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秀成大传实说太平天国 > 附录一 李秀成供词①点评(第1页)

附录一 李秀成供词①点评(第1页)

附录一李秀成供词①点评

时逢甲子,六月国破被拿,落在清营,承德宽刑,中承(丞)大人量广,日食资云。又蒙老中堂驾至,讯问来情,是日逐一大概情形回禀,未得十分明实,是以再用愁心,一一清白写明。自我主应立开塞(基)之情节,衣(依)天王《诏书》明教传下,②将其出身起义之由,《诏书》因京城失破,未及带随,可记在心之大略,写呈老中堂玉鉴。我一片虔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③

一将天王出身之首,载书明白。其在家时,兄弟三人,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天王名洪秀全,同父各母,长次兄是其前母所生,洪秀全是后母所生。长次兄在家种田。洪秀全在家读书,同冯云山二人同窗书友。有一日,天王忽病,此是丁酉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还魂之后,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上帝,劝人修善,云若世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得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故世①本篇称供词,不称自传、自述。盖系李秀成被俘后随时可遭杀害时,在囚笼中所作。虽是作者的心路,但毕竟是为迎合主宰者,而介绍太平天国和领袖、介绍自己业绩的是非曲直。此中文字洋溢个人利害得失、喜乐哀怒。它有真实的史事叙述、也有有意无意地抒发了本人的情愫。

②李秀成确实不平常,颇有心术。他开篇就选择介绍天王诏旨,很有投石问路之势,以此探测曾国藩心态,对何种内容何类文字有兴趣。他和其他被俘者供词不同,不先谈个人的简历、战绩。

③李秀成供词是颇为完整的供词,也是非常出色的供词:(一)他有丰富的军事实践;(二)有基本文化知识,写得有条不紊、文字通顺;(三)有周密的逻辑思维,开张密疏有程序,讲分寸,以至在九到十天里,一气呵成地写成:(1)总纲(天王诸王和金田活动),(2)本人早年经历,(3)本人主要军事活动(攻破江南大营、转战安徽和建设苏州、杭州基地);(四)天国败落;(五)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十误”)和善后办法(“招降十要”)。

人拜过上帝之后,具(俱)不敢拜别神。

①为世民者具(俱)是怕死之人,云蛇虎咬人,何人不怕?故而从之。

天王是广东花县人氏。花县上到广西寻(浔)州桂平、武宣、象洲(州)、腾(藤)县、陆川、博白,具(俱)星罗数千里。天王常在深山内藏,密教世人敬拜上帝,将此之蛇虎咬人、除灾病惑教世人。是以一人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数县之人,亦有从之者,亦有不从,每村或百家,或数十家之中,或有三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亦有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具(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积多结成聚众。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图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道)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各不知,各实因食而随,此是真言也。②

欲查问前各王出身之来由,特将前各王前后分别再清。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县,往(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西王萧朝贵,是武宣县卢陆筒(尚)人氏,在家种田种山为业。天王妹子嫁其为妻,③故其重用,勇敢纲(刚)强,冲锋第一。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④北王韦昌辉,桂平县金田人氏,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门办事,是监生出身,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翼王石达开,亦是桂平县白沙人氏,家富读书,文武备足。天官丞相秦日昌,⑤亦是桂平白沙人氏,在①李秀成是从天王诏旨认知天王天话的。他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准,没有提出异议,也不可能有异议。洪秀全是政治家,还被某些学者戴上哲学家、思想家的桂冠,但绝非是史学家。他制定的诏旨,只能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内有不少曲笔。那是青年李秀成难以分辨的,相同的山村农民意识只能引起共识。

②向曾国藩表明,跟从洪秀全的,俱是无文化之人,并非有意跟着造反;就是造反了,也是为了吃饭。民以食为天。是为最基本道理。这才是要推翻大清王朝的目的。

③李秀成只能得知于传闻。误认为“天王之妹”,而殃成天王妹洪宣娇的众多传奇故事。

④冯云山在创义时影响最大,走在第一线,做基层工作,故亦为李秀成深知。

⑤秦日昌非同期之人,此事或是秦说与李秀成,故李才有此误识。

家与人做工,并无是乜才情,忠勇信义可有,故天王重信。起事教人拜上帝者,皆是六人劝化。在家之时,并未悉有天王之事,每村每处,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处人人恭敬,是以数县之人,多有敬拜上帝①者此也。

自教人拜上帝之时,数年未见动静。自道光廿七八年之上下,广西贼盗四起,扰乱城镇,各居户多有团练。团练与拜上帝之人两有分别。②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和(伙),团练与团练一和(伙),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起事之时,团练与拜上帝之人同村亦有,一村逼一村,故而聚集。

道光卅年十月,金田、花洲、六(陆)川、博白、白沙不约同日起义。③此之天机④变化多端,实不详周,是以拜上帝之人格而深信了。起义之时,天王在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内密藏,并无一人得悉。那时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具(俱)在金田。山人村是平南县所管,与腾(藤)县相连。起义之处,与我家两隔七八十里,具(俱)是山路难行。《金田至大黎三百余里,花州(洲)山人[村]起义处所隔大黎我家中七八十里。此时我在家。知到(道)金田起义之信,有拜上帝人传到家中。后未前去,仍言(然)在家。所知未久,金田之东王发人马来花州(洲),接天王到金田会集矣。到金田,有大头杨(羊)、大里(鲤)鱼、罗大纲三人在大黄(湟)江口为贼,即入金田投军。该大头杨(羊)到金田见拜上帝之人不甚强庄(壮),非是立事之人,故未投也,后投清朝向提台。至罗大纲与大头杨(羊)两不相和,后罗大纲投之。天王到金田之后,移营上武宣东乡、三里,招齐拜上帝之人,招齐武宣之人,又上象洲(州)招齐拜上帝人马,招齐仍返金田、新圩。屯扎数月,当被清朝之兵四困。《那在新圩之困,清将向提台及张敬修之困我也后偷由山小路而出隘关,出到思旺、思回,逢着清朝向提台官军扎营数十座,经西王、南王打破,然后出关,由八筒(垌)水而到大旺圩,分水旱上永安州。

