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赢在口才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好口才不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等名人的专利,它存在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良好的谈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拥有好口才的人可以将语言作为一种武器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他人更好地沟通。
不要败在说话上
我们天天在说话,并不见得我们是会说话的。说话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成败。
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及自尊。
办公室文员小宁就是一个说话没“心眼儿”的人,他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往往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问及小宁,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儿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儿紧。”
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小宁没有“心眼儿”,说的话“太真实”。虽然有时小宁会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可在发表意见时,她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是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说出来,让人不好接受。
时间一久,同事们便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结果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答理她。
在交际场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无遮拦,说漏了嘴,说错了话,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说话应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语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热衷于打听别人隐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在西方人的应酬中,“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做是最不礼貌的习惯之一,所以西方人在日常应酬中可以对女士毫无顾忌地大加赞赏,却不去过问对方的年龄。
人们似乎都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特别注意他人的隐私,而且尤以注意名人的隐私为最。那些街头小报一旦出现了一篇有关某某名人的隐私,如“某某离婚揭秘”、“某某情变内幕”之类,就容易被哄抢一空。
在与人交往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探问对方的隐私。在你打算向对方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于接受你,还会为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留下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对方隐私、错处。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须“点到即止”,一般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
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
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在交际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讲了一句外行话,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了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这种情况,对方本已十分尴尬,深怕更多的人知道。你如果作为知情者,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以为“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来做取乐的笑料,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将结下怨敌。同时,也有损你的“光辉”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远之,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要故意渲染他人的失误。
在社交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比如下棋、乒乓球赛等。尽管只是一些娱乐性活动,但人的竞争心理总是希望成为胜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取胜把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并不把对方搞得太惨,而是适当地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也胜一两局。尤其在对方是老人、长辈的情况下,你若穷追不舍,让他狼狈不堪,有时还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让你无法收场。
其实,只要不是正式比赛,作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文体活动,又何必酿成不愉快的局面呢?
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样,集体活动中,你固然多才多艺,但也要给别人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即使足智多谋,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一言堂”、“独风流”是不利于社交的。此时,要给对方留点余地。
在交往中,我们有时结识了新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好感,但毕竟是初交,缺乏更深刻的了解,你不宜过早与对方讲深交、讨好的话,包括不要轻易为对方出主意。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出力不讨好”的结果。因为对方若实行你的主意,却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计,但其他人则可能以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为几句话而感激你。除非是好友,否则不宜说深交的话。
有些事情,对方认为不能做,而你认为应该做;或者对于某事,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他却又认为不该做,或做不了。这时你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强人所难,是不礼貌、不明智的。
有的人说话时旁若无人、滔滔不绝,不看别人脸色,不看时机场合,只管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是修养差的表现。说话应注意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讲话内容,使谈话更有意思,更为融洽。强人所难和不见机行事都是应当避免的。
你必须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否则会令人疲倦。说完一个话题之后,若不能引起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就要另找新鲜题材,只有如此,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
在谈话当中,对方的发言机会虽为你所操纵着,但你也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话。比如,说到某一环节时可征求他对该问题的看法,或在某种情形时请他介绍自己的经验等。勿使对方一味地茫然听讲,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如果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无将发言机会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做主动发言的表示时,你也应该设法把这个谈话结束。即使你精神还好,也应让别人休息休息。自己包办了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时才偶尔为之的方法,若以为别人爱听自己说话,或不管别人是否感兴趣,只顾自己随意说下去,那就有失说话的艺术了。
无论在任何地方和场合,针对任何话题,我们都要做到尽量少说话,不要口无遮拦。
曾看过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有一个业务员,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一名客户购买他的汽车。不过,客户想等进一步检测完制冷设备后再进行交易。这个业务员在启动汽车冷气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车的冷气很强劲,某市曾发生此类车的冷气冻死人事件……”
客户未等他说完,连逃带跑就离开了。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千万不要败在说话上!否则,不仅前功尽弃,甚至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成功大师卡耐基曾说:“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肯定是人才!”
说话能力是成功的捷径。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可以说,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世界,是会说话人的天地,让不会说的人走开!”
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的魅力来自何方?很简单,主要来自他的演讲。据说奥巴马在一次演讲的过程中,国会中的两党议员们起立鼓掌达30次之多!美国排名第一的演讲培训人沃克——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所聘请的演讲培训顾问,总结了奥巴马的演讲奥秘。奥巴马演讲上场的时候会与听众进行交流,比如握手、微笑或招手之类。他讲话清晰,节奏起伏,目光不停地来回扫描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并且能做到恰当地停顿思考。
实际上,奥巴马将这种演讲过程中的沉静,作为一种思考来对待,类似舞台剧中**出现前的静场,让人充满期待。据说,目前在美国,想学奥巴马演讲的人非常之多。而奥巴马旋风也早已从美国吹到了全世界,从加拿大到中国,奥巴马的粉丝都有不少。
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于是一种宣战,在你大声说出来的那一刻,就是你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但是,仅仅敢说还不能称为好口才,还要能说、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