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绝境求生成就怎么做 > 第十章知足常乐绝境生存打好心态关(第1页)

第十章知足常乐绝境生存打好心态关(第1页)

第十章知足常乐——绝境生存打好心态关

知足常乐,最好做到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生命不是常青的,特别是身不由己的绝境之时,过分的奢望就是自寻死亡,欲望难填就是大祸临头,这时,要充分的调整好自己处绝境的心态。

1、笑迎绝境

绝境当前,相迎已经够费解的了,为什么我们这条格言反倒要您笑迎绝境呢?

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首先,绝境难免,犹病魔之难逃,与其知“绝”而退,倒不如迎“绝”前进——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之策。

黄河尚有九曲十拐,天气也有风云变幻,何况高等动物生涯!人生这条路上,你如果不愿吃“白相”饭,又“难得”糊涂,想“认真”一番,致力于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就总会出现阴阴晴晴,风风雨雨,叫你老起来弯弯曲曲、坎坎坷坷。苏东坡算是看透了这一点,曾做诗抒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老先生本来豁达大度,按理,这只能是愤世嫉俗的反话。如果他当真后悔“被聪明误一生”,转而懦弱起来,还告诫子孙学个谦谦君子,权当愚且鲁型的混世奴才、庸才、歪才,那就不是原来的苏东坡了。其实,“树欲静而风不止”,谦谦君子又岂能是无灾无难的避风港!那个“林教头”落草之前,为保乌纱,逆来顺受,够阿弥陀佛的了,结果祸不单行,还是逼上梁山。所以绝境当前,积极的态度不是学个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病魔难逃,“既来之,则安之”;绝境难免,“用笑脸来迎接”。贝多芬说得好:

在困厄颠沛的时候坚定不移,这就是真正令人钦佩的人的不平凡之处。

其次,绝境之于人,固然难受,但古人说得好,“祸兮,福所倚”——这一条,倒是基于有所作为了。

绝境是一副催化剂,使人步坚。

绝境最能锻炼人才,奇迹常在绝境中涌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连祖宗十八代都被骂遍了;安立林为求给人类提供香蕉梨,无端被人指控为“把上帝的果园变成了妓院”!列宁不是遭过流放,毛泽东不也靠边站过吗?这些不同凡响的强者把绝境当作动力,奋然前行,终于攀上了理想的高峰,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鉴于此,贺龙元帅曾异乎寻常地为赛场上的失败者设宴、干杯,使其士气为之高涨。

绝境是一面透视镜,使人心明。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声言:“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绝境。”文化界就有一条至理铁则:文穷而后工。不少人官场失意而文坛留名。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行文如流水,一口气数出: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可见人在绝境时,往往能抛开一切杂念,成就古今大业。

绝境是一方“清洁魔巾”,使人眼高。

厚道人唯处绝境中,方能窥尽世态炎凉,透彻、自如地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豪门公子曹雪芹,若非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境地,何来辉煌巨著《红楼梦》,把个封建酱缸揭露个淋漓尽致?鲁迅如果终其一生做富门大少爷,或者委身蒋家王朝,又岂能写出一手如投枪,似匕首的泼辣杂文?

拿破仑说过:“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有鉴于此,倒替那些平步青云却十分稚嫩的幸运儿担忧,如其自认为“天之骄子”,得意忘形,随心所欲,说不定有一天要摔下来,甚至掉到最不干净的地方去。

2、大肚容物,处逆境仍逍遥

人大都渴望和追求荣誉、地位、面子、为拥有它而自豪、幸福;人不情愿受辱,为反抗屈辱甚至可以生命为代价。所以,现实人生便出现了各种各样争取荣誉的人,形形色色的反抗屈辱的勇者和斗士;也有为争宠、争荣不惜出卖灵魂,丧失人格的势利小人。当然。也有人把荣誉看得很淡,甘做所谓“荣辱毁誉不上心”的清闲人、散淡者。

