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逆境中成长 > 第二章审时度势扭转绝境不利的诀窍(第1页)

第二章审时度势扭转绝境不利的诀窍(第1页)

第二章审时度势——扭转绝境不利的诀窍

人处在绝境之地,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肯定难以在逆难之境生存,只有识时务、顺势处事才能转危为安。审时度势是绝境生存的诀窍。所以说,审时度势,关键在于“审”和“度”,眼光要尖,且敢于乘势开辟新的生存之路。

1、见机行事,班超计杀匈奴使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人,自小就很有志向。汉明帝时,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让班超代理司马之职,另率一支部队进攻伊吾,大战于蒲类海,获得胜利。窦固看出班超是个有才干的人,便派遣他与从事郭恂一道出使西域。一行人到达鄯善国,鄯善王对他们恭敬备至。可是,过了不久,都善王忽然对他们疏远冷淡起来。班超便对随从人员说:“你们是否觉得鄯善王对我们冷淡了?这一定是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王心中犹豫,不知依附哪一方好。聪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芽时就已有感觉,何况现在事情很明显了呢?”

原来,汉朝和匈奴是相互敌对的两大势力,双方经常发生战争,又都想把西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孤立对方,打击对方。西域存在着许多绿洲国家,但每个国家都不大,人口少,力量也较弱,对汉朝匈奴,哪一方都得罪不起,只能采取模棱两可的策略,哪一方力量强,威胁大,就依附哪一方。所以班超一行到达后,国王热情招待,而当不久后匈奴使者也到达时,鄯善王便不敢表现出与汉朝使者亲近,以免得罪匈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班超虽然猜测匈奴使者已到,但还是要核实一下,以免误生枝节。他把服侍自己的鄯善人召来,诈他说:“匈奴使者已到了好几天了,现在他们在哪里呢?”侍从突然被问,不知所措,只得把事情真相和盘托出,说:“他们已到了三天了,现在住在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得知这一确切消息,班超立即将侍从禁闭起来,召集起自己所带来的三十六名随员,与大家共饮,酒酣,他见机行事说:“你们和我现在都在万里异域,想建功立业。现在匈奴的使者才来了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疏远冷淡了。如果匈奴人让鄯善王把我们逮捕送住匈奴,我们的骸骨恐为豺狼食矣!你们看怎么办?”众人都说:“现在我们都处在危亡之地,是生是死就看你的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趁夜用火攻击匈奴人,使他们不知我们人数多少,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匈奴人,鄯善人也就吓破了胆,我们的大功就告成了。”众人说:“这事应当与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发怒说:“吉凶就决于今日。郭恂是文官,听到这个计谋必定害怕,倘泄露出去我们白白送死,还算什么壮士呢!”众人说:“那就按你的办吧。”

**时分,班超率领众人偷偷摸到匈奴人的住地。这时正好刮起大风,班超让十个人拿着鼓藏在匈奴人住所后,对他们说:“看到火点燃了,就一起鸣鼓大呼。”其他人则手持兵刃弓箭埋伏在门两边。班超顺风放起火来,埋伏在前后的人一起呐喊,鼓声震天。匈奴人突遇变故,大乱,纷纷向外逃窜,使者及三十余名随从被杀死,其他随员一百余人都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召来,拿出匈奴使者的人头给他看,鄯善一国震恐,被班超的威势镇往了。班超好言好语,百般抚慰,劝鄯善王与汉朝交好,鄯善王便把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其后,班超奉命继续在西域从事外交活动,西域五十余国都送质子到洛阳,与汉建立起友好关系。

班超率领三十余人到鄯善,依靠汉朝这一后盾,他们受到了热情招待。但当一百数十人的匈奴使团到达时,这一切都改变了。匈奴在军事上并不比汉朝弱,而使团的人数,又大大超过汉朝,对鄯善是一个现实的威胁,鄯善王心怀疑惧,疏远汉使,是必然的。在孤立和敌对的环境里,班超这三十余人就显得过于单薄,力量太弱了。如不抓住时机,争取主动,让匈奴人知道了消息,抢先下手,不仅班超这三十余人要埋骨荒野,鄯善也会投入匈奴怀抱,给汉朝对匈奴的整体战略造成重大损失。在这危急存亡之时,班超审时度势,认为鄯善王不会主动开罪汉廷,用不着担心,关键是对付匈奴人,战胜匈奴人则汉得鄯善,被匈奴人击败则汉失鄯善。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局面下,班超有勇有谋,毅然定计,利用匈奴人不了解情况的有利条件,以夜色做掩护,放火鸣鼓,猝然出击,一举而获全胜,威镇鄯善,反客为主,为汉朝立下赫赫功勋。

2、老虎不发威以为是病猫:一鸣惊人齐威王

齐威王在位时,爱和人打哑谜。他喜欢玩乐,毫无节制,喝起酒来通宵达旦,好像泡在酒里,国家人事全然不管,听凭卿大夫们去处理。上行下效,文武百官都不正常,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各国诸侯,乘机纷纷进行侵略,自身与国家都面临绝境之地。

形式非常危机,亡国之日似乎已到。面对如此昏庸的君王,忠臣良将急在心里却不敢劝说。

鉴于目前形势迫切,大臣淳于髡投其所好,给齐威王出了一个谜语:“国内有一只大鸟,停歇在大王的宫殿里,这鸟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它是要干什么吗?”

