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的正面和侧面图 > 下篇 侧面做事取财有道用财有方(第3页)

下篇 侧面做事取财有道用财有方(第3页)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虽然李嘉诚满怀歉疚,但他最终还是跳出了五金厂。从五金厂进入塑胶公司,李嘉诚已经多次变换工作。每次变换,李嘉诚都从一个困境跳进另一个困境,但每一次同时又是通向成功的一次跳跃,每跳出一个困境,都是在为独立创业积累经验、铺路搭桥。

进入塑胶裤带公司后,李嘉诚还是干推销员的老本行。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并没有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由于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熟客。

加盟塑胶公司一年后,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

李嘉诚说:“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向上爬。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老板十分赏识李嘉诚的杰出才华,因此,李嘉诚18岁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以他的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工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也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成为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

李嘉诚好像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他不满于永远做一个优秀的打工仔。他毅然辞职,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然而他去意已决。在他谦虚沉稳的外表下,蕴涵的是勃勃雄心,他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最终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那些懂得放弃,敢于从零开始,勇于去实现人生一次又一次新的搏击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最终达到事业的顶峰。

面对失败,勇往直前

李嘉诚忠告: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学会在挫折中抬头,学会在逆境中磨炼自己。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颗坚强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低头。

在李嘉诚14岁的时候,因父亲辞世,弟妹尚幼,为了生存,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胶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时局的动**,世态的炎凉,促使了李嘉诚的早熟。

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觉得自己应该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14岁的孩子,正是充满梦幻、需要父母呵护疼爱的年纪。辍学谋生,对于李嘉诚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现实。尽管舅父表示愿意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遵循父亲的遗愿,谋生赚钱,支撑起这个家庭。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天下的。原本,外甥李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李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太无情无义了。商业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一个少年来说,是一种灾难,但它也催人早熟,对日后的一代巨商李嘉诚来说又未尝不是一种福音。商业社会是现实而又理智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迫使少年李嘉诚丢掉幻想,把自己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从此开始奋斗拼搏,由一个地位低下的打工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熟、成功和辉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重压,有些人由于承受不了而失败,有些人则敢于挑战,赢得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和不幸,甚至应该自加压力,强迫自己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早期的挫折使李嘉诚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冷酷,但也同样使他练就了坚忍的性格。

1943年冬,是香港少有的寒冬。日军统治时期,街市本就萧条,再加上寒风彻骨,街上更是行人稀少,一片萧瑟景象。

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没有人会关注踯躅奔走于大街上的李嘉诚母子。母亲正带着嘉诚沿街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出来整整一天了,但他们的脸上依然是一片茫然和沮丧的表情。

从酒楼饭铺中不断地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李嘉诚母子已饿了整整一天,此时在饭香的刺激下,空空的胃腹一阵阵**。“阿诚,饿了吗?阿妈给你买糯米鸡。”母亲看着儿子,心疼地说。其实,她身上只有仅存的几角零钱罢了。

“阿妈,不要,我不饿。”李嘉诚毅然地拒绝了母亲。他明白,如果再找不到工作,莫说糯米鸡,一家人连一日两顿稀粥都没得喝了。母亲看着儿子消瘦的面庞,心里一酸,泪水扑簌簌往下淌,忙侧过脸去。看来,今天是没指望了。

母子俩步履蹒跚回到家,李嘉诚再也没有力气了。他默默地躺在**不愿动,母亲则沉默地把在路上捡的菜叶洗净,准备生火煮粥。正在这时,舅父进来了,带来了一小袋米,并顺便询问了一下一家人的起居饮食,然后转身走了。他早已看出母子俩的疲惫和沮丧,但他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天刚亮,李嘉诚就起床了。他打算一个人出门找工作,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让可怜的母亲再陪自己忍受奔波之苦。

临出门前,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母亲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嘉诚的先父有交往。李嘉诚本不愿求人帮忙,但他走遍了大街小巷,问过了一家又一家铺子,都毫无结果,还受尽了白眼冷遇,这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万般无奈之下,他才决定去找一个同乡长辈帮忙,不料,他找到地方一看却是一家倒闭的空店。

他曾听舅父与先父谈商界的事情:日军当道,市景肃杀,生意难续,生意人倒闭的多于开张的。李嘉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去银行找工作,扫地、抹灰、泡茶、跑腿,干什么都行。他想,银行是做钱生意的,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会倒闭。然而,银行怎么会要他这样一个小小少年呢?等待李嘉诚的,仍然是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作的结果一览无余地写在他失意的脸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一时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两天,尽管他已备尝艰辛,但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母亲替李嘉诚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她含泪叮嘱说:“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其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但他担心李嘉诚就这样找到工作太容易,害怕他由此不思自强自立。所以,他有意先让李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嘉诚竟拒绝了。“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父亲的遗言和平日的要强行为,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大感意外,直愣愣望着儿子,以为听错了。李嘉诚又果断地重复了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一点上,太像他的父亲了,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犟。但同时,她又觉得儿子长大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