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子的vip呢 >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5页)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5页)

玉子修道

源自《神仙传·玉子》:

玉子,是南郡(今湖北境内)人,原来的姓名为张震。自幼即学习众经书。周幽王时,朝廷征召他去当官,他却不肯出任。玉子曾对人慨叹道:“人生在世,一天天地过去,离生越来越远,离死却越来越近了。如果只是贪图富贵,却不知道修身养性炼形的话,生命到了尽头,气绝身亡,即使位居王侯,家中金玉如山,又比地上的灰土好到哪儿去呢?看来,只有神仙度世才可以无穷无尽啊。”

指下奇功

源自《神仙传·太玄女》:

太玄女原来的姓名叫颛和,年纪很轻时她的丈夫就撒手西去。有个术士在观察了太玄女与她儿子的面相后,就说道:“母子二人都不会长寿。”太玄女听了术士此言,就立志学道,以求延年益寿。

太玄女所攻习的是玉子之术,功成后能人水而不弄湿衣裳,严冬季节里,她穿着单衣行走于水上,却能保持肤色不变,身体温暖如常,可以持续几天都这样。太玄女还能将官府宫殿、甚至城市中世人所居住的房屋迁移到别处,看上去与原来没有差异。不过,当她用手一指,这些幻象立即不见影踪。

太玄女的手指确有奇特的功能,如遇房门及屋中柜、盒等装有锁的,太玄女以手指后,房门、柜等都会开启。她如果用手指向山丘,就会出现山崩;指向树木,树即枯死。但她如再以手指一下,上述这些又都会恢复原状。

太玄女带着弟子们外出时,行到山间,已届黄昏。太玄女用手杖叩击岩石,岩石显现出开启的门户。进入其中,床帷米仓俱备,因此,太玄女与弟子们虽行万里之外,也能过平常一样的生活。

太玄女法术甚高,她所演练的三十六术,很有神效,曾无数次救活濒死之人。

人们不知道太玄女平时到底服食些什么,只是见她的容貌越来越年轻,一头乌发如同黑漆。后来她得道,人们再没见过她。

尸解仙法

源自《真诰》:

晋元帝大兴元年,鲍靓往江东,于蒋山遇阴真人。阴真人说:“你有道骨,我将授予你尸解仙法。此法分上下两等。上等用刀,下等用竹木,但都得以丹砂朱笔书写‘太上太玄阴生符’于刀刃竹木左右,继而画脸目,如死于**之状,真身即可隐遁而去。”鲍靓得此法后往丹阳郡。死时葬于石子冈。后苏峻作乱,挖掘鲍靓墓,开棺却不见尸骨,仅存大刀一把。苏峻部下欲取走大刀,突然坟墓左右出现兵马喊杀嘶叫声,大惊失色,而大刀也发出如雷震耳的响声。

胎息

源自《胎息杂诀》:

胎息是修习气法者所追求的一种高深境界。按照《胎息杂诀》所说,其基本要领是“无思无虑,体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槁木”。这是实施胎息功在意念上的要诀。胎息的宗旨正是要恢复婴儿于母腹中的自然呼吸状态。这种恢复,既是思想意念由杂而专的纯化过程,又是后天呼吸法式向先天法式的复归。

源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介琰有隐身之术。他曾随师父白羊公杜必前往东海郡,经过吴国地域,吴主孙权待之以礼,构筑静室使之安歇。每天,孙权都亲自来探望,派人照料。吴主知道介琰有道术,想学习,但介琰不肯传授,吴主孙权大怒,吩咐左右把介琰捆绑起来,命士卒开弓射箭,介琰使了隐身术,留下绳索,潜行而去。

使我之气,攻我之疾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有《服气疗病》篇,认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这是以我之气攻我之病的服气疗病法。

脏腑清休,气泰无病

源自《服气精义论》:

生之为命,以形与神为资本;气之所和,本于脏腑;因此,“形神贞颐,则生全而享寿;脏腑清休,则气泰而无病”。然而,世人禀精结胎的初始,各因四时的异诞的不同而形立,“性之本罕备五常之节”。所以,躁扰多端,嗜欲增结,或是“积不、痾于受生之始”,或是“致疾于役身之时”。由此,喜怒忧伤,便自内而生疾;寒暑饮食,便自外而成病。说明形体中疾病之所以生成,有源于自身内部的精神性因素,也有源于自身外部的物质性因素。因此,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都必须从内部和外部、物质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着眼。

修道“五渐门”

源自《天隐子》:

修真达性,不能顿悟,而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于是提出修道的“五渐门”之说,即“澡身虚心”的“斋戒”门,“深居静室”的“安处”门,“收心复性”的“存想”门,“遗形忘我”的“坐忘”门和“万法通神”的“神解”门。该书还强调:“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

女仙“授书”

源自《真诰》卷二:

七月一日夜,紫微王夫人九华安妃等神仙同时降临坛场。过了一段时光,道人杨羲虔诚地向各位神仙介绍了自己的情况,祈求安身之术,并想知道贵贱之分别、寿命的长短。于是,女仙九华安妃(附体于降神者)开口大笑。后来,九华安妃便“授书”杨羲。

日林“石镜”

源自《述异记》:

日林国有个石境,人们管它叫仙人镜,其方有数百里,闪闪发光。可以照透五脏六腑。国人中如果有疾病,在大镜前照一照,便知道病起于哪一个脏腑,然后采神药服用,病就会好。

沧海桑田

源自葛洪《神仙传》:

女仙麻姑下降王远家。麻姑自称她已经三次看见东海变为桑田,她到蓬莱时又发现水比过去浅了一半左右,于是怀疑大海还会变成陆地。麻姑之意为:人间变化是巨大的,而仙人却能长生。只有追求永恒之道,与道合为一体,方能超出生死之外。

源自梁朝道士陶弘景《真诰》:

“真诰,真人口授之诰也。”“真人”是道教对神仙人物的尊称。“诰”是上对下的一种诫勉。可知“真诰”与“神灵附体而告”是一回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