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我们自己找自己的羊,别人的羊是别人的,自己的羊才好。要认识自己的羊,要让羊认识自己。正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所歌唱的那样:
我愿做一只羔羊,守卫在她身旁。让她举起灵巧的皮鞭,轻轻敲打在我身上。
二是要我们做牧羊人,不要做雇工。雇工放羊是为了钱,牧羊人放羊是因为爱羊。
我们如果把自己的身体比作羊,那么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灵魂要做雇工呢,还是做牧羊人?当然是做牧羊人。
牧羊人全心全意爱他的羊,这就叫“思无邪”。
狼要吃羊,牧羊人也要吃羊,但这是没办法的。爱他所以要吃他,这是天地间最大的悖论。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也。”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脍”就是肉丁。圣人一面说要离血腥之地远点,一面又说肉宰得越细越好,这岂不矛盾?
是的,这很矛盾,但这就是事实。
如果我们问自己:
你愿意被别人杀死,还是被自己杀死?
当然是被自己杀死好于被别人杀死。人都是会死的,这是让人黯然伤神的大问题。
快乐主义者当然也会怕死,但我们不怕生。
很多人又怕死,又怕生,这才叫失败。
快乐主义者“思无邪”,让自己做一个纯洁的羔羊,同时做一个纯洁的牧羊人。纯洁的牧羊人手挥纯洁的皮鞭,赶着羊儿去吃草。
难道草命中注定要被羊吃吗?草也是生命,如果羊不吃草,羊就会死。所谓“思无邪”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它也是允许去做事的,甚至允许去做适当的“坏事”。牧羊人允许羊吃草。谁也没给我们这项权利,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孔子说“思无邪”有三层意思:
一是“本来无邪”。如婴儿。
二是“最后无邪”。如老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三是“邪极故无邪”。
“本来无邪”与“最后无邪”都是自然之力,真正反映人类伟大的是“邪极故无邪”。
“邪极故无邪”意思是因为太邪了,所以邪到极点就会纯洁无邪。这也是个物极必反的简单道理。
人类发展到今天,可谓邪极了。一方面对大自然赶尽杀绝,肆意破坏;一方面对同类自相残杀,奴役弱者。真是邪到了极点。但正因为人类已经邪到了极点,没法再邪了,所以自然之道就使他有所收敛,当然靠的也是自身觉悟。人类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保护大自然;同时认识到要建立真正平等自由的富足社会。这一切来之不易,但无疑是一个真实的转变,这就印证了“邪极故无邪”的道理。
一些无恶不作的恶人最终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这个简单道理。
我们当然不是鼓励为恶,而是建议人们:OK!够了!一切到此为止!
如能及时收手,就还可以过正常生活,甚至可以当圣人。
如果不能,牧羊人就会像狼一样吃掉他自己的羊。《圣经》最后的启示录也许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