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 > 成全约束者才能得自由(第3页)

成全约束者才能得自由(第3页)

意思就是说:先不要管羊群,把皮鞭修一修再说。孔子这句话非常智慧、非常人道。这话等于说:

先把羊群放一放吧!

再说透些就是:先不要打它们杀他们吧!

牧羊人既不打羊也不杀羊,那么干什么呢?修皮鞭。孔子建议所有的牧羊人把工作重心放在修皮鞭上,明为更好地打羊,实则客观上为羊的生存争取到了较大空间。

圣人用心良苦!

孔子这么做,主要是有感于羊被打杀得太可怜,而牧羊人又不肯罢手。牧羊人是不可阻止的,那么唯一使他们停止打羊杀羊的办法是让他们修皮鞭,为的是更好地打羊。

牧羊人不会拒绝这条不错的建议,因此羊因皮鞭而得福。

修皮鞭是一项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工程。孔子为了修复周礼做了一生的工作,最终把周礼修好时,周朝也完蛋了。周朝人被解放为秦朝人,虽然牧羊人换来换去都一样,但到底羊被转卖途中可以享有比在一个羊圈时更大的自由。

修皮鞭是一桩永远也不可能完美的细活,追求完美的牧羊人可能因此疏于对羊群的管束,使一些勇敢的羊跳出羊圈最终成为自由的野羊。

鲁迅曾赞美过那些连老猎人也害怕的野猪,如今我在这里赞美野羊也似无不可。

就让牧羊人永远修皮鞭吧!在你修皮鞭时,羊已解放为野羊。

有句古诗写笼中鸟: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要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就要有自由的空间。而这个世界已经礼、法繁多,羊群被一大捆无形的鞭子不停在打、打、打,让它们不停地吃、吃、吃,长肥后就不停地杀、杀、杀,然后又把目光对准小羊与另一群羊,如此循环。

对付贪婪的牧羊人的唯一手段就是满足他们的贪婪,让他们修好鞭子以便更好地打羊放羊,并同时告诉他们修好鞭子的方法,这样他们就会津津有味地去修鞭子,以至羊群在一旁悄悄溜走。

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就是通过修礼来解放羊。孔子表面上不爱羊,其实是最爱羊的,因为他深知自己也是羊。

如果要做一只快乐的羊,就要自己吃草,既然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那也不能羊不吃草强挥鞭。要么绝食而死,要么自己吃草,这才是一只真正的羊。

孔子说:“克己复礼。”

耶稣说:“我来是要成全律法。”

孔耶二圣说的是一个意思,都在讲只有通过恢复古礼、成全律法,才能使羊获得自由。其中的奥秘并不在古礼与律法身上,而在于恢复与成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羊的解放。

如果我们要做快乐人、自由人,那么光是自己做好羊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让贪婪的牧羊人暂时罢手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去修鞭子,这样可以赢得生存空间。

这种生存空间就像网,越挣扎越网越紧,越不动网越松,反而有生还的可能。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引起革命的心态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地位卑下的人为了取得平等,而有的人则为了获得优越地位。”

对于羊来说,“平等”与“优越地位”都没有意义,羊与羊本来就平等,领头羊的优越地位同时也表明危险更大。羊要的不是“平等”与“优越地位”,羊要的是牧羊人暂停杀戮与鞭打。而唯一的办法不是反抗,而是让他们打。等他们把鞭子打烂了就会去修鞭子。他们修鞭子的时候羊才有唯一逃脱的希望。来硬的羊不是牧羊人对手,看来只有这样了。

所以,追求快乐的羊必须耐心等待牧羊人把鞭子打烂,不得不去修鞭子。

千万别说这太苦,这就是羊唯一的希望,这就是羊快乐的真实基础。要像《金刚经》中讲的那样,做一个“忍辱仙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