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狼皮卷图片大全 > 四 顺水行舟(第2页)

四 顺水行舟(第2页)

这时候,九龙仓集团开始察觉是李嘉诚挑起战火。

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的争夺,李嘉诚已经让怡和系丢尽了面子。九龙仓无论如何不能落到李嘉诚手中。

九龙仓的老板马上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

但是,怡和的现金储备已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

怡和为保江山不失,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据说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怡和、汇丰两个强敌。

日后长江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不谈长远,就说眼前,如果拂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然贷款支持怡和,有汇丰与怡和联盟,李嘉诚收购九龙仓肯定落空。

倒不如卖一个人情给汇丰。

李嘉诚遂答应沈弼,鸣金收兵,不再收购。当时,李嘉诚知道正欲“弃船登陆”的船王包玉刚也在收购九仓股票,并且志在必得。

李嘉诚权衡得失,决定把球传给包玉刚,让包玉刚射门——直捣九龙仓。李嘉诚又再卖一个人情给包玉刚。

李嘉诚约见包玉刚,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想把手中拥有的九龙仓1000万股股票转让给包玉刚的意思。

包玉刚求之不得,喜出望外。

两位华人商界泰斗订下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3亿多港元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

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后来,李嘉诚又把手头剩余的九仓股全部转让给包玉刚。

这样一来,包玉刚因此得到了吞噬九龙仓的绝对优势。

李嘉诚的九龙仓股票都是以10港元到30港元的市价购买的,全部以30多港元脱手转让给包玉刚,据估计,李嘉诚一进一出间,获纯利5900多万港元。

包玉刚与九龙仓进行空前惨烈的血战,最后包玉刚胜出,入主九龙仓。

但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故有人称“船王负创取胜,置地含笑断腕”。

在成为香港商战经典的九龙仓大战中,包玉刚在此役本身并没有讨到太大便宜。但是,吞并九龙仓的深远意义在两年后显示了出来。

包氏购得九龙仓,实现了减船登陆的战略转移,从而避免了两年后的空前船灾。从这一点说,取得九龙仓,简直就是挽救了一代船王包氏家族,其意义实非文字所能涵盖,也足见包玉刚的远见卓识。

这是另一个话题。且让我们回眸李嘉诚。

李嘉诚在这场九龙仓大战中,一石三鸟,成为商战的上乘典范。

其一,李嘉诚低进高出九龙仓股票,净赚数千万港元。

其二,与包玉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借助包玉刚之手得到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票,为下一步顺利吞并英资和黄、成为“入主英资洋行第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玉刚入主九龙仓之后,便与李嘉诚合作发展西环的货仓大厦。李嘉诚只需要投入建筑费,而毋须付出占发展总成本的70%至80%的地价,日后利润,两家对半分。

这种得天独厚的不动产合作方式,实在是包玉刚的投桃报李。

其三,李嘉诚对汇丰的介入,顺水推舟,卖给汇丰一个人情,巩固了与汇丰的关系。

汇丰因为欠李嘉诚这笔情,于是力助李嘉诚吞并和黄,使李嘉诚获得了比九龙仓更大的利益。

入主和黄,是李嘉诚一生最辉煌的作品。无怪乎有一种说法:李嘉诚是九龙仓一役中最大的赢家,尽管他没有得到九龙仓。

狼言狼语

多栽花,少种刺;多铺路,少拆桥。每个人都是在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才得以生存,获得成功的。“多个朋友多条路”,有时会成为你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谁能广结善缘,谁就朋友满天下,谁能朋友满天下,谁就能量无比。

3。借第三只手来赚钱

狼被视为邪恶的象征。但是,狼作为一个物种,它有权利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应该像犹太人一样尊重狼,它的适应性、毅力、勇气、智慧和力量是其他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的,狼所体现出的素质应当受到尊重和赞扬。

犹太人非常欣赏狼的生存能力。巧干+实干是犹太人经商中的秘诀之一,借势打出自己的品牌是他们惯用的手段,以此来营造出强大的声势,当然这种造势法是靠第三只手来完成的。

一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兜售一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