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推销无处不在。这不只是针对推销产品而言。一个人光有能力是没有用的,若不能将自己的才能推销给别人,为别人真心接纳,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学一点推销技巧,对自己绝对有益。
李嘉诚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在推销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独到的经验。
李嘉诚认为,对于有可能争取的顾客,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相反,对那些根本没有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户,则应当机立断,决不磨蹭。
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因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你无端耗掉的这段时间里,在别处也许你早就做成了另一桩生意。
时间就是金钱。李嘉诚在推销生涯中,细心揣摩,进一步提高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是他判断有没有成交希望的条件。
在察颜观色方面,李嘉诚有几条经验可以给初入推销行的人士以启迪和借鉴。
李嘉诚说,如果进入办公室后,你被客户请到办公桌的对面椅子上,与客户面对面的谈话,这就意味着,客户有诚意与你对话,但这仅是纯商务式的谈话,你的谈话必须措辞谨慎、简洁而实在,切忌夸夸其谈,以免引人厌烦。
如果你被请到办公室的沙发落座,则表示该客户有兴致与你长谈。
如果你根本没有被请坐下,那么,你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客户请你喝茶,就表示他对你欢迎并产生了兴趣。但切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你,他希望谈话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杯茶的功夫。
如果在谈话过程中有电话打来,他安排秘书或别人代接,就说明客户对你推销的产品感兴趣并可能产生购买的意向。相反,客户对每个电话都接,并且对进来请示汇报工作的下属没完没了地下指示或作决定,那就是说,他希望你尽快离开。
作为一个推销员,就要通过这样一些细节,揣摩客户的态度,然后综合分析推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毫无希望,你最好立即告辞。
因销售业绩非凡,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
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有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
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
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微笑着说:“大概不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谦逊持重。其实,就客观而言,记者的话并没有夸大其辞。
李嘉诚以他的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二十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
感悟:
从李嘉诚取得的这些进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
其一,他从不片面强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该干什么事,而是从对自己是否更有益出发选择工作。这样,他很容易对自己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十二分的效力。其次,他从不考虑“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而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因而很容易得到信任和重视。这两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