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告诫年轻人的10句话 > 准则二 低调也是一门艺术(第2页)

准则二 低调也是一门艺术(第2页)

李嘉诚认为,在国际市场中,用洋人打头阵,凭他们的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6年李嘉诚与SimonMurry策划买下了国外一家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全部出售,获利2400万美元。此外,他们还相继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份,使李嘉诚的势力逐渐向国外大集团渗透。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掌握了好几家老牌英资企业,这样李嘉诚的旗下洋人骤然增多。如何管理这帮洋人呢?李嘉诚想到了“以夷制夷”。这并不是因为李嘉诚没有管理他们的能力,而是他出于工作上的考虑。随着集团的超速发展,他的主要职责已放在了为旗舰导航上,况且用洋人管洋人,不仅有利于管理者熟悉业务,而且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沟通。

还有一件小事,是在一次宴席上。

作为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出场,一般都会等大家坐好后,才缓缓出场,讲几句,如要吃饭,他一定是坐在主桌,然后企业界二十多人中相对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然后饭没吃完,李嘉诚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那样,也没人会怪他。但令大家非常感动的是,当别人进到电梯口,李先生在电梯门口等着,然后给赴宴的每个人都发名片。这已经非常出乎众人的意料了,因为李先生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他还是像做小买卖的商家一样给每一个人发名片。发名片后大家一个人一个人地抽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宴会过后照相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没一个人当时想为什么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让大家都能高兴,否则怎么站呢?

抽完照相号后又抽了一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是为了让大家心里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什么讲的,主要是来和大家见个面,后来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他说那我就讲讲一些体会吧!然后他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广东话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说,既要让自我强大起来建立自我,同时又要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去,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之后我们吃饭,我抽到的是正好挨着他的隔着一个人的位置,我认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饭,李先生就站起来,说抱歉要到那个桌子上去坐坐。后来,我们发现他在每个桌子都坐了十五分钟。共四桌,刚好一个小时。临走的时候,他又要与我们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能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当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之后就会自我膨胀,他的自我就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的存在会让你感到有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很难受,他的言论让你感到很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很自卑,最后他的自我让你无处可躲藏。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做事上,还包括在做人上,只有那些谦逊低调,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商人,才会赢得生意场上最终的胜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李氏箴言: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

教育爱子,父母不是你们的靠山

在我们的心目中,生在富豪家的孩子一定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出门名车相陪,没事飙车等。

但李嘉诚对待自己的孩子则不是这样,从小李嘉诚就对他们严格要求,教育他们怎样做人。

他的两个孩子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楷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而且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楷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

而且李嘉诚不只是单纯地在思想上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是只廉价的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心中。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时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诚都会坐在书桌前阅读、自学外语。每逢星期日,李嘉诚就会带兄弟俩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给他们上一堂严肃的国学大课。他会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子》《庄子》等书,一句一句读,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给儿子听。时间一长,李泽钜和李泽楷记住了那些传统的做人准则,比如诚实,比如信义。

在对儿子日常的教育中,李嘉诚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了儿子们的思想中。为了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这种美德,李嘉诚不只是说说而已,还在生活中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做个真正的良善之人。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了,李嘉诚看到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风雨中锯树,马上把儿子从**喊了起来,指着窗外的工人说:“他们背井离乡从菲律宾来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们去帮帮他们吧。”李泽钜和李泽楷马上穿上衣服走进了风雨,而这时的李嘉诚在他们身后绽开了笑容。

李嘉诚常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础条件齐备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诚在这方面的教育很早。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李嘉诚始终坚持,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在李泽钜15岁,李泽楷13岁的时候,李嘉诚选择了让他们出国读书,让他们独立生活。虽然心中不舍,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他必须选择这样做。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狠心是正确的,因为他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学习。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因为他深信,只有让他们自主创业,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历练,才能真正担当起大局。

于是这兄弟俩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凭哥儿俩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正是李嘉诚的不管不问成就了儿子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泽钜和李泽楷皆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而李泽楷则以90亿人民币的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狠心的小气爸爸李嘉诚终于为亚洲商界培养出了两条巨龙。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个父亲,李嘉诚依然是成功的。在李泽钜、李泽楷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李嘉诚大量的心血。李嘉诚在让父爱的光辉时时刻刻抚照着他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知书达理、谦虚做人,并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且绝对不允许他们像其他嘴里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

对儿子们,李嘉诚是慈爱的,他的慈爱基于任何一个父亲的本性,但是他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他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而对于儿子们的成长与培养,李嘉诚是清醒且绝情的,他的这种清醒与绝情是掩藏于大爱之下的教育思想,这种深度与深刻尤其让人敬佩也是值得做父母的来学习的。

李氏箴言:

以往我是99%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1/3谈生意,2/3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