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摆脱平庸,就用努力代替抱怨
怀才不遇的真相,是你不够努力
在职场上,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怀才不遇。可是细细想来,究竟有几个人确实是怀才不遇呢?在抱怨怀才不遇的同时,你自己是否真的怀“才”呢?很多时候,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你还不够努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了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的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詹姆斯不愧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能够不争一时的先后,才华不外露,锋芒内敛;他目光远大,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首先要有真正的“才”,方能让人“遇”;要想卓尔不群,必须具备鹤立鸡群的资本。
如果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怀才不遇”,就会一直处于消极的状态中,这种不被重视的不公平感,会使得我们心中充斥不满、抱怨,乃至愤怒。相反,要是学会坚持和等待,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将直接决定我们日后是否能“遇”,能“遇”多大,能“遇”多久。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抓住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除非是个别专才没有用对地方,才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怀才不遇”,大多数人感慨的“怀才不遇”,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陶醉罢了。正确的态度是:适应企业,而不是让企业适应你;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适应你;适应同事,而不是让同事适应你。与其整天苦诉怀才不遇,没完没了地抱怨,不如完善自己,以适应环境。
抱怨的人不成功,成功的人不抱怨
爱默生说:“一心朝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同样,我们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又有谁能妨碍我们的上升呢?记住,不抱怨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索尼公司一直非常受欢迎。有一个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材生,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后曾多次与盛田昭夫争论,盛田昭夫喜欢这个直言无忌的年轻人,非常器重他。
出人意料的是,后来盛田昭夫居然把大贺典雄下放到了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当学徒。这让很多员工迷惑不解,甚至怀疑他得罪了盛田昭夫。有人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大贺典雄只是淡淡一笑。
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员工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为大家解开了谜团:“要担任产品总经理,必须要对产品有绝对清楚的了解,这就是我要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让我高兴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干得不错。然而,让我坚定提拔念头的是,整整一年,他在又累又脏的工作环境下居然没有任何牢骚和抱怨,而且甘之若饴。”
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由报以热烈的掌声。五年后,也就是在大贺典雄34岁那年,他成为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里,简直是前所未闻的奇迹。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环境、超越环境。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过:“机会看见抱怨者就会远远避开。”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强者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要提拔军官的时候,常常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我说:‘伙计们,你们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八英尺长,三英尺宽,六英寸深。’说完就宣布解散。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观察他们。
“我看到军官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有的人抱怨说:六英寸还不够当火炮掩体。还有一些人抱怨说:我们是军官,这样的体力活应该是普通士兵的事。最后,有个人大声说: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那个老家伙想用它干什么,随他去吧。”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家伙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抱怨就能完成任务的人。”
抱怨会限制你的思维,让你的视野变得“近视”,把自己局限在抱怨本身上,而不是努力地去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如果你能像大贺典雄一样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不抱怨,那么你将取得辉煌的成绩。
抱怨只会徒增烦恼
在工作中,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有真正的成功。因为在职场中,抱怨是最没有价值的行动。一个人的前程也往往容易被习惯性的抱怨“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