实这样的大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气焰。

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

“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厦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

“那天下雨,我的外衣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外衣,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

“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李嘉诚的“与人为善”,更多的是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而重要的是,李嘉诚将他与人为善的哲学真正落实下来,并坚持下来了。

李嘉诚认为,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公司。领导人的风格,就是公司的风格,领导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商人的素质决定着公司发展的成败。

任何一个有志把生意做大的商人,都有自己的商业梦想。但是,你的企业能够发展到多大规模,生意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基本素养。

比如,遭遇发展瓶颈时,要想获得突破、取得更大的发展,就会对商人的素质、技能、观念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