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薪尝胆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1。狼在屈伸中求生存
一匹狼在野外遇到了一只猎犬,猎犬扑了过来,这只猎犬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猎狗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便放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
从平常的意义上来说,狼根本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是,狼并没有认输,相反,它们还每每有惊人之举。
作为肉食者的狼,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情况下,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在种种恶劣的环境下,它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即使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也不会轻易认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如果不能适时改变自己的思想,就可能难以逃脱险境。所以,面对着危险处境,首先要临变不惊,谋求生存,不要强充英雄;其次,是随机应变,顺着对方的意思先委屈应承,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想办法脱身,化解险境。
明朝张嵋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秉公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部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将他羁押到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他们这么一说,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于是,任敬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灞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说着二人便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我失去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已在心中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九个人,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名单上列出的九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送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当,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其中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随机应变,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这是一种智慧、勇敢,更是一种机变。处在那种有惊有险的环境里,要想在险境中求生是很不简单的。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其中隐伏的危机甚至能危及生命,这时更需要随机应变,相机而动。否则,你就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
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有时艳阳高照,有时狂风暴雨,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暗藏杀机。狼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时时刻刻面对对手的威胁,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如果不学会变化,不学会屈伸,就会面临被猎杀的危险。正因如此,狼才会变化多端,才能在如此险恶的自然界中生存。
狼言狼语
如果我是一只羊,我想吃的决不仅仅是草,现在草场越来越少,我该怎么办?那我会把自己的牙齿磨尖,去寻找生肉,而不是等着被饿死。为了生存,我要学会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2。吃眼前亏,谋大利
狼绝不会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因为它们懂得:吃亏是福。
和狼比起来,人类却要逊色得多。有些人做事老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结果反而是失去了永远的利益,聪明人常常宁吃眼前亏,因为他们知道这会换来人生的更大利益。
古时边塞上有一老翁,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来了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儿,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过着安全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里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思想,我们可以明白,有时候,即使是看起来很“吃亏”,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很常见,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就一定要懂得该忍就忍,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生活中的聪明人,他们做事有分寸,善于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
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给人以不思进取的印象,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是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之短,最后夺取胜利。
刘、项二人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他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利的坚韧,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刘邦正是靠着吃一些眼前亏、吃小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和方法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到的本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未必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做事都要有分寸,能够忍让,懂得吃亏,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小是为谋大。
忍耐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内涵丰富的一种谋略,忍耐不是表现得消极沉默,而是蓄势待发。忍耐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积蓄,忍耐是无奈时的智慧选择。
狼言狼语
当发生什么事情时,千万要稳健,不要逞一时之快,而坏了大计。“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因小失大啊!
3。忍耐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