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口才知识 > 第10章 委婉动听 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去的(第5页)

第10章 委婉动听 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去的(第5页)

赵太后听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也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融洽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

“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

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

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便忍不住与他闲谈。

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深入一步,说:

“老臣认为太后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太后爱女儿那样深。”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这个说法。

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太后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祈祷她不要有返国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中为王。太后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太后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我说,太后对长安君不是真正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同意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催促齐国出兵。而齐国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方法,便是运用曲径通幽、以迂为直策略的典范。

英国军事家哈利也曾说过:“在战略上,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批评要注意场合

穿衣要看天气,批评也要看场合。

不注意场合随意批评人往往收不到批评的效果,领导者尤为如此。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伤了部下的面子和自尊心,也会坏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批评部属一定要注意场合,而且不能像泼妇骂街。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上司斥责部属,不愿看到自己的同事被责骂。当然,有的人会幸灾乐祸,但大部分的人会站在被责骂者一边。

有的人喜欢在众人面前斥责下属,并不是因为出于气愤,而是想经由这种方式向上级、客户或其他部属表明这不是他的错,而是某个下属办事不力造成的。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幼稚的。

一是你既然身为领导,就得对职责内所有事务负起责任。如果你一味强调自己不知情,只会使你在掩饰的同时,暴露出你的另一面缺失,那就是你管理不力,或你所主持制定的管理规则不健全。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会让其他部属看了心寒,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自私、狭隘、没有气量的上司。

二是如果一旦出了问题,你就把责任往下属身上推,拿下属做挡箭牌,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下属从此就有可能对任何工作都不再热心。而且,他还会在心里想着:“好啊,这次你拿我当替死鬼,那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的部属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急性子,他也许当场就和你针锋相对,大吵起来。

这时,他也许会把你一些见不得人的黑幕抖搂出来,然后扬长而去。当着那么多旁观者,谁的处境最尴尬?最终还不是你丢了自己的面子。

给予不幸者以安慰的技巧

人生遭遇不幸总是会让人很难过,适时恰当的安慰才能起到应有的抚慰效果。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起来,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人是社会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等动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减半。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朋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时,你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所交代和说明,无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挚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朋友,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为的。你劝慰他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迹,鼓励他不要向命运屈服,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安慰丧失亲人的朋友时,你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人们对他的敬仰、怀念。死者的生命价值越高,其亲属就愈感宽慰。

对于胸怀大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失败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对其强烈的事业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表现。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又善良、重情义的民族。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专用于安慰、鼓励不幸者的谚语、格言和典故,在民间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经常被用来安慰不幸者。只要你多加积累,满怀真诚,当朋友身遭不幸时适当表达,将关切送给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感触良多,你们的友情将更加清纯。

在宴请活动中,人们都希望出现令人愉悦的场面,因而能够制造欢乐气氛的人最受欢迎。

毫无疑问,为了使聚会顺利、热烈地进行下去,真正达到增进关系和交流感情的目的,聚会的主人负有最大的责任。要想在聚会上营造活跃、热烈的气氛,主人一方面必须找到合适的话题,使大家在推杯换盏之余能够兴致盎然地畅谈,另一方面也要适当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使客人在良好的交谈氛围中如沐春风。以下方法可帮助你成为宴会上的活跃人物。

1.夸张的赞美

对他人发出一番赞美之词,是宴会中的成功秘诀。老朋友、新同事见面后,不免介绍寒暄一番,这是个极好的活跃气氛的机会。借此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做一番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可使朋友感到自己深深地为你所了解、所倾慕。尤其是利用这种方式把朋友推荐给第三者,谁也不会去计较其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又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会立即使宴请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尼克松为他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的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可见,一句简单道谢的话会带来多么好的效果。

2.引发共鸣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你若是宴会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和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3.制造有魅力的恶作剧

善意地有分寸地取笑、调笑朋友并不是坏事,双方自由自在地嬉戏,超脱习惯、道德,远离规则的限制,享受不受束缚的“自由”和解除规则的“轻松”,是极为惬意的事。恶作剧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起于幽默,导致欢笑。人们在捧腹大笑之际,会深深地感谢那个聪明的快乐制造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