此时我上(尚)在家中,得悉旱路兵皆由我家中经过,是(自)梧州腾(藤)县五十七都大黎里而上永安。在家贫寒,父母养我兄弟二人,①弟李明成,家堂兄堂弟堂叔多名,未便细写,将大概来由写呈。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种山帮工就食。自八岁九、十岁,随舅父读书。十岁之上,具(俱)自与我父母寻食度日而已。是(至)廿六七岁,方知有洪先生教人敬拜上帝。自拜上之后,秋毫不敢有犯,一味虔信,总怕蛇虎伤人。至天王由思旺到,到大黄(旺)圩,分水旱两路行营上永安州,路经大黎经过。大黎处所,四面高山,平地周围数百里,西王带旱路兵由大黎经过,是西王、北王、天官丞相及罗大纲带。水路兵是东王、南王所带。西王、北王带旱兵在大黎里屯扎五日,将里内之粮谷依(衣)食等,逢村即取,民家将粮谷盘入深山,亦被拿去。西王在我家近村乡居驻,传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仝家食饭,何必逃乎!我家寒苦,有食不逃。②临行营之时,凡是拜过上帝之人,房屋具(俱)要放火烧之。③家寒无食之故,而随他也。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家(加)后又有追兵,而何不畏。

一路由大黎上永安,打破永安,即在州城屯扎数月。④后载(赛)中堂及乌、向大军四方围困,内外不通。后有姑苏冲一条小路而过招(昭)平。而姑苏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经罗大纲带领人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关,得火药十余担,方有军资,不然,上(尚)不能得出此关。困在永安,并未有斤两之火药,实得姑苏冲寿春兵火药十余担之助,方可出关。①至永安水斗军营,是天官丞相秦日昌守把,清朝之军,是张敬修为将困打。后移过仙回(迴),被乌帅大军追赶,杀死天朝官兵男女贰千余人。②众见势甚太逼,大众次日齐心,与乌军死战,复杀死乌军四五千。乌帅被伤,在六塘圩身故。

①综观太平天国史,李秀成家族相当孤零(李世贤当是另个家族)。他的家族不成气候,也是天王重用他的一个因素。而李秀成却是非常向往有个盛枝蔓叶的家族的。

②在家乏食,参加者人人有饭吃。个人不得饱肚子,群体一饱俱饱,何人得不乐从乎?

③此段真实。为扩大队伍,多采取放火焚家,断其归路,逼使心力一致,盖贫苦农民,留恋家业土地,非如此不得扩大人马,古今同一。

④在永安州城,太平天国轰轰烈烈,但李秀成写得平平,一笔带过。三件最有影响的事件均未提及:(一)是天王诏旨,凡在金田和永安州时期参加太平天国者,最低就得封两司马,日后就得做军帅(预备役);(二)是天王东王诏令向全军公布周锡能叛变案;

(三)洪大全进入永安州。它也可能是后来清方大力宣传,而身为基层的李秀成不知。

自杀胜之后,东王传令,不行招(昭)平、平乐,由小路过牛角摇(瑶)山,出马岭,上六塘、高田,围困桂林。一月有余,攻打未下,退军由象鼻山渡河,由兴安县到全州。攻破全州之后,南王在全州阵亡,③计议即下道州,打永明,破江华县,招得湖南道州、江华、永明之众,足有贰万之敷(数)。此时追军,即向、张两军。后移师到柳(郴)州,入柳(郴)州亦招二、三万众,茶凌(茶陵)州亦得数千。后移营,西王萧朝贵带李开芳、林凤祥等来打长沙。此时我为兵,上(尚)未任事。④西王到长沙攻打,那时天王同东王上(尚)在柳(郴)州。西王在长沙南门外中炮身死,后李开芳具本回柳(郴),天王同东王移营而来长沙,实力攻打,数十日未成功,连开地道数处,放倒长沙大城,官兵不能勇(踊)进,外面清朝向、张大军围困,在长沙对面沙洲杀胜一仗,杀死清朝官兵数千。以后破城,仍然未下,天朝官兵有粮,无有油盐可食,官兵心庄(壮),而力不登,是以攻城未就。

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呼称万岁,妻称娘娘,封东、西、南、北、翼王,封王在前,天王呼万岁在后。制造签成,攻城未下,计及移营,欲由益阳县欲靠洞廷湖边而到常德,欲取河南为家。到益阳,忽抢得民舟数千,后而改作顺流而下,过林子口而出洞庭,①李秀成在罗大纲部,跟着突围,记忆犹新,记录了突围的细节,诚为可喜。

②此仗乃秦日纲失误,极显他连基本军事常识都没有。李秀成未作评论,由此也点出秦愚昧无知,为后来蔑视秦张本。

③冯云山阵亡。李秀成在罗大纲军中,因是“全州阵亡”,得自传闻,此亦供词并非处处可作信史一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