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源于自卑。
人类的宿仇产生于人类的狭隘与混乱。
化解宿仇的途径是增强人类自信与爱心,不断认识自己,不可轻言牺牲。
在宿仇宿怨频频爆发的今天,我认为化解宿仇——无条件地反对任何暴力、无条件地马上停止任何暴力对抗及以暴易暴是人们的当务之急。
如果这只是一种吁请,那么它与很多曾有过的美好愿望一样,只不过是愿望。如果人们因痛苦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可行必行,那么它应不仅是一种吁请。
本文作者今借中华佛教在线宝贵的一角,发出如上呼吁,希望将“化解宿仇”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人心中,共同创造世界和平。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做到化解宿仇。化解宿仇是我们的责任。化解宿仇功德无量。
停止暴力、化解宿仇是这个充满了仇恨的世界的唯一前途。
这是对人性的真诚呼唤,我们要用“坦****”代替“长戚戚”。
《红楼梦》里林黛玉开始时与薛宝钗经常敌视,后来两人因为共同爱一个男人而引为知己,她们化敌为友,热爱自己的情敌,情敌变成情友,共同品尝到了爱情的丰富享受。
女人的胸怀往往要比男人开阔,我们经常误以为女人心胸狭窄,这是不对的。男人容易嫉妒成功者,不喜欢别人的活法,强烈反感有成就者,这都是小人的行径。中国女性忍辱负重,不管是家庭妇女还是上班族,做的实际工作都比男性多,在农村社会里,女性的稳定作用更在男人之上。
男人要放下架子,向女人学习,这样才有真正的男女平等。仅此一例,就会受益无穷。
由此可见“化解宿仇”与“宽容”实乃人之最大美德,胸怀宽广的人必能快乐。
耶稣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
“哀恸的人有福了。”
“温柔的人有福了。”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为义爱逼迫的人有福了。”
一句话,爱人的人有福了,世界属于我们。
怎样才能做到坦**?坦**不是没问题了,还是有问题的。
人不是因为没问题了就坦**,而正是因为有问题才坦**。
最坦**的反而是将死者。
反正人生已如此,索性坦**些。这就是坦**的奥秘。坦**,不在于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明白了要看轻所有的问题。
你把一切交给上帝,这叫坦**。
平常我们说的“问心无愧”是假的,谁能真正问心无愧?不过,问心有愧也不必现在就去死,且把问题存着,自有解锁之人。
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我们要像孔子一样,凡事祷告上帝,这样才会明白“我虽有罪、我必获救”,才会真正坦**起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如果没有那恩典,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又怎会坦**?!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子为政,焉用杀?”这些话都告诫世人要尊重他人的平等观、人道观、人权观,反对暴力,主张用和平方式化解宿仇,求与人共存共发展。孔子前期主张杀人,如他就杀过政敌少政卯,后来领悟“德”比“杀”更有力,因此就说“焉用杀?”主张戒杀、止杀、化解宿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