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他才华出众: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记录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于是老板为他调换了一个与他本科水平相匹配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比一般大学生还高明。这时,他又亮出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的证书,并讲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这才恍然大悟,此后更是毫不犹豫地重用他,因为老板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都已经了解,不需要再顾虑什么了。这位博士生先从基层工作做起,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因为他相信,只要有能力,自己绝不会被埋没。
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天分”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就会发芽,只是太多的人几乎遗忘了它。认真挖掘这座属于你自己的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前途不在别人手中,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想做成大事,就必须靠自己,而且,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一切靠自己”是最明智的生存理念。
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朋友帮忙本无可厚非,但不能有依赖的思想。有时还不如自己做自己的观音——这往往能练就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人总认为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在左右着自己的人生,因此总是求助于神佛,求助于他人。其实,在人生的波涛中,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而不应是别人。因为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最可靠,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他曾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牛顿上小学时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哀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考了三次艺术学院还没考上,他的父亲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动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眯眯地对他说:“孩子,别灰心,谁说没有人要你呢?”
有一天,院长亲手交给男孩儿一块普通的石头,说道:“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男孩儿一脸迷惑地接下了这块石头。
第二天,他忐忑不安地蹲在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叫卖石头。出人意料地,竟然有许多人要向他买这块石头,而且一个比一个价钱出得高。男孩儿记着院长的话,没有卖掉。回到院内,他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着这块石头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然有人出比昨天高出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男孩拒绝了。
最后,院长叫男孩子把那块普通的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份比昨天又涨了十倍。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被人传扬成“稀世珍宝”,参观者纷至沓来。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他眉开眼笑地将一切情景禀报给院长。院长亲切地望着男孩儿,徐徐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
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这世上信心不足的人数和营养不良的人数一样的多。信心不足这种“疾病”会使人把自己约束在昨日的生活模式之中,而不敢轻易尝试突破现状的努力,过着没有明天,没有希望的日子。营养不良,会使人身体无法正常发育;同样地,信心不足会使人能力天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不同的是,营养不良有药可医,而信心不足必须靠自身努力来医治,只有靠自己培养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与信赖,才能提高自信力。
相信自己,加倍努力,正确定位,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信心、恒心、耐力是前提。就像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只有坚持的人,才能找到绿洲,取得水源,获得生机。可见,坚持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源泉,实现成功的动力。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是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
在追求的道路上,有的人浅尝辄止,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他就掉头离去,绝大部分错过成功的人是因为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在碰到挫折时,没有怀疑自己,更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潜心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整旗鼓,再来一次!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动力支持下,他们最终得到了成功之神的垂青。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是我们国家坚持不懈申办的结果。再看看那些获奖的运动员,哪一个不是长年坚持训练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成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凡事没有经过认真、刻苦的努力与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17岁到29岁,只有“坚持”最终伴着陈艳青第二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坚持”
已让她变为传奇。大家都知道,女子举重是年轻的赛场,这从此前强大的中国女举从无人在奥运卫冕就是明证。陈艳青在29岁的时候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居然让这伟大的时刻,看起来没有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当陈艳青凝重地走上举重台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曾三度想过放弃这项事业。
这位“练得没了七情六欲”的老将说,她想回趟家,想谈场恋爱,想攻读个学位。平静的陈艳青,平静的奥运卫冕冠军,她只在跟自己进行着一场比赛,对手只有匆匆流逝的时间和曾经迟疑的决心。当她决定坚持下去时,就没人再挡在她的前面。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只要坚持,那一个个拦路虎似的困难都必将倒在我们的脚下。
2005年10月1日,缉毒英雄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在半路上,罗金勇遇到了3名毒贩,他临危不惧,与其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自己的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
她每天坚持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几个年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罗金勇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他能眨眼了,并且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
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任何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是否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
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于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血和泪花。”
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心只能徘徊于成功的门外。成功就像美艳的花,需要辛勤的培育,这是一个不断追求、坚持到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