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个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些欲望是永远都不会完全满足的,如果把自己的收入花在不能满足的欲望上面,就会陷入欲望的无底洞中,永远不会积累资本发财了。
这就是犹太人,他们善于提防金钱的损失。《塔木德》说:“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当某个可以获得大批金钱的投资机会出现时,有些人被它所迷惑而参加投资,那是可能导致金钱损失的。
《塔木德》指出:“本金有安全保障的投资,才是第一流的投资原则。为求高利润而丧失本金的投资事业,是愚蠢的冒险。作为投资者,不要被急于发财的欲望所蒙蔽,必须要仔细调查研究,当你有了充足证据,而且没有冒险成分存在的时候,才可以拿出部分金钱来投资。”
犹太人有句格言这样说:“花1美元,就要发挥1美元的100%的效益,同时要把支出降到最低点。”
可见,吝啬有时候和节俭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6.善于忍耐,适者生存
厚黑学说,经商赚钱,脸皮薄了不行,放不下架子也不行,不懂技巧更不行。厚黑商人追求的是,在不可能之处,行可能之事,身为商人要有能忍耐的功夫。
说到忍耐,让我们想起一句名言。“断然放弃赚大钱”。这是犹太商人的至理名言,意思是指一定要学会忍耐,从一点一滴开始,等待赚大钱的机遇。这种“忍耐法”被犹太人广泛应用在经商中。
犹太人的忍耐,产生与之相应的信念:“在忍耐中争取我们应得到的一切,你要为我的忍耐付出代价。”
一般人很难相信厚黑商人的坚定耐心和忍耐力,但是,他们的忍耐也有先决条件,即是“度”。精明的厚黑商人精于计算,他们的判断能力极强。如果他们认为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能够为自己带来钱财,那么,他们将以坚定的耐心,去等待对方转变心情。
同样,犹太人能忍的性子天下闻名,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等待对方态度转变。但是,犹太人的忍耐是基于那些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和买卖,当他发现生意不合算或没有发展前途,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等待。
犹太人在任何投资和买卖活动中,事前必定作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他们一旦决定做某项买卖或投资,必定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计划。这三套计划做好灵机应变的策略,以观事态的发展而相应采用。
短期计划投入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们也会毫不吃惊或动摇,仍积极按原计划投入资金实施下去。经过短期计划的实施后,尽管效果不及预料中好,他们仍会推出第二套计划,继续追加投入,设法完成各项策略的实施。如第二套计划深入进行后仍未达到预测的效果,与计划不相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和依据证明未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则会毅然决断放弃这宗买卖或投资。一般人会认为,放弃了已实施了两套计划的事业,岂不是前功尽弃,亏掉了不少投入?但犹太人却泰然自若,无怨无悔。他们认为,生意虽然未尽如人意,但没有为后来留下后患,不会为一堆烂摊子而困扰未来的工作,长痛不如短痛。
犹太商人在经营生意中,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确实是高明的。当今的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企业能否顺应这种变化而动,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应该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制订出各种应变的计划。
罗恩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看准了斯瓦罗斯基的公司时,就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机会终于来了。罗恩斯坦以自己灵活的头脑、巧妙的战略、最佳的策划,终于取得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权”,从而赚取了不用多伤脑筋的10%的利润。他的等待,就表现了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耐心。
巴拉尼是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人,他年幼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贫无法医治,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行走不得。但他没有灰心丧志,忍着各种痛苦,艰苦奋斗,刻苦攻读,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了荣获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外,1914年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很有价值的科研论文。
犹太人在2000多年受迫害的历史中所积累的忍耐精神,绝不是没有用的,他们在忍耐之中总结出求胜的犹太人成功秘诀。
“人类要变化。人类发生变化。社会也随之变革。社会变革了,犹太人也一定会复苏。”
这是犹太人在2000多年忍耐过程中产生的乐观主义情绪,也是从犹太历史中诞生的民族精神。一般在生意交易中,犹太人会耐着性子,等待对方态度的改变。然而,当其知道不合算时,不用说3年,哪怕半年,犹太人也不会等下去的。犹太人一旦决定在某项事业上投资,他会制订投资一个月后的、两个月后的和三个月后的三套计划。
一个月后,即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也丝毫不感到吃惊或动摇,仍一个劲地追加资本。
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仍不理想,便进一步追加资本。
问题是第三个月的实际情况。这时如果情况仍与计划不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会毅然决然地放弃这桩事业。放弃这桩事业,也就是放弃这以前的投资和努力。尽管如此,犹太人也泰然自若,生意虽然搞得不如意,但因为不留后患,不为一堆烂摊子而伤脑筋,这样反倒乐得自在。
所谓的撒手停办,就是彻底放弃迄今为止投入的全部资金和人力、物力。即使这样,犹太人也绝不会唉声叹气,不会埋怨背运,他们仍镇定自若。因为他们生性乐观,对事物多角度的理解分析使他们的心地豁达,他们总能给自己找到解脱和自我安慰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生意虽遭失败,但却能及时停办,还没到那种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犹太人非常注意买卖中的“度”,这是明智的自我保护行为。
换成日本人情况就不同了。
“好不容易才搞到这步田地,再苦一阵子就……”
“现在放弃的话,三个月的努力不就泡汤了吗?”
抱着留恋和犹豫的心情继续干下去。结果越陷越深,无力东山再起。
日本人常讲“桃三李四柿八年”、“达摩僧面壁九年”、“石上坐三年”等,认为有耐心,不懈地努力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这根本无法与犹太人抗衡。忍受了长期迫害的苦难历程的犹太人,比起动不动就剖腹自杀的日本人,是一个更具有忍耐精神的民族。而他们只愿等待三个月。
数字犹如一团软面被犹太人随心所欲地使用。在做生意时,犹太人总是把生意与数字挂钩,用具体的数字来度量其得到的好处。
在人生的游戏中,不尽如人意的事常会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要有决心和忍耐。昨天或今日的失败,并不意味最后的结局。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最怕的是那些发生了错误或失败的人一蹶不振,没有了忍耐性,才是真正的失败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亚弗列说:“人生是要犯错误的,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一无所成的人。”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他对待失败的态度是采取消去法。如有人问他经过许多次的试验而终归失败时,是否感到灰心气馁,他回答说:“不,我抛弃了错误的试验,重新采取别的方法,绝不沮丧。”
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制胜的法则是:
1.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
2.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
3.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
4.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另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