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说做人的名言警句 > 吃苦渐渐甜知愚渐渐贤(第1页)

吃苦渐渐甜知愚渐渐贤(第1页)

吃苦渐渐甜,知愚渐渐贤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这话是说:看见圣贤,听见圣道,就向它看齐,虚心学习;看见愚昧的人就反省自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这话是说:看见圣贤,听见圣道,就向它看齐,虚心学习;看见愚昧的人就反省自身。

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苦瓜,奶奶却说苦瓜好吃。我说是苦的,奶奶说苦瓜也是甜的。我不信,奶奶就剥开一个熟透的苦瓜,拿出里面的瓜瓤让我吃下去。苦瓜瓤红红的,看起来不错,我就尝了尝,果真是甜的。从那以后我就爱吃苦瓜了。

苦瓜虽苦,瓜心是甜的。

人要是能像苦瓜一样,做到“外面虽苦,瓜心却甜”,这也是很高境界了。为此我愿做一条大苦瓜。当然,苦瓜要熟透了瓜心才甜。

可巧宋朝有个苦瓜和尚,与苏东坡是好朋友。有一天,这一僧一俗朋友二人说说笑笑前往灵隐寺。灵隐寺就在西湖边,苏东坡见湖里荷花开得好,就随口吟了两句诗:

“夏日白荷好,炎日开寒冰。”

把白荷花比作是烈日下盛开的寒冰。十分新颖,又很贴切,不愧是诗家高手。

苦瓜和尚问是何意?

苏东坡说:“炎中见寒也。”

苏东坡说的荷花“炎中见寒”,其实就是苦瓜的“苦中见甜”。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包含这层意思。

“贤”可以比作甜。

“不贤”可以比作苦。

“见贤思齐”,就是见甜作甜;“见不贤内自省”,就是“见苦作苦”,从而“苦中作甜”。

人家为什么甜?我为什么苦?

这是因为人家先得甜头。人家先到嘛,所以时间成全了他。

这种先到得甜头的人就是先知先觉。先知先觉就是圣贤,他们看到了很多诱人前景,并且实实在在抓到了很多很多可以把握的东西,尝到了甜头。

所谓“甜头”,就是内心的快乐。

这种内心的快乐,《圣经》中比作“蜜”,《老子》中比作“甘露”,孔子则分别用“乐”、“悦”、“喜”、“善”等词形容它,总的来说,“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

这种无邪的快乐源于内心的觉醒,先醒过来的就叫先知先觉。诸葛亮那首著名的诗写道: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晚,窗外日迟迟。”

这首诗是说,世人都在梦里,谁先醒过来?我知我为梦,我知我梦醒,我知我一生。在我的栖息之所容易睡过了头,醒来时已见窗外红日迟迟。

虽然红日迟迟,但毕竟醒过来了,还不算迟。所以诸葛亮说“平生我自知”,颇有几分得意。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但光是“诗意地栖居”还不行,以免一栖居就睡大觉,一觉睡过了头,到时恐怕不只是“日迟迟”,而是日落了。

该醒来时就醒来,不要顾恋栖居。

我在北大时曾对李金兄说:“所谓睡觉就是昏过去了。”

李金兄觉得有道理。确实如此,大部分睡觉就是迷茫与晕厥,只是常人不知,以为是正常态。现代心理学家与医学家们的实验与研究已证明我这一观点,而我则把对人类这一现象的揭示主要用于哲学与人生思考上。

与其说“人,诗意地栖居”,不如说“人,诗意地醒来。”

而那些先醒一步的先知先觉们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与导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