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这一次,是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信义是做人之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人类只有拥有这种品质,才能相互信任,相互交流,从而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交往。信义就是诚实、守信,有道义。不管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生意场上,只要是和人交往。就应该坚持这个原则。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让人信赖的人,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李氏箴言: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
“信义”需要亲力亲为
几千年的中国商业文化认为——无商不奸,但是,这位凭借自己三十年奋发成家致富的人,认为“信”是商人的信条。
1955年,李嘉诚首次开始扩张业务,成立了一家中型工厂,接了几个月的订单,买了新机器,他去租面积2万尺左右的厂房,那家工厂正处于倒闭的边缘。
原厂的一位职工拉住当年的李嘉诚说:李先生,我很少看见一个年轻人这么努力,这么有礼貌的,我想提醒你的是,在这士美菲路经商的,没有一个是赚到钱离开的,每一家都是失败而回的,我的老板来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的,现在却差不多要倒闭了,隔壁那两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恐怕不久也要走上死路了,你年纪轻轻,损失点订金算了。李嘉诚感激之余,却说:订单我已经接下了,机器也已经订好了,如果现在不安装设备生产,我将失信于人,我绝对不愿意这样做。
李嘉诚搬进去后小心经营,也特别勤奋,结果生意很好,开工一个月就已赚到了全年的经营费用,不到一年,隔壁的两家工厂果然倒闭了,李嘉诚把这两家厂也都租了下来,直到在其他地方买了地皮盖了新厂房才搬出去。李嘉诚说,等他搬离了士美菲路的时候,好多人都抢着要租那几间厂房。说来也是奇怪,其他人在那里就是做不好。李嘉诚认为:风水这个东西,你要信也可以,但是最终还是事在人为,重要的是自我充实,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很多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转变为可能,眼光放大放远,发展中不忘记稳健,这是我做人的哲学。
李嘉诚的事业将他在商业的“信”与他待人的“诚”紧密结合,合成为“义”,对于此,他身边的人感慨良多。
李嘉诚说,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学会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现在做生意,资金即使高出资产的几十倍也不够,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要学会与别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世界经济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也是一样,信义二字是与人交往的准则。遵守信义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我经常教导儿子要遵守信义。
李嘉诚很注意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他严格要求儿子艰苦朴素、不讲排场,要他们注意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他要儿子为别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务实奉献。
在两个儿子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被李嘉诚拒绝,李嘉诚说他的公司不需要他们,虽然他的公司有足够的职位,甚至安置二十个儿子也够,但是李嘉诚希望他的儿子们自己去闯,自己打下江山,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不希望他们未经社会的风雨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觉得他们不够格。
兄弟俩明白,父亲是希望他们通过实践,将自己锻造成才。
两人去加拿大发展,后来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港的李嘉诚也常常通过电话对兄弟俩嘘寒问暖,想要提供帮助。但兄弟俩却总是坚持困难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
当然,李嘉诚也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并不是真的要帮助他们。父亲的这一点,是兄弟俩最为熟悉的了。即使真的求父亲帮助解决困难,也是不可能的。这似乎有些冷漠得不近人情,但是兄弟俩一点也不怪他,他们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兄弟俩都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业绩,成为加拿大商场中的佼佼者。
后来兄弟俩于两年后返回香港,进入李嘉诚的公司工作。李嘉诚非常高兴地说,兄弟俩都非常出色,足以胜任公司里的工作。而且,还向他们传授了一些经验: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名声,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宽厚待人,信守承诺,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看到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和卓越的业绩,李嘉诚感到非常欣慰,宣布退休也非常地心安理得。常常有人对兄弟俩赞不绝口,而李泽钜总说:“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我们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一个赚钱的商人,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诚实、正直和善良,虽然不是什么命运攸关的东西,但却是一个人品格的本质所在。这种品质一旦和坚定的目标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无比强大的力量。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就有力量做善事,有力量去帮助别人,有力量去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幸,从而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李氏箴言: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学会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
立人之前,先要立己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做朋友,也从来不会有人喜欢和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来做生意。
李嘉诚的良好声誉和稳健作风,成为国际著名公司的合作对象。他总是能够洞烛先机,利用各种机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而不向短期暴利着眼。李嘉诚除了与客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商业关系外,还十分重视与客户保持真挚友善的个人关系,从而使双方获得深切的了解和紧密的合作。
几年前,李嘉诚决定把他所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在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因此他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可是,李嘉诚却坚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李嘉诚很认真地说:“还是留些好处给购家吧!将来再有配售时将会较为顺利。而且,赚多一点钱并非难事,但要保持良好的信誉才是至关重要和不容易的。”
对于这一点,《远东经济评论》的评论家曾经非常精辟地说:
“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
在加拿大投资赫斯基石油之后,李嘉诚的名字在加拿大已家喻户晓,一些与李嘉诚合作的香港乃至国际上的大财团首脑都高兴地说:“我们都很信赖李嘉诚,李嘉诚往哪里投资,我们就往哪里投资。”
一般常理,公司员工总是对老板感恩戴德,认为是老板给了他们饭碗。但李嘉诚却不这么看,他指出,是员工养活公司。
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都说商场是无情的。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幕动人的人情戏。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给予我们教益,也值得我们深思。
谈到成功的秘诀,李嘉诚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他在对儿子们教育时也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
对于李嘉诚这位凭自己的努力30岁就成为富豪的人来说,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
其实,李嘉诚对事业上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诚坦言:“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来找自己的,这些都是因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炼李泽钜、李泽楷俩兄弟。
有句话说,“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对于经商者来说,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遵守信用的习惯,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生意也很难得到发展。李嘉诚曾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但其实正是因为他有信而无奸,所以才做出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李氏箴言:
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