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九岁时,在他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都嫌这活儿脏,不愿做,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平凡,只要做好了,就有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一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又累又脏,但是,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条: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有机会。
果然,后来他成为每星期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
再后来,他成为美国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编辑。
艾伦的人生信条告诉我们,最紧要的是把我们眼前的工作做好,不论眼前的工作多么平凡,做好了,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我们晋升的阶梯。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多视这句话为座右铭的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湖南省益阳电业局的一位普通职工——曾卫,便以此为人生格言,终结了他年仅38岁的人生。他在2008年年初的抗冻救灾中以身殉职。
如今,只要是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那种“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的执著动容。也正是他这种执著的人生追求,使他近20年始终坚守在电网巡视、维护和抢修最艰苦的环境中而无怨无悔,也正是他这种执著的人生追求,使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进了电业局,从事被誉为“华中电网最恶劣的500千伏五民线路”工作。他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吃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苦,特别是反复地练习走线的基本功,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坚持不懈,直到人家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完的线路,他十来分钟就能搞定。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扮演诸多“角色”,会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工作责任等。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女人在家里既为人妻、又为人母、还为人女,要想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基本让大家认可、使家人满意,仅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是无法做得到的。
其二,要不怕吃亏、乐于助人。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生怕吃亏,生怕好了别人,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想做好每一件事恐怕就是痴人说梦。只有那种乐于助人的人、甘愿吃亏的人、大公无私的人、一心替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做得到。
其三,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一个人做起事情来,倘若抱着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态度,是不怎么可能做好事情的。唯有那种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人,才有可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只怕也是难以做到的。
事实上,也只有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做到位了,方可达到做好事情的目的。记得有位伟人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不仅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更是人生的经验总结。“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好比是“做一辈子好事”一样的艰难,平凡的人能做到这样,那也就是真正的不平凡了。
事情太多,就一件一件处理
无论你今天多么忙碌,时间多么紧迫,事情多么繁多,也还是要一件一件处理才好。
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曾经向他人谈起他遇到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两三分钟的时间,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一再地伸手看表,暗示你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量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毫无章法,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从来都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般不停地忙碌着,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和安放。
第二个人和第一个人恰恰相反。你从来看不到他忙碌的样子,他做事情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温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工作,各种东西安放得也井井有条。他富有特色的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并带动了整个公司的员工,大家做起事来都是有条有理,整个公司秩序井然。
不难看出,在工作过程中,只要在处理事情时做到有条有理,就能让自己心神安定,就能充分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却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丰沛的精力去完成眼下的任务,并因为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而烦躁、焦虑,这无疑会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很大的压力。其实,同时想做几件事,是引起情绪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做某一件事的同时,却还在盘算着其他的难题该如何去解决,想到今天没有完成的事情还很多,就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到底先做哪一件,似乎每一件都很重要。
我们这种为眼下许多事情而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不是来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想法所致。这种急躁的情绪会导致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唯一可以克服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要求自己有次序地将事情逐一处理,也就是一件事做完后再做下一件事情。
有心理学家表示,造成现在许多人认为自己匆忙、烦恼的原因是职责和义务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图像,似乎随时都会有什么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心理学家同时指出,无论我们在这一天里有多忙碌,时间有多紧迫,我们也要把这一天的事一件一件地安排好次序,逐一解决。
假如某一件事情你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还没有处理完,那就停止考虑它,先去解决另一件事情,这样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如同你坐在考场上答试卷,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考虑某一道题目到底该怎么做,这样你便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原本对你而言简单的题目,你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此外,不要在正做某件事时,心里又思索另外一件事,否则,只会导致你的思想混乱,没有条理,从而产生困惑和焦虑。只有当你把思想集中在一件事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你才会从杂乱无章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一件一件地做事情,不仅有助于你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你从中获得乐趣。
摒弃浮躁,做好每一件事
不要四处乱撞,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这样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的转变。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
他微笑着反问记者:“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尔后,他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居然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漏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种子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种子相互挤着,居然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