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教做人做事的道理 > 14向先知先觉看齐把心灵交给导师(第2页)

14向先知先觉看齐把心灵交给导师(第2页)

先知是先知的导师。

如《圣经》上先知约翰引导耶稣投入上帝的怀抱,领悟宇宙的真理。

先知是先知的朋友。

如约翰同时也是耶稣的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最先醒来的人引导陆续醒来的人,然后大家一起使把劲,唤醒所有还没被睡魔窒息而死的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说要向贤人、先知看齐,并对自己的栖居有所觉醒,认真思考:

是否该走出诗意的栖居了?

如果要走出,那么这种走出是“诗意地走出”好呢?还是不用那么诗意也可以?

我的回答是:“必须要诗意地走出,因为这样才美。”

“美”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追求和谐、完好,这可是顶重要的。《圣经》上说,当初神创造了世界,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于是世界成了有光的世界。接下来《圣经》记载了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

“神看光是好的。”

什么意思?意思是神觉得光照世界、世界有光、光与世界很和谐,很美,因此“神看光是好的”。

这话等于说,连神创造世界都要从美学角度做事才完美,何况人类?

我们必须走出栖居,并且是诗意地走出,而不能是非诗非美地走出。

孔子说的这种“内自省”即“走出栖居”,诗意地走出栖居。这种内省深入灵魂,**裸,看得见,一丝不挂,是当今乒乓球运动改良规则后的“无遮挡发球”。

同时,这种内省是美的,或说最终表现为美。

如果自省的结果是看出了自己的好,那么这是真正的自省,这样的自省是好事与美事。

如果自省的结果是仅仅对自己深恶痛绝,那么还不彻底。

内省应为美为善。我称之为“诗意的内省”,并不是说这种内省很浪漫、玩似的;刚好相反,这种内省是严肃认真的。因为它深入人性本质,所以不可避免地看到人性光明,因此,“内省的人”充满神性与魅力,可以叫做“内省的诗人”。就这样,内省完成了。孔子说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完成了。

先前“不贤”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现在由“不贤”而向“贤”靠齐的也是自己。神性与诗性同辉,贤人与诗人同列。谁不曾深入自己的灵魂,谁就不能真正的内省。

自省出诗人。

自省即贤人。

我们有两个导师,一个是外在的先知,另一个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前一个导师是引进门的人,后一个导师是手把手教会我们穿衣吃饭的恩人。

心灵于我有恩,何以为报?

那就是让它快乐。

带领耶稣投入神的怀抱的不是约翰,而是耶稣自己。

是他的心灵成就了他。

这样看来,“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意义要高于“见贤思齐”,孔子的导师不是老子也不是周公,而是他自己。

我们的导师也不是孔子、佛陀、耶稣,而是我们自己。

世上有没有告诉学生“不要把我当老师”的老师?有的,孔子就这样。孔子告诉我们要“内自省”,他的话就到此为止了,并不是帮助我们自省。

让人“反省”是警察做的事,圣贤不会让人“反省”,而是建议“内省”。

勒令人反省只会让人反感,从来就没有人愿意屈服于所谓“道德法庭”。改变人的诚然有“法”,但最彻底的改变来自“道”。“道”以“法”化人,但“道”本身不是“法”。

孔子的伟大也在于此,尽管他只对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参考与建议,我们的心灵也完全可以真诚地认孔子为导师。

这样的导师不指导学生,只提建议。这样,导师就不会扼杀学生,我们蒙昧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最终以认真地自修成为诗人与贤人,得以用“神看光是好的”这样的眼光来睿智地看待一切,快乐就不再是遥远的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