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 做人 > 做好自己才有好邻居(第1页)

做好自己才有好邻居(第1页)

做好自己才有好邻居

世上总是好人坏人各半,而且人都是时好时坏的,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而不是期待别人对我如何。孔子说“里仁为美”,这是经验之谈。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孔子在此处说的“仁”就是仁爱,指邻里之间应友爱,这样才会共同创造好生活。择邻不善,是不明智的。

去年我新买了房子,告别了租房的年代。我的房子在良乡,比较偏远,在北京属于远郊了。不过远一点也好,物价便宜,环境也清静,适合我写作。累了的时候近点可以去小区北面山坡上的辽代古塔“昊天塔”下走走,远点可以去东面的田野与永定河河边走走,再远点可以去南面的商周遗址看看,再远点当然就是去周口店看猿人洞与燕山了。

总的来说,从我的房子出发可以去的好地方很多,但我一般哪儿都不去,就呆在家里写作看书,上网看电视,逗婴儿,每两天出小区买一次菜。

渐渐地我发现此地民风淳朴,骑三轮车的老头、卖鸡蛋的老太,说话、动作都让人看着很顺眼。我很快与他们混熟了。

最好的情况发生在小区里,因为是刚建的小区,大家都是全新的主人,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所以邻里关系都比较自然。

我想,自然、平淡、友好的邻里关系是一种享受,这种正常关系是大家苦心经营形成的良好局面,应该珍视。回想我的童年,因为家庭变故,让人看透人情冷暖,世上只有落井下石、助风点火的邻居,哪有人愿意真正的好好相处?现在回过头看也是太偏激了。世上总是好人坏人各半,而且人都是时好时坏的,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而不是期待别人对我如何。

孔子说“里仁为美”,这是经验之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一生下来,他父亲叔梁纶就死了,十几岁上母亲颜氏又死了,所以孔子以孤儿之身与邻里相处一定有过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孔子为母亲守孝期间,曾受人欺负。《史记》记载: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要”通“腰”。“经”,音die,麻做的孝带。“腰绖”,腰系孝布。季氏,当时的一个大家族。飨士,办酒席招待人。阳虎,当时的一个恶人。“绌”通“黜”,原义为贬退、罢黜,在此指训斥。“子”,孩子,隐念“孤儿”的意思。

《史记》这段话意思是:

孔子为母亲守孝的时候,季氏家请客吃饭。孔子随大家前往,阳虎训斥孔子说:“这是季氏家请客,小孩子就不必去了。”孔子于是转身回家。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一是少年孔子因为没有父母,所以被人欺负。连圣人小时候都会被人欺压,何况常人。

二是孔子自重,以沉默和转身就走表达了自己的抗争,同时不与人争吵,显示了有异于常人的罕见修养。

孔子的这些表现被乡里邻居看好,不久大夫孟厘子病重将死,对他的儿子孟懿子说:

“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德高望重的大夫孟厘子临死时要他儿子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这时已被乡邻广泛赞誉,而这时孔子年仅十七岁。

孔子十七岁就当了大夫孟懿子的老师,这是他积学为师的必然结果。

从孔子本人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处理好邻里关系是可贵的,它让我们生活安宁,并且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如果一个人获得邻里的欣赏赞誉,这就更可贵了,往往会是一个好的兆头。

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旅行到雅典,想去结交当时的另一位大智者梭伦。两人在门口碰上,阿那哈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高傲的梭伦拒绝道:“我只在家里交朋友。”意思是不与旅行的外乡人交朋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