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的做人准则 > 19醉心于艺术的生活酷毙了(第2页)

19醉心于艺术的生活酷毙了(第2页)

纣王与武王有肃杀之音,不及文王与尧舜之美。孔子因此大叹舜的韶乐“尽善尽美”,而武王的武乐“尽美也,未尽善也”。请参考本书前面专门论及此道的一章。

《红楼梦》上黛玉向宝玉传授琴道说:“琴者,禁也。”意思是说要弹琴就要禁止一切杂事杂念,专心弹。

《琴经》上讲“琴者情也”。重在舒发性情,以情之曲折而为琴音之曲折,故可美于情也。

“琴者禁也”,“琴者情也”,琴道的这两个要点孔子无疑是深知的。

孔子曾作琴曲《猗兰操》,歌颂美丽的兰花。兰花在山东以南较多,看到兰花,喜欢兰花,进而赞美兰花,这应该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开始有的事。

孔子说兰花有“王者之香”。可见孔子懂花爱花,是一个花道高手。

流亡天下的圣人一路风尘仆仆,带着弟子们逶迤南下。忽然,他在山野间发现一株美丽的兰花,这给了他多大的喜悦?

自然如此美丽,我为何舍此而逐彼?

自然本来美丽,我又何必他处寻觅?

孔子采下了一朵花而闻着它的芳香,到后来渐渐蹲下、坐下,乃至躺在花的身旁。弟子们也跟着他躺下来,大家静静地望着孔子手中的兰花,都很舒服。

如此良久,还是天性鲁莽的子路率先嚷起来:“好哇好哇,这花多好!要不是先生带我们出来跑,我还见不到哩。”

大家都笑了。

孔子周游列国,乃见天下大势,“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天下大势就是一切必归自然。得自然者得天下。孔子说兰花有“王者之香”,这个“王者”就是从这里来的。

孔子的花道与屈原的花道不一样。

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非常博爱。一畹就是三十亩,九畹就是二百七十亩。当然“九畹”是虚指,总之屈原种了非常多的兰花。

屈原种这么多的兰花,用以装饰全身。他的头巾上,衣服上,衣带上,佩剑上,全部都用兰花点染,熏上兰花的芳香,以示高洁。在屈原住的房子里,也到处是兰花,**、桌上、地上、屋角,甚至屋梁上都挂满、摆满、插满了兰花。屈原喜欢兰花,可谓深入骨髓,相当痴情。

屈原要很多兰花。

孔子只要一朵。

屈原爱兰,痴情而博爱,要兰花的全部。

孔子爱兰,只爱其香,而不重其形。

这就是屈原花道与孔子花道旨趣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揭示了二人不同的价值观。

屈原爱得执着,最终投江而死。

孔子爱得轻灵,最终得道圆满。

这就是诗人与圣人的区别。二者并无高下之分,相互辉映,都是中华民族之无尚荣光。

孔子与屈原都是大艺术家。不管怎样,他们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雅致,自由浪漫,充满温馨。其时尚的风格可谓“酷毙”了。

加缪说:

“囚犯与殉道者的数量在地球表面已经惊人地增多了,面对着这样多的痛苦折磨,如果艺术还硬要充当一种奢侈品,那就会同样是一个骗局。”

加缪这话包括要“普及艺术”的味道,要人们不把艺术当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生活日用品。

这是对的。当然艺术不是超市就可以买到,如今的街头小青年也不可能领悟真正的艺术。孔子说“游于艺”,不是说在游艺厅就可以游于艺,而是到自然中去。

今之大自然就是古之大自然,我们再也不会在路上碰到孔子与屈原了,但我们还可以继续采撷兰花,送给我们的朋友。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