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厚黑学的真谛 > 第九章〓敢于冒险投机取巧钻空子犹太人厚黑投机思路(第2页)

第九章〓敢于冒险投机取巧钻空子犹太人厚黑投机思路(第2页)

土耳其政府开始时把建造这条铁路的特许权授予了一家比利时公司,但该公司未能完全承担,才一年就破产了。到第二次招标时,赫希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借助他曾帮助土耳其人建立几家重要银行这层关系,一举中标。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签下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内,由国家借贷,每年支付每公里铁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铁路经营者每年为每公里铁路支付1600美元,合计每年可以收回投资11%。同时,赫希还获得了在铁路沿线开采矿藏森林资源的权利。一经投入营运,铁路超出这每公里4400美元租金的收益将由经营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经营者得50%,政府得30%,赫希得20%。

不过,赫希开始“收回投资”的事,发生在铁路建成之前。赫希说服土耳其政府为建造铁路发行债券,支付期为99年,每年偿还本金的3%。债券由赫希经营,共发行了200万张面值为80美元的债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价格买下,转手以30美元的价格抛售给公众,大大地发了一笔横财。

铁路建设工程基本上是如期展开的,两年中建成了500公里干线,其中400公里投入了营运,另外还有的600公里已动工兴建。

就在此时,由于铁路伸入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俄国政府提出强烈的反对。结果,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将铁路长度缩短到了1200公里。

对赫希来说,这一变更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在俄国政府的帮助下,它为赫希卸下了整条铁路线中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而原来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协议中之所以给予他如此优厚的条件,本来就是因为把这段铁路看做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现在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去掉了,而优厚的条件依然照旧,不是明摆着让赫希发财吗?

正因为这个道理,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一变更,包括俄国政府的反对,首先是赫希挑唆的;而且,可能因为赫希在暗中使劲,土耳其政府才会同意缩短铁路。有证据表明,土耳其主管铁路的大臣在这一变更做出后,便因为获得200万美元而一夜暴富。

从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最终于1888年建成。同年,经过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土耳其政府从赫希手中买下了这条铁路。据估计,在整个东方铁路的建设中,赫希共获利3200万~3400万美元。不过,其中可能有一半用于贿赂各方的官员。

事后,赫希参加这条铁路的建设被一个土耳其历史学家描绘为一个“狡诈、胁迫、掠夺、欺骗”的故事,但同时,他也承认,如果没有赫希,这条铁路可能根本无法建成。

其实,俄国的反对是否系赫希挑唆的,我们暂且置之不理。作为一个冒险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一条铁路伸入另一大国的势力范围,在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下,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事实上完全有可能是他把这种一时无法克服的麻烦当做了“雅各的树枝”,藏进了铁路建设的协议书里。以犹太人动态思考的习惯、以犹太商人熟谙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转化的敏感,将政府间的政治抗衡引入合同书中,埋藏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所以,无论从策略上,还是从智力上,赫希同其祖先雅各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区别仅在于他少了一点神话色彩,而多了一些现实性。

也许正因为犹太商人熟练使用厚黑伎俩,反过来,他们对别人使用这种伎俩则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在同其他民族的人做生意时,犹太商人常不惜重金请对方所在国的成员做合同执行的监督人。因为他们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上的人最容易行骗或受骗,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雅各的树枝”。只有同种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才能找出其中暗藏的机关,才不至于付出过高的“代价”。

3.巧借时间赚钱的高手

犹太人珍惜时间这是众所周知的,精明的犹太人总是善于打时间的算盘,善于把时间变成金钱。同时,在经商过程中的犹太人,早就对时机这个词有明确的认识。所谓时机,就是时间加机遇。在商业中,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金钱,只要善于利用时间差,财富就会不断聚集而来。

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抵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这里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纳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

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尽兴地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他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多得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

时间的价值还显示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以质优款新的产品问世,谁就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电子手表,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美元乃至几百美元。当许多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其价值便一落千丈,每块售价只有几美元。

又如人们日常的必需品——蔬菜,在反季节时售价数倍于盛产季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显然是“时间”的价值。

时间的价值还表现在生意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的高低,与其费用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

根据众多的企业核算,其经营费用中有70%左右是花费在占用资金的利息上。如一个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为10亿元,其资金年周转率为两次,言下之意,该企业每年占用资金为5亿元。按通常的银行利息为12%(年息)计算,一年共支付利息达6000万元。如果该企业能把握一切时间和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周转达到一年4次,那么其支付的利息就可节省3000万元,换句话说,该企业就可多赢利3000万元了。除此之外,加快货物购入和销出,加快货款的清收等,都体现出时间的价值。

犹太人将“马上解决”作为座右铭。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第克替特”时间。在他们看来,拖延昨天的工作,是最可耻的事。犹太人不管做什么事,尤其在处理自己的经商事项时,绝不把问题遗留到明天,即绝不拖延,而是立即解决,按照“每天都有每天的计划”办事。

“钱是可以借用的,而时间绝不可以借用,时间远比金钱宝贵。”这是《塔木德》对犹太人的忠告,犹太人也因此成为了巧借时间的高手。因此,这条忠告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4.哈默的厚黑投机术

厚黑商人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25年是1931年从俄国回来后开始的。在这25年里,他得心应手,在他发生兴趣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取得了成功。形象一点说,他就像一个魔术师,从一个大礼帽里不断提出一只又一只兔子,从事工艺品的买卖就仿佛大礼帽里跳出的一只兔子。

当哈默的眼睛盯在销售艺术品上的时候,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他听到一个清晰的信号,罗斯福入主白宫以后,“新政”得势,美国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将迅猛增加,那时就需要空前数量的酒桶。

哈默非常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酒桶用的桶板,除了俄国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呢?他在俄国住了多年,清楚地知道苏联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于是,他订购了几船桶板,并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工厂。等产品出厂时,禁酒令恰好废除,酒桶供不应求。

有一段时间,哈默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而没有涉足这个行业。不久,他的一位朋友金伯尔向他提供了一点证券市场的内部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爆发,由于谷物紧张,酿酒厂不准使用谷物酿酒,威士忌酒会成为紧俏货。金伯尔怂恿他说:“赶紧买进一点美国酿酒厂的股票。这笔买卖没有丝毫风险,谁要是买他们一份股票,他们就准备给谁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于是,哈默以每股90美元的价格买了5500股。

对于哈默来讲,这可算是最不寻常的一笔投资,原因还不光是他几乎是个滴酒不沾的禁酒主义者。他从来不玩股票,因此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时,他是很少几个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的富翁之一。某种讲究实际的直觉促使他不卷入那十年间狂热的投机买卖,因此证券市场的崩溃只不过是他茶余饭后在报上浏览到的一段新闻而已。如不是金伯尔而是另外一个人怂恿他去购买美国酿酒公司的股票,他可能会嗤之以鼻。可现在,哈默买下了一笔股票,随即他带着新娘去做了两个月的新婚蜜月旅行,早把这件事丢之脑后。等他返回纽约后,突然惊喜地发现,股票的价格已跳到每股150美元。正当他准备出售股票时,金伯尔又来劝阻了。

“别卖,”金伯尔说,“你从送你的威士忌酒里可以赚更多的钱,而股票仍是你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