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说给年轻人机会 > 准则六 尊重自己的下属下属才会支持你(第2页)

准则六 尊重自己的下属下属才会支持你(第2页)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推销员手中,而后扭头走了。没走几步,他突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还郑重其事地对推销员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切地对我说,我和您一样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简单的一句话,竟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找回了自信,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倘若当初没有那一句充满平等的鼓励话语,纵然给他再多的金钱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李嘉诚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更在于他越富有、实力越强,反而越尊重别人。

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李嘉诚都诚恳待人,不摆架子,丝毫没有其他大老板的高傲作风。这种平和、善良,让他拥有了好人缘,对生意有很大帮助作用。

在商业世界里,许多人把“有钱能使鬼推磨”奉为圭臬。但是,如果以这种心态去经商,恐怕要碰壁。

其实,经商赚钱只是一个结果,背后隐藏的是如何做人做事的学问。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做生意的过程中,与别人打交道,一定要丢掉对金钱的迷信,从尊重、信任出发建立关系、发展业务。李嘉诚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千万别伤害了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在李嘉诚看来,对待部属的关心应该多于物质的刺激,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用尊重、信任和关系赢得合作。而对待商业伙伴,也要超越资本实力的大小,用一颗平等的心来面对。这样一来,才能让人服气,所到之处游刃有余。

不可否认,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如果只看到“金钱”,而忽视了人性,那么这样的老板就不算高明。其实,做生意离不开做人,要善于和人打交道,照顾到人的心理、尊严,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赢得订单,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更大的效益。

李嘉诚的从商经验是,重视人的尊严,坚持最起码的人际沟通原则,不仅让对方获得更多利益,更要注意在心理上让对方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对生意人来说,如果有骄傲自大心,那么就应该及时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己对人性的洞察力。

做老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不仅要筹划前景,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准,维护客户的利益,还要照顾好身边每个人的情绪。想做一名众人拥戴的老板,首先要放下身段,学会尊重他人,而不是耀武扬威。

那些会做生意的人,非常善于和别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管生意是否做成,甚至为合约而产生不同意见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说出其否定的态度。有时对方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他们也会向对方说声“再见”。

由此可见,在经商过程中学会保护别人的面子,才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最终做成生意。

事实上,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白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既要为自己争得面子,同时也善于给别人留些尊严。

然而,有的商人却不习惯这么做,很少考虑别人的面子问题。他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在众人面前指责别人,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和”,和气才能生财;经商讲究“通”,路子通了,才能财源广进。但是,如果你处处不给人留面子,别人就会对你心存怨恨,也不会顾及你的情面,和你别扭、较劲,暗中堵你的门路。

许多商人自以为有创业的魄力,生意小有成就,就为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见解,有眼光,有口才。他们生怕没有机会表现自己,逮到机会就滔滔不绝,把别人批评得一钱不值。有的甚至不惜贬损别人来提升自己,根本就没有“给别人面子”的意识。别人的面子被丢光了,非讨回这口气不可,甚至会和你拼命。其实这种举动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堵自己的生意。

李氏箴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用行动来赢得下属的支持

每一个人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在尊重自己,做人理当这样,不管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应该有一种雅量容人,宽厚待人的气度,这样,别人才会敬佩你,喜欢你。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用人,首先要有“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企业家要有广阔的胸怀。企业家有容纳人才的心胸,才能吸引人才,任用人才,否则,人才就会离他而去。古言说得好,此处不容人,自有容人处。企业家应善于任用各方面的“能人”,不能搞“武大郎开店”。企业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手下的人才超过自己的越多,越说明你会培养人、使用人,越能够吸引人才;有众多人才凝聚在你身边,你的事业才会不断发展,成就才会不断扩大。

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聘请美国人ErwinLeissner任总经理,之后,又聘请美国人PanlLyons为副总经理。这二人是掌握最现代塑胶生产技术的专家。长实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是个英国人,更是一名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长实与香港本地洋行和境外财团打交道,多由麦理思出面。李嘉诚入主和黄洋行后,提升英国人李察信为行政总裁。李察信离职后,李嘉诚又聘用了另一位英国人马世民任董事行政总裁。在和黄、港灯两大老牌英资集团的旗下,李嘉诚留任的各分公司的董事长、行政总裁多达数十人。李嘉诚说:“我并没有想过用雇佣外国人来表现华人的经济实力和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只是想,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他的《关爱人》一书中写道:“一个能够从细微处体谅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缘关系,这种人缘关系就是他成功的基石。”

盛颂声是辅助李嘉诚从创业到公司发达的劳苦功高的元勋之一。几十年来,盛颂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长实的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李嘉诚除了提拔他任长实的董事副总经理外,还委以负责长实公司地产业的重任。当盛颂声举家移民加拿大离开长实时,李嘉诚专门举办了盛大的酒会为他饯行,令盛颂声十分感动。

李嘉诚在处理公司高管人员离职时,还给他们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让下属分享公司的利益,使得公司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原和黄董事行政总裁马世民离职时,用8.19港元/股的价格购入的160多万股长实股票,当日就按23.84港元/股的市价出手,净赚2500多万港元。据香港税务局公布的1999—2000年度的前10名“打工皇帝”所交纳的薪俸税金额来推算,前10名的“打工皇帝”中,出自李嘉诚旗下企业者就占了4位,其中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香港电灯副主席、长江基建副主席、长江实业执行董事霍建宁更是名列“打工皇帝”榜首。李嘉诚给长实系高层经理人士的高薪俸禄,既是“人有所值”的体现,又是“厚待人才”的结果。李嘉诚说过:“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嘉诚是真正能够理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的。李嘉诚创建巨大商业帝国的过程,充分证明了这样的用人准则。李氏企业集团低于百分之一的人员流失率,就是其企业极强凝聚力的最好证明。

而且,李嘉诚还善用年轻人。长实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急速扩展及壮大,股价由最初的6港元上升到90港元,这和李嘉诚不断提拔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关。有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之称的霍建宁、周年茂、洪小莲,正是长实年轻才俊的杰出代表。霍建宁1985年任长实董事,两年后提升为董事副总经理,是年35岁,如此年轻就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在香港实属罕见。周年茂1985年任长实董事副总经理时才30岁出头,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具体策划了多项大型住宅屋村的发展事宜,深孚众望。由秘书成长起来的长实董事洪小莲,全面负责长实公司楼宇销售时不到40岁。正是这些青年才俊的鼎力帮衬,才有李嘉诚演绎出巨额财富的惊天神话。

身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还很注意礼节。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那天,李嘉诚和儿子一起接见了他。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起身从办公室陪他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更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一直等到电梯上来,他进电梯门了,再举手告别,等到门合上。管理着庞大企业的李嘉诚肯定是日理万机,可他依旧注重礼节,亲自送人,没有丝毫的怠慢。这位内地企业家面对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难。”

可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他日后的成功。一个性格良好,宽厚待人的人,别人就喜欢和他交往,喜欢和他共事。我们要想成功,就应该在平时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忠厚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一个虚怀若谷的人。

李氏箴言: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旷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细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和气生财,善于和下属沟通

每一个干大事的人,都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李嘉诚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更是把它当做重中之重来处理。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