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能平庸的意思 > 第六章 从平庸到卓越你想实现吗(第1页)

第六章 从平庸到卓越你想实现吗(第1页)

第六章 从平庸到卓越,你想实现吗?

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被创造出来的

卓越者与平庸者的迥异之处在于,卓越的人会用智慧行事,善于创造机会;平庸的人只会守株待兔,坐等机会送到他手上来。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而我不相信运气。我认为,凡是出人头地的人,都是自己主动去寻找自己所追求目标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

的确,运气(机会)不是盼来的,也不是等来的,它在很多时候还得靠我们主动去发现、去挖掘,甚至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机会从来不会从天而降,你能不能获得机会、利用机会,主要取决于你的工作能力、行动决心、想象力、经验等。其实有些时候,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次机会,最难得的是在失去第一次机会后,勇于认识自己的弱点,寻找第二次机会。只有不断探索,努力创造,才会有成功可言。有两位分别名为希欧维娅和鑫蒂的美国姑娘,她们找工作截然不同的经历和结果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希欧维娅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对她的帮助很大,在一些人看来,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希欧维娅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她也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准能成功。”大学毕业以后,希欧维娅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

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烦躁,她不断地祈求上天能赐给她一个机会。

可是,机会终究没有光临她。

鑫蒂的情况和希欧维娅的截然不同。鑫蒂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鑫蒂。鑫蒂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她们俩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拥有相同的理想,鑫蒂也很想成为一个节目主持人。

毕业以后,鑫蒂不像希欧维娅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在每一个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对于鑫蒂来说,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机会,怎么能获得经验呢?鑫蒂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虽然这时鑫蒂得到了和希欧维娅一样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像希欧维娅一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

她开始为自己创造机会。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她还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

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则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姑娘。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鑫蒂很不喜欢雪,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她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于是,鑫蒂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鑫蒂再次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就获得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鑫蒂得到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鑫蒂和希欧维娅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卓越者和平庸者不同的生活轨迹。鑫蒂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会。希欧维娅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机会,期望天上掉个大馅饼。然而,斗转星移,她却一事无成。和希欧维娅相比,鑫蒂显然是生活中的强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浅尝辄止与坚持到底,应该选择哪个

平庸者多是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做事常常以做到“尚佳”为满意,因此很少能够做出什么大的成绩来。卓越者则往往拥有崇高目标,他们期望成就大业,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敞开生活之门,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同时,他们还拥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诚如前文所说,从卓越到平庸很容易,只要心中懈怠一生,就滑向了平庸的边缘。而从平庸到平凡进而卓越,则需要一个坚定不变的目标,以毅力为锄,一点点地往下挖,一直到目标实现。事实上,没有哪一个人真正地想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每个人都有追求卓越的欲望。然而,许多人都在迷惘,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登上卓越的“诺曼底”,或者是知道路径,却因为勇气不足、怕苦怕累,最终半途而废。

记得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卡尔文?科立芝曾经声称:“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坚持。才能不会: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空有才能而郁郁不成功的人更为普遍的了。天才不会:空有天赋而碌碌无为也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教育不会:世界上到处都能见到曾经受过教育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只有坚持和决心是万能的。‘坚持不懈’,这句口号已经解决,而且也将永远解决人类的问题。”

如果把浅尝辄止和坚持到底比喻成两支不同色彩的画笔,那么,不同的人手握不同色彩的画笔,将绘制出色彩迥异的人生图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两者的区别,这里举一个打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打井人,当你打到一定的深度仍然打不到水,你会选择继续把洞打深、打大,还是另择新址打井?

为什么?

有些人说坚持就是胜利,所以选择了继续把洞打深、打大,认为半途而废的话,极有可能失去即将到手的成果。此外,如果再另选新址也未必能找到水源,既然当初选择这个地址打井,那一定事先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与其从头再来,还不如持之以恒。

有些人则考虑既然已经打了那么深了仍没有见到水源,很可能是选择打井的地方不对,或地下根本就没水,或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耗着,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哪怕冒再次失败的危险也是值得的,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

平庸的人,往往就是到处挖井,但每个洞都挖得不深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行业他都去做过,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深深浅浅的洞他挖了一大堆,但是没有哪一个是出水的,没有哪一个行业是他长久驻留的。浅尝辄止的结果是没有一技傍身,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被淘汰出局。

我们该做哪一种打井人呢?显而易见,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好一个客观的理想目标后,我们倡导的是坚持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些未完成的事情,如未缝完的衣服、未写成的稿件等,那么,请将它们找出来整理整理,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它们。你会发现,一旦完成你会觉得非常快乐。未完成时它们不过是些废物,而你在付出一半甚至十分之一的心力和体力完成后,它们都变成了漂亮的成品或值得骄傲的业绩。

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无法做,而是我们不愿意继续做。多付出一份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有许多潜在的力量。做事善始善终,个人不会失业,企业不会被淘汰。如果一味地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工作起来虎头蛇尾,我们就会永远处于挖掘“下一个水井”的状态中,享受不到“清水汩汩而出”的美景。当然,倘若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学会及时切换观念,懂得“换个地方打井”也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不知道灵活变通,平庸也会张开双臂迎接你。

借口是平庸者的托词,担当才是成功者的品质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对自己要求不高,往往都持有这样一种心态:“我仅仅做一些我愿意做的事”,“我从不追求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当出现失误时,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捍卫自己的“缺陷”。早晨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离单位太远”等借口;考试没及格,会有“出题太偏”、“监考太严”等借口;做生意赔了钱会有借口;工作月任务没完成也会有借口……只要细心去找,借口总会出现,长此以往有害而无益。

事实上,制造借口和托词是平庸者惯用的伎俩。相比之下,卓越者则勇于担当,他们总会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去寻找借口。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我们知道,像美国许多著名大公司的领导人和创办者,都来自西点军校。而在变化如此快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西点军校仍然像从前一样,为美国军队和社会提供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在当今美国的海军、陆军、空军,还是在像杜邦、通用、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里,都有西点人的身影,甚至是最高的领导者。资料显示,西点军校自建校以来,为美国培养了三位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以及无数精英人才。在商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总经理5000多名。

1861年,当美国内战开始时,美国总统林肯还没有为联邦军队找到一名合适的指挥官。林肯先后任用了四名总指挥官,而他们没有一个人能“百分百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敌人。最后,任务被格兰特完成。

当格兰特将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揭开了美国历史的新一页后,很多人开始寻找格兰特获胜的原因。后来,格兰特将军做了美国总统。有一次,他到西点军校视察,一名学生问格兰特:“总统先生,请问是西点军校的什么精神使您勇往直前?”“没有任何借口。”格兰特回答。

“如果您在战争中打了败仗,您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时,您怎么做?”“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格兰特所说的“没有任何借口”,就是勇于承担,不找任何理由、不设定任何条件,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去做。在尽全力依旧完成不了目标的时候,依旧不找任何借口,直到把任务完成。“没有任何借口”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执行工作任务,然后用心完成。那些凡是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就是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便毫不犹豫地寻求各种借口开脱责任,俨然是一个制造借口的专家,那么,这种“专家”身份只会让他进入不断为自己去寻找借口的怪圈。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癖好,任由借口牵着他的鼻子走。这种恶习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人懈怠、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惯性的作用下,即使是做出了损害极大的事情,这种人也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这种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通常这种人也最容易沦为平庸之辈。在公司里,领导迟早会毫不留情地炒他的鱿鱼。

对待变化,是畏惧还是主宰?

一个人无论目前的处境怎样,如何应对变化,都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

1。让变化从你身边溜走,并希望情况能“恢复正常”;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