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狼皮卷图片大全 > 十 自由可贵(第4页)

十 自由可贵(第4页)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事。”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歌声的人,还想修炼美声唱法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珂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

如果你为支配者(父母、爱人、上级或孩子)陷入惰性,那么即便有意回避他们,也还会无形中受人支配。

如果你觉得出于义务而不得不去看望某个人,问问你自己:别人若处于某种心理状态,你是否愿意让别人来看望你。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这些人去谈谈,让他们认识到仅仅出于义务的交往是有损于人的尊严的。

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你如果得向别人要钱花,便会成为他的奴隶。

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不要继续受制于人,惟命是从。

承认自己有保持私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某人。你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诉别人,那你便没有选择可言,当然也就成了不独立的人。

在晚会上,不要老是陪伴着你的伙伴,不要出于义务而一直陪着他。两个人分开去找别人讲讲话,晚会结束之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记住:你没有为别人高兴的义务,别人自会寻求解脱和愉快。你可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但如果感到有义务让别人高兴,那你就失去了独立性,就会因别人不高兴而愁眉苦脸;更糟糕的是,你会以为是你使他不高兴的。你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在这一点上人人如此,毫无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控制你的情感。

不要忘记:习惯并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错,你以前一直服从别人,但不能因此再继续受人支配。

真正生活的实质在于独立和自由。因此,幸福的婚姻关系是最低程度的融合加上最高程度的自治与独立。或许你非常害怕冲出依赖关系,但如果问问你在精神上依赖的那些人,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最钦佩的,正是那些敢于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人。真有意思。你要是独立了,别人就会尊重你,特别是那些拼命要支配你的人会更敬佩你。

狼言狼语

任何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走什么样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这句话应该成为所有处在误解和敌视中坚持真理的人们的座右铭。

6。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金钱的**力很大,成为人们习惯争取的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绝对会被金钱打败。

金钱,对于贪婪的人来说,在他们的习惯中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人生离不开钱,但也不能只着眼于钱。莫让金钱遮住跟,走出钱眼天地宽。

世界上最愚笨的人,就是那些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除此以外,你应该还有其他需求,一种满足无限高尚欲望的要求。那就是,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想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正直的事,公平之事的人。

一位成功者对涉世不深的青年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初入社会的时候,不要太顾及你的雇主所给你的薪水是多少。你对此不如去想一想你自己还可以从中获得各种可能的薪水,如技巧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及整个生命的充实等等各方面。”

老板给我们提供的工作,只是我们用来塑造品性与人格的机会和条件。那是一所训练才干、弘扬精神、发达智力的实验学校,而不是用来从中榨压出金银的石磨。

一个人一旦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除此之外便没有了其他较高的动机,那这个人将面临许多品质劣势,而受此欺骗最厉害的正是他自己。他就是在日常工作的量与质中欺骗了自己。这种因欺骗而蒙受的损失,纵使他日后怎样奋起直追,努力振作,也是永远无法补偿的。

你在工作中投入的量与质,可以决定你的整个优势品质。不管薪水如何菲薄,只要你对一切工作都愿付出至善的服务、至高的努力,而不是自安于“次好”与“较低”,你是否具备这种精神,将决定于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我们常常看见,许多很有作为的人,他们在低微的薪水工作多年后,会突然像变魔术一般,跳上一个高级而负重任的位置,为什么?就因为在他们的雇主每星期只给他们极少薪水的时候,他们却正在积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工作经验:办事能力的增加,经营手段的进步。

许多人会因所得的薪水,在他们自己看来低于他们的应得报酬,于是在工作时,刻意使工作的量与质恰与雇主所付的薪水相等,就这样将薪水袋以外的种种巨额回报给抛弃了。他们对待工作,故意采取一种躲避不及、愈少做愈好的态度。他们不想去获得那些比现金更重要的薪水;他们宁愿坐视自己人格、能力的退化,使自己成为一个狭隘、小器、无效率迂腐的人;使自己的生命与宏伟、尊贵、高大等成分毫不沾边。

他们的才干,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筹划设计的能力,他们的机智,与那些可以使他们居人之上,使他们成为伟人的品质,都将因此而处于休眠状态。就在他们只是提供吝啬服务,刻意使之与薪水相等的时候,他们却是在阻碍自己的专长,拦阻自己的前程,从而使他们自己终身只做半个人,而不是整个人;使他们自己成为一个卑小、狭隘、无用的人,而不是一个有精神、崇高、完备的人。

巴尔扎克是金钱的追逐者。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但金钱却未光顾他,使他成为百万巨富。但可贵的是,巴尔扎克没有成为它的奴隶。

《人间喜剧》作为一部社会风俗史,它反映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特别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正如巴尔扎克自己所说的:“写尽金银底下的丑恶。”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深刻刻画了金钱所具有的毁灭性和逼人腐化堕落的魔力,并将其作为全部作品的中心主题。正如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所说:巴尔扎克小说中的真正主角是谁呢?是没有姓名没有性别的英雄——在资产阶级社会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权力——金钱。正是“金钱权力”这个角色成为《人间喜剧》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的推动力,决定了人物的关系和命运。

在那个金钱决定一切的时代,巴尔扎克命中注定要在金钱的魔影中生活,他无法选择,无力超脱。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巴尔扎克是“为写作而谋生,绝不是为谋生而写作。”

巴尔扎克一生都在和金钱打交道,他整个一生是靠欠债度过的。他从青年时代经营出版印刷业破产负重债开始,接连不断的商业、企业经营上的惨败,破产与败诉的打击,以及他的不善理财,不善节俭,收支紊乱,使他一直是旧债未了又累新债,债台高筑,至死都未能还清。高利贷商人和债务监狱的执达吏追逼着他。他发出无奈的哀叹:“我差一点失去面包、蜡烛、纸张。执达吏迫害我像迫害一只兔子,甚至比对兔子还厉害。”债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他的头上,使他一放下出神入化的神奇之笔,“回到冷酷的现实”,便感到心悸不安。为了躲债,他和债主们巧妙周旋。为了逃避执达吏的追捕,他挖空心思地隐藏行踪。人常说“狡兔三窟”,巴尔扎克的藏身之处何止三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