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孔子说做人 > 6不必为不知道的事情生气(第1页)

6不必为不知道的事情生气(第1页)

6.不必为不知道的事情生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世上你不知道的事情应当很多,但不知道不一定就是痛苦。相反,不知道却让你少了许多烦恼。烦恼是压力,少了烦恼,等于少了许多压力。

智者为人的心境

君子一般不生气,有的事情过了就算了,有的事情不知道就当没发生,我要的是自寻快乐,不是自寻烦恼。古来通达之士之所以活得爽快,就在于放得开。

“放得开”是不容易的,这必须自己开阔心胸。

有个病人向老医师倾诉:“医生救救我,我太憋闷。”

老医生仔细检查,发觉他没有病。

老医生问:“你为什么憋闷?”

病人:“我出不了气,呼吸困难。”

老医生说:“你的嘴巴鼻子呼吸道与肺部都是正常的,怎么会呼吸困难?”

病人:“我就是呼吸困难。”

老医生:“你应该自己习惯深呼吸,不要老是鼻子哼哼,

嘴巴喘喘。你什么事都没有,关键在于你要自己多呼吸。”

病人当时就试着深呼吸了几下,觉得真管用。原来就这么简单,这人照医生的话去做,过不久就好了。

自己开阔心胸后,就有了新天地。我们要用老人养生的方式告诉大家,凡事不生气。

孔子有个仇人叫桓昺(tui),桓昺老是想杀孔子,孔子不追究,说:“天生德于予,桓禺其如予何!”

有了这种气度,才足以做人做事。

做事方面,可以“举其大纲,不拘细目”。

做人方面,可以“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的“不知而不愠”,与老子的另一句话原理相同。老子说: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老子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忧患来自身体,连身体都忘了,还有什么麻烦呢?

孔子说的“不知而不愠”,也是这个意思。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知道。假如他不知道,当然也就不会生气了。

孔子这话要是和尚们听了一定欢喜,因为和尚们使“耳根清静”的法宝就是不闻不问,一切说“不知道”完事。有时间就睡大觉,没时间就睡小觉,反正一天到晚似睡非睡,睁眼看世界不过是一样一样的东西,闭上眼世界不过是一团阴暗。

阴暗是可贵的。

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里说:凡是阴暗就表明正被阳光照耀,因为只有光明才能形成阴暗。

如果我们把人的无知比作阴暗,那么这种无知是可贵的。只有无知才能烘托智慧,无知可以成全有知。

我曾对我的朋友鄢圣华说:

“无知加无知,等于无所不知。”

圣华兄听了觉得有一定道理。他是研究老子的专家,知道我这话不是为了好玩。

为什么“无知加无知,等于无所不知”呢?

一、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并且知道你的无知。我知道一切的无知,所以我无所不知。这种无知当然不是从细节上与知识上讲的,而是说我通晓世界万物都处于无知状态。为什么一切都是无知的?因为一切都是被动产生的。被动产生的就是无知的,因为在产生之前与产生之时生产者与助产者都已向新生儿注入了“忘我剂”,让他忘记以前的世界,这样才能轻松为人。

二、不知而不愠,也就是无知而不失。因为不知道,所以没拥有,所以不会失去。既然不失去,那么就是全有。全有必全知,全知就是无所不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