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嘉诚三句话每一句都价值百万 > 6有了目标就去做不能犹豫不决(第2页)

6有了目标就去做不能犹豫不决(第2页)

李嘉诚又何尝不为之动心呢?不过,在李嘉诚眼里更看重的还不是上盖发展的利润,而是长实的声誉。一旦中标,则可使长实的声誉直线上升,脱颖而出,跻身第一流地产商行列。

而目前在人们的眼里,长实只是一家在偏僻的市区边缘和荒凉的乡村山地买地盖房的地产公司。在寸土寸金、摩天大厦林立的中区,长实根本就没有半砖片瓦,真可谓无立锥之地!

李嘉诚涉足地产20春秋,拥有的地盘物业面积已直逼置地,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已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李嘉诚觉得改变形象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他决心挺进中区,与置地展开正面交锋,“最后夺取城市”。

早在1976年下半年,新闻界就在风传香港地铁公司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1977年初,这一消息终于得到官方确认,各大地产商无不闻风而动。

在这场决战的前夕,李嘉诚的心情既兴奋又沉重,连日来寝食难安。

中环、金钟两站的招标,一定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地产商、建筑商前往竟标。究竟鹿死谁手,必将有一番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

假如一战而捷,占领中区,长实就可“一飞冲天”,跻身地产诸强之列;假如不幸败北,长实还得屈居人后,卧薪尝胆。

长实的把握究竟有多大?若渺茫无望,不如不投。以前也曾有过政府拍卖中区官地的机遇。中区地价极为高昂,而且日涨日升,每平方英尺已突破1万港元,是世界上地价最贵的地段。一块地皮,动辄就要数亿乃至10多亿,这绝非长实财力所能够参与的竞价。

但不敢参与,并非不敢期望。李嘉诚渴望已久的目标就是要打人中区。

这天傍晚,李嘉诚信步走到深水湾的山坡,眼前是维多利亚海湾朦胧的轮廓。潮声在他耳畔激**,他眼前仿佛看到两座商业大厦,从地铁车站拔地而起。这两座大厦应该属于长实!

李嘉诚一贯渴望挑战,也乐意应战。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李嘉诚终于拿定了主意。他大步回到家中,来到书房,翻阅研究有关地铁建筑的材料。

李嘉诚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他定下超越置地的目标后,自己暂时根本不具备抗衡的实力,便采取避其锋芒、迂回包抄的战术。20年来,李嘉诚从没有与置地正面交锋过一次,可见其忍耐力之强。

现在,李嘉诚觉得机会来了,虽然实力依然不及置地,但足以一搏。

既然决定投身战斗,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何况对手比自己强大,这就更需要吃透对手,摸清他的劣势所在,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

李嘉诚估计,参加地铁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相比较而言,华资地产建筑公司的实力稍逊一筹。

自然,置地公司的夺标呼声最高。

港岛中区,可以说是置地的“老巢”。置地创始人保罗·遮打当年因参与中区填海,而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数十座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又名怡和大厦),正好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座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不难看出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公众和传媒才习惯于把中环站称为遮打站。

而金钟站离遮打花园广场也只有100多米,简直就处在置地的眼皮子底下。

可以说,如果能够攫取中环、金钟车站上盖的兴建权,就等于打入中区的心脏,到置地这只饿虎的食槽里夺食。

卧榻之侧,置地岂能轻易让他人染指?置地虽未公开声称参与竞投,但众多媒体都认为,置地必然会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地,谁与置地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

李嘉诚深知,论实力,长实远远不是对手。要扳倒置地巨人,必须出奇制胜。

李嘉诚又开始冷静地分析对手,试图从其内部找到薄弱环节,寻找突破口。

置地属怡和系,怡和大班又兼任置地大班。现任大班是纽璧坚,此人20岁起就参加怡和洋行的工作,他没有任何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勉努力一步步爬上了董事局主席的高位。

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又是怡和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纽璧坚身兼两局大班,又受到股东老板的制约,加之凯瑟克家族由于对内地政府怀有太重的戒心,一直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所以,纽璧坚坐镇香港,制定战略的精力自然会被分散。

这正是常人不易察觉的薄弱之处,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蒙住双眼。

而且,置地一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自然不会冷静地研究竞争对手,也不会“屈尊”去迎合合作伙伴。

这也是置地的一个致命弱点。

李嘉诚因此认为,只要决策正确,周密而谨慎地行事,置地并非不可战胜。

于是,李嘉诚又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

香港地铁公司属于港府的公办公司。地铁公司除拥有少许政府特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它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营运经营,都按市场的通常规则运作,

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当局对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估价约2.443亿港元,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再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

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他们想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而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通过地铁公司与港府之间发生的这一分歧,李嘉诚看出,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这就是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所在。

于是,李嘉诚采取了不动声色、避其锋芒的奇袭原则,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克敌制胜的具体方案。

通过这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嘉诚的思路逐渐明朗,脑海中已有了投标书的大致轮廓。

热门小说推荐

枪炮领主
萝卜上秤枪炮领主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