齐威圣答道:“这只鸟呀,不飞便罢了,一飞冲上天;不叫罢了,一叫惊煞人。”

说罢,就远酒离色,坐朝问事,召见了七十二名县令奖赏了一名好的,处死了一名坏的;整理军队,严明法纪增强了战斗力,于是带兵去和各国作战,各国都被打败。各国迫于齐国的威力,把原来侵占齐国的土地,一并退还给了齐国。

这里齐威王先前的作为看起来是糊涂之极。而这又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即位时,王威还没有得到确立,也不熟悉各位臣子的忠奸,更不知诸侯们的能力。他自甘装作一个昏庸的君主,让国内群臣放松警惕,露出本心,以利辨别。同时也蒙蔽了各国诸侯,争相向其显示实力,从而使齐威王观察分析透了各国的情况。这样为以后施政治国,大振国威作好了心理和策略上的准备。如果齐威王初继承王位,在不熟悉内政外交的情况下来治理国家,无异于瞎子摸象,不得要领。只有采用明知故昧的策略,审时度势等待时机,才能有的放矢,一举振兴国家。

3、喝美酒玩女人——陈平放浪避吕后

陈平曾以谋略协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因此被刘邦封为曲逆侯,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太后上台,吕氏开始专权。

陈平这时虽然担任丞相,但内心对吕后肆意专权十分不满。他知道吕后忌恨有才能的大臣,而自己的文武才能远在其他大臣之上,他的才能成了他的绝境之本,他应该躲避吕后的锋芒,保住丞相地位,等待时机削弱吕氏的权力。

从此,陈平假装放浪形骸,整天沉溺在美酒女人之中。到上朝的时候,他唯唯喏喏,从不明确发表意见,表现出一副痴愚的样子,以免引起吕后讨厌,虽然位高权重,却百事不管。

后来,吕后打算将吕姓的人立为王,征求陈平等人的意见,生性直爽的王陵回答说:“高祖曾经杀白马订立盟约,规定凡是不姓刘的人当王时,天下人应联合起来讨伐。现在立吕姓的人为王,是违背先帝的誓约。”吕后大怒。

审时度势的陈平的回答却令吕后喜笑颜开:“以前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便拥立姓刘的子弟为王,现在是太后当政,想立姓吕的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吕后对王陵的话怀恨在心,剥夺了他的丞相大权,降职为太傅。王陵于是请求返回故乡,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在家里闭门不出,直到死在家中。

陈平受到吕后重用,吕后的妹妹吕*对此十分不满,不断在吕后面前诋毁陈平,说他“当丞相不管事,白天喝好酒,晚上玩女人。”

陈平知道此事后,心中暗喜自己表演得不错,而吕后越发对陈平没有戒心,竟对他说:“俗话说女人小孩的话千万听不得,我们这样的关系,完全不要害怕吕*的谗言。”陈平继续表演下去,吕后日益欣赏他的“忠厚”,又是封王又是封侯,以表示恩宠。

然而,吕后一死,陈平便与周勃共同策划,铲除吕氏势力,诛杀吕产、吕禄等人,平定了诸吕叛乱。陈平和周勃拥立汉文帝刘恒,恢复了刘氏天下,他们两人任丞相。

西汉众多大臣中,最为足智多谋者,当数陈平。当年辅佐高祖刘邦时,频出奇计。后来大权在握,又能审时度势,不仅不滥用权力,而且设法制止了权力被非分之徒篡夺。其中原因,正在于陈平悟透了“因利制权”四个字。

权力的确可以为人带来众多方便与好处,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欲求的重要对象之一。人说钱可使鬼,权力也可使鬼,它的**是难以抵挡的。

然而,正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权力可使人野心膨胀,也可使人死无葬身之地。吕后越名分而专权,风光一时,恣肆一时,而其下场越是遗臭万年。

掌握在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奴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如何运用权力,大有文章可做。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的利害情况,灵活地运用权力,便叫做“因利制权”。

它所依据的是有利无利的原则。有利,则及时适当地加以运用,如陈平与周勃共除吕氏势力;无利,则暂时回避,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如陈平审时度势佯装放浪痴愚。

顶风开船,要付出加倍的力量和代价,风向顺利时,不及时张帆顺风而驶,机遇就将擦肩而过,悔之晚也。

4、功高震主之处:萧何退后有术

萧何是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治天下的主要谋臣。但刘邦是个工于心计而又多疑的人,他一方面对部下加以重用,另一方面又严加防范。汉初的许多功臣,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都以谋反罪被杀,唯独萧何、曹参等不多的几个有能长保禄位,善始善终,成为名扬千古的一代名臣。萧何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兢兢业业。萧何从刘邦沛县起兵开始,就一直追随刘邦,为之出谋划策。刘邦任汉王时,他在蜀中负责征收赋税,安定百姓,供应军粮。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他在关中负责兵力物力的补充给养事宜,从而保证了刘邦的兵员和后勤供应,为最后战胜项羽立下了大功。刘邦在总结诸将功劳时,将别人都称为“功狗”,唯独称萧何为“功人”,足见对他评价之高。汉朝建立后,又协助汉高祖治理天下,为汉朝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又“悉以家私财佐军”,支持刘邦消灭异姓王,为巩固新生的汉朝竭尽全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