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口才知识 > 第11章 尊重为先 互相尊重的(第2页)

第11章 尊重为先 互相尊重的(第2页)

在社会阶层或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俗话说,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

要善于理解他人

我们必须在心中架起一座“理解之桥”,一座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互相沟通之桥,因为,宽容和理解是一个人的高尚情操。

A先生和B先生一同上班。A先生掏出10美元要买一份报纸,谁知道报亭老板说:“不要想买份报纸,就让我给你换零钱。”

A先生自然是满腹不高兴,因为他已经碰到好几次这样的情况了,于是喋喋不休地诉说报亭老板不近人情。

同行的B先生见到这种情况说:“把10美元给我,看我的。”

A先生将信将疑地把10美元给了B先生,B先生对报亭老板说:“我是来纽约办事的外地人,我想看看今天的《纽约时报》,但我没有更小的面额了,最小的也是10美元,我知道你现在很忙,可能没时间给我换零钱。”

“你先拿去吧,我确实没时间给你换这么大面值的钱,你也看到了,早上的这时候总是很忙,你下次经过这边的时候再给我吧。祝您在纽约玩得愉快!”

于是B先生得到了A先生得不到的报纸,还没花钱。

大家也都看到了,实话说碰到这种情形我也会觉得这个老板有问题,怎么这么做生意的,不卖就算了,还这么粗鲁。但B先生不一样,他用他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为店老板着想,最终达到目的,可以说是用他的理解表达了他的需求,也是他的理解,才让老板满足了他的需求。

在现实中有各式各样的桥,小溪流上有小巧玲珑的石板桥,河道上有横跨两岸的大桥,城市里有宏伟壮观的立交桥……除此之外,还有象征性的桥,这就是“理解之桥”。

理解之桥,就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许许多多隔阂、误解、矛盾甚至仇恨的桥。有了这座桥,人们就会生活在崇德崇义、和睦相处的美好世界里。假如没有理解之桥,那么,人世间将会出现许多遗憾和不幸。

当人的情绪不好时,因缺乏理智,往往容易误解别人,给他人以心理上的伤害。这样,就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有这样一个故事:小明把带去交学费的钱丢了,却误会同桌偷了他的钱,把同桌气得暴跳如雷,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可是同桌转念一想,这样做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于是,他心平气和地向小明解释,并帮他找回了丢失的钱,使小明十分感动,连连向同桌道歉。试想,假如当时同桌没能克制自己,理解小明着急的心情,而是采用极端的手段,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两人的矛盾也不可能得到化解。

对能相互理解的人,也许理解容易些,但若不是这样,要做到理解就很难。人人都渴望被人理解,而做到理解别人总是比较难,总想应该别人先理解我的。殊不知,如果人人这样,就会觉得别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就会变得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理解是什么?理解是关心;理解是关爱;理解是互相帮助;理解是太阳,它可以照亮你,照亮我;理解是火焰,它可以燃烧自己,燃烧整个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含义,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也不要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不是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吗?多理解别人,多了解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既简单又复杂,关键是你决定如何交流。你在渴望别人理解你的时候,别人也在渴望着你去理解他。理解是跨越彼此的桥梁,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人们在交往中有了相互理解,感情才会长久,如果我们都能理解他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善于表达自己的虚心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化。古往今来,人们给予它以崇高的赞美。

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也并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夸奖,内心里着实想谦虚一番,却寻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法。要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要么说一些“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人民”的套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虚假。

那么,在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转移对象。如果表扬或赞美使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你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脱身”,把表扬或赞美的对象“嫁接”到别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据,不然也会显得空和假。

妙设喻体。直言谦虚,固然可取,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有嘲讽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自轻成绩。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者因为某件事,或者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描淡写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

相对肯定。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谦虚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征求批评。面对人们的赞美,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批评,这是表现你谦虚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当适度,不然虚心也就变成了虚假。

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习。

只要虚心而诚挚,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增大。

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

要让谈话成为融洽双方感情的润滑剂,不要成为伤害双方的双刃剑。

语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想法,也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说话的一方往往觉得无所谓,但是,往往因自己用词不当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进而使双方关系恶化。上述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说话的一方虽无恶意,但对方却有受侮辱、被讽刺和被取笑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说话的一方在说话时欠考虑,没有注意到措辞,上述情况对于推销人员来说尤其重要。当对方说话之前,一定要自始至终做好应对的准备:“我要怎么说才能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呢?”例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