这种清闲、散淡者,对客观的、外在的出身、家世、钱财、生死、容貌都看得很淡泊,追求精神的超脱、洒脱,正所谓“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庄子曰:“荣辱立然后睹所病”。其意是说,人们心中有了荣辱的念头之后,就可以看到种种忧心的事情。过分关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只能忧虑烦恼,无以摆脱。他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大意是说,追求钱财的人因钱财物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还不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以便从中扩大自己的权势。同时庄子也从正面阐述其观点。他说:“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大意是,不追求官爵的人,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不因为前途无望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势媚俗,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所以庄子主张“至誉无誉”。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把荣誉看得很淡很轻,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得什么,即使行善做好事也不要留名。

《庄子·刻意》篇中又讲:“就薮(shu)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己矣。此江梅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里,庄子又列举了几种人士;隐居江海的人,与世无争,逃避世事的人,清闲悠暇。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荣辱毁誉的强烈愿望或忌讳。所以,以栖身山林江湖,流浪旷野荒原,每日垂钓,闲散度日。这正是道家的处世态度,顺其自然,在同一篇中,庄子讲了闲散居士的好处;“平易恬恢(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追求恬淡的人,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没有强烈的物欲,邪恶就不会浸袭他的身心。尽管庄子的“无欲”、“无誉”现有许多偏激之处,但当人们为金钱所**,为官爵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他老人家的训哲中发掘一点值得效法和借鉴的东西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六章》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荣辱的分寸。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明年可而止,就不会遭遇不幸。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是最大的罪过。把钱财物、家世、容貌视为荣辱标准的人,一般都不知足,越有越想有,越有欲望越盛;欲望太盛,就会生出邪念,为拥有更多而不择手段。由敬财、爱财而贪财、聚财、敛财,甚至于见钱眼开、巧取豪夺、惟利是图、谋财害命。市场上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正是这方面的原因所致,生活中这类例子几乎每个人都耳闻目睹,真乃是欲堑难填!真乃是人心不古!

劝君做一个“荣辱毁誉不上心”的没事人、清闲汉吧!

3、善待生活,绝境也是有境

万物有生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

庄子在《大宗师》中把生和死看成一种自然现象,指出:“死生,命也,其有旦之常,天也”。就是说,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有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并且认为“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着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转化的结果;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息于宇宙怀抱,一切都没什么大惊小怪,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没什么可怕的。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见庄子不但没有哭泣,反而两腿平伸岔开地坐在那里,边敲着两腿中间的瓦盆,边大声唱着歌。惠子不解,问庄子:“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平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故止也。”这段对话大意是惠子对庄子不太满意,说:“你妻子和你生活在一起那么久,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又敲盆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庄子的回答是:“不像你说的那样。她刚死时,我也难过,哀伤。后来,仔细一想,从根本上说,她最初本来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连生命的气息也没有。起始,她仅仅是夹杂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而后才有了生命的气息;这种气息变成形体,形体再度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她平静地躺在宇宙这间巨大的居室里,而我却在身边嗷嗷大哭,我认为那就是没有彻悟生命的本质,后来就不再哭了。从这则“鼓盆而歌”的故事,可见庄子对生死看得比较透彻。即使庄子自己临死时,也表现出看得透,放得下的超然态度。据《庄子·列御寇》载:庄子生命垂危时,其弟子们商量如何为其厚葬。庄子得知,对弟子说:我视蓝天为自己的棺椁,把光辉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看作相连的宝玉,天上的星星是珍贵的珍珠,把天下万物当作自己的殉葬品。这还不够齐备吗?何必还搞什么厚葬?当他的弟子解释说,怕他的遗体为乌鸦啄食时,庄子说,放在地面上为乌鸦老鹰啄食,埋到地下则会被蝼蚁所食,这就等于从老鹰嘴里夺过来,再送到蝼蚁嘴里,你们这不是偏心吗?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把死看得很淡。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了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乌啄,为蚁食,反正都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就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就应该笑。因为只有笑,才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

4、转移“痛点”,绝境也是乐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