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七 态度决定高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之路不是一条坦途,而是充满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成大业者必须自强不息,要有战胜一切的雄心,只有敢于向一切艰难挑战,并做到永不言弃,方才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李嘉诚具有一种坚忍不拔之力,这使得他总是自强不息,勤奋做事,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并永不放弃,最终成就了他的伟业。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些格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美国著名演员菲尔兹曾说:“有些妇女补的衣服总是很容易破,钉的扣子稍一用力就会脱落。但也有一些妇女,用的是同样的针线补的衣服、钉的纽扣,你用吃奶的力气也弄不掉。”做事是否认真,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只有那些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这样的人也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由于疏忽、畏难、敷衍、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如果每个人都能凭着良心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不少的惨祸,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粗劣的工作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要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抱着追求完美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就决计不会成功。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须知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踏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目前所做的职业,才能使你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毛病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产;相反,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10000蒲式耳大麦,单价1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逗号,就成了“不太高”。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1000美元。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定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认真的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事能否认真,与是否有耐心关系密切。《围炉夜话》里把处事心浮气躁、耐不得麻烦视作一个人最大的缺点。许多人做事只图快,只图省力气,怕麻烦,于是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经不起检验的。现在市场上许多劣质产品使消费者吃尽苦头,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制作者不愿耐心地按工艺要求做,结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一堆废品。商品社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金钱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我们的耐性,把我们搞得无比浮躁。而这种“浮躁”,这种“缺乏耐性”,正是为人做事不再认真、充满着“浮躁心”的突出表现。能否认真做事,不但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更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认认真真”与“清清白白”是不可分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只图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着走捷径取巧发财的人,会不辞劳苦地、耐心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好该做的事。认真做事的前提,是认真做人。世界上的任何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做事细心、严谨、有责任心、追求完美和精确,是认真;做人坚持正道,不随波逐流,不为蝇头小利所惑,“言必信,行必果”,也是认真:生活中重秩序,讲文明,遵纪守法,甚至起居有节、衣着整洁、举止得体,也是认真的体现。认真就是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严格按规则办事做人,就是在别人苟且随便时自己仍然坚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做事情只要坚持做到两点,就能顺遂人意:一是用心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二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而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这两点,对事物一知半解,还自以为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自己热爱这份工作的话,那么他就会非常认真地把这份工作做好。我们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兴趣来培养,而不仅仅把它当成我们养家糊口的工具。只有把工作当成爱好,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才能开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李氏箴言: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立志高远,才能有动力
今天,商人的足迹遍四海,经营范围、经营领域也涉及全球,他们视野开阔,善捕商机。在商者无域的背景下,成功经营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整合力量,长袖善舞。利用全球资源做生意,对今天的商人来说并不陌生。便捷的通信和交通手段,让商人如虎添翼,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整合全球资源,做的是名副其实的大买卖。
李嘉诚在这一点极其睿智,他知道不能放开眼界,必然会钻入“牛角尖”中,在小打小闹方面做点小文章。因此他主张“经商不能在‘窝里’钻来钻去,而是要敢于打出投资的‘外国牌’。”李嘉诚毫无疑问是一个世界级大商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投资就是明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加拿大经济面临挑战。但加拿大最大的收获,是“逮住”了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仅他一人,就为经济面临衰退的加拿大带来100多亿港元巨资。香港众多华商,唯李嘉诚马首是瞻,他的好友、同样是世界级华人富豪郑裕彤、李兆基、何鸿檗等,竞相进军加拿大。
一位加拿大商务官对李嘉诚简直是着了迷。他有一幅李氏的肖像(杂志封面),挂在办事处内,此人提到李嘉诚便赞不绝口,说道:“那是我的英雄人物!”
这位商务官很想让李嘉诚投资魁北克省,哪怕是买下皇家山一座房子、一间纸厂还是一些餐厅连锁店,都十分欢迎。只要李氏肯投资,魁北克便可列入李的商业帝国版图,而且还可以吸引其他香港富商仿效。
李嘉诚、马世民以及长江副主席麦理思,穿梭于太平洋上空。1986年11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黄通过合营公司Vnion-Faith投资32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时值世界石油价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看好石油工业,作了一笔很合算的交易。
这是当时最大一笔流入加国的港资,不但轰动加国,亦引起香港工商界的轰动。
其后,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到1991年,股权增至95%。其中李嘉诚个人拥有46%,和黄与嘉宏共拥有49%,总投资为80亿港元。
香港舆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本埠华商最大的“走资派”;有人说他大肆收购欧美企业,是隐形迁册;还有人说他食言,准备大淡出。李嘉诚说:“因投资关系,我在1967年时已获得新加坡居留权,别人怎么说,我并不在意。”
1988年,兼任加拿大赫斯基公司主席的马世民,会见美国《财富》杂志记者时说:“若说香港对我们而言太小,这的确有点狂。但困境正在日渐逼近,我们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马世民还谈到收购赫斯基公司的波折。按照加拿大商务法例,外国人是不能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企业的。赫斯基在加拿大西部拥有大片油田和天然气开发权、一间大型炼油厂及343间加油站。除石油降价因素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外,并未出现债务危机。幸得李嘉诚已经安排两个儿子加入加拿大籍,收购计划才得以顺利通过。
李嘉诚投资英国几乎与加国同步进行。1986年,他斥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股权。该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该公司股东担心李嘉诚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组织反收购。李嘉诚随机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盈利1.2亿港元。
1987年,李嘉诚与马世民协商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投资3.72亿美元,买进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股权。李嘉诚成为这间公众公司的大股东,却进不了董事局。原因是掌握大权的管理层提防这位在香港打败英国巨富世家凯瑟克家族的华人大亨。1990年,李嘉诚趁高抛股,净赚近1亿美元。
1989年,李嘉诚、马世民成功收购了英国Quadrant集团的蜂窝式移动电话业务,使其成为和黄通讯拓展欧美市场的据点。
李嘉诚在美国最有“着数”(合算)的一笔交易,是他与北美地产大王李察明建立友谊。李察明陷入财务危机,急需一位“叠水”(粤语水即钱,意为很富有)的大亨为他解危,并结为长期合作伙伴。为表诚意,李察明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的49%股权以4亿多港元的“缩水”价拱手让给李嘉诚。
在新加坡方面,万邦航运主席曹文锦邀请香港巨富李嘉诚、邵逸夫、李兆基、周文轩等赴新加坡发展地产,成立新达城市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李嘉诚的举动,引起亚洲经济巨龙——日本商界的小小震动,李嘉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国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新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有的商人是海外资源的利用者,利用国外资源在中国进行竞争;有些商人通过海外并购来强化其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有些商人则是全球市场的经营者,利用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进军国外市场,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展开竞争。
总之,商人有国籍,但生意无疆界。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善用全球资源的人,才能取得比较优势,获取超级利润。中国商人已经到了需要放眼全球的时候了,已经到了需要创立世界名牌的时候了。谁能成为先觉者,高瞻远瞩,先行一步,谁才能成就最终的成功。
李氏箴言: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积极的态度会催你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