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怎么说 > 第五章 做事一定要处处留情(第1页)

第五章 做事一定要处处留情(第1页)

第五章做事一定要处处留情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即使终身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你经常让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是平坦通道。你事事不肯让人,别人心怀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一条大路,对你也充满险阻。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心与心的交往,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

做事总要留有余地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了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这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还是宽容为怀,原谅别人?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即使终身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你经常让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是平坦通道。你事事不肯让人,别人心怀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一条大路,对你也充满险阻。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心与心的交往,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中山的小国。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汤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都喝上。没有喝到羊肉汤的司马子期感到很失面子,便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了国外。当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拿着划艮在他的后面,便问:“你们来干什么?”

两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得到您赐予的一点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们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不管中山国以后出什么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仇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人的自尊比金钱还要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将会干出什么事来。有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言行的谨慎看来是很重要的。

从前有某显宦,喜欢下棋,自负是国手。某甲是他门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与某显宦下棋,一入手便咄咄逼人。比赛到后来,竟逼得某显宦心神失常,满头大汗。某甲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某显宦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出妙手,局面立时翻盘。某甲很得意地道:“你还想不死吗?”

某显宦遭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起身来就走。虽然某显宦有很深的修养,胸襟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某甲就有了成见。而某甲呢,他始终不懂为什么某显宦不再与他下棋。某显宦也为了这个,总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身。也许他会自认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对方的自尊心,控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使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

如果遇到必须取胜,无法让步的事,又该怎么做呢?那也要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就像下围棋一样,“赢一目是赢,赢一百目也是赢”。只要能赢就行了,何必让人家满盘皆输?比如与人争辩,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没必要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会自食其果,遭到对方的反击。当我们和他人发生摩擦时,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之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这一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重要。

任何时候都要保全对方的面子

别人也许真的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明知错了,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别去指责他们,因为那是愚人的做法。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只有真正智慧、宽容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是在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想犯错误。宣传教育对于想犯错误的人基本无效。防止犯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人不敢犯错,一种是让人不想犯错。前者是强制手段,见效快而难服人心,后者是沟通艺术,见效较慢而作用力持久。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那么,首先要设法帮他保住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有一种人,脾气粗野狂暴,不管什么事都能搞得像滔天大罪那样不可饶恕。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狂怒,而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禀性。他们谴责每一个人,要么为这个人做过的某件事,要么为他将做的某件事。这暴露出一种比残忍还要可恶的性情,这种性情才真是糟糕透顶。他们是如此夸张地非难别人以至于把别人原本是芝麻大小的一个问题渲染得像西瓜那样大,并借此将其全盘否定。他们是不通人情的工头,能把天堂糟践成牢房。盛怒之下,他们把一切都推到极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丢了面子,而他得到了怨恨。

有智慧的人绝不如此处理问题,他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一天中午,一位老板到工厂进行例行检查时,看到一些员工在挂着“禁止吸烟”的标牌下面吸烟。没有比明知故犯更可恶的事情了,这是多数人的看法。这位老板却没有多数人这么敏感。他走到这些工人们身边,递给每个人一支烟,说:“小伙子们,如果你们能在外面抽烟的话,我就真要感谢你们了。”

小伙子自然知道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但老板不仅没有指责他们,反而给每人一支烟。他们的自尊得到了尊重,他们被人当人看,当然要表现得像个人。所以,公然在厂内吸烟的人再也没有了。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时,往往能找到上百个理由为自己辩护,其中一个最常用的理由是:“换了是你,不见得比我做得更好。”当一个心里有了这种想法,你说得再多,他也不会心悦诚服。这时候,最有效的说服是言传身教,把你要求他做好的事做给他看。

日本大企业家、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薰,喜欢遵守规则又敬业的员工。而他本人也绝对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勤奋敬业,决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打半分折扣。比如,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公司,准确率比闹钟还高,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若非出差,绝无误差。他本人如此律己,所以他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勤奋敬业而遵守规章的员工。

比尔·盖茨欣赏聪明而干劲十足的员工,但他没有每天安逸地躺在**,逼员工加班加点干活。在创业的最初十几年,他跟普通员工一样,每天工作16小时,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睡上一觉,睡醒了爬起来接着干。

一个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有的人并无意伤人面子,只是说话时表达不当,造成了实际伤害的效果。

比如,有些领导提倡“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找差距”这种批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照顾下属的面子,效果却不见得好。

比如,老板对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但是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点,业绩肯定会提高。”

员工开始会觉得受到了鼓励,直到他听到“但是”两个字。他很可能因此而对最初的表扬产生怀疑,对他来说,这个表扬也许只是后面批评的引子而已,可信性遭到质疑。

如果老板这样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很满意,而且你的进步也很明显,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潜质。如果在工作方法上作一些改进,我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快。”

这样员工便不会感到批评的暗示,同时也能够受到鼓励,并尽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样好。

做事不能太绝对

有的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贵如金,却把别人的面子看得贱如纸。他们为了自显高明,无视他人尊严,甚至将对方逼到非反抗不可的地步。其结果,也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素来以傲慢无礼、举止粗鲁而闻名于世的赫鲁晓夫就曾尝到过伤人面子的苦头。那是1957年,美苏首脑举行会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应邀出访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这一决议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地强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取其他比较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赫鲁晓夫却选择了一个既有失身份,又伤人尊严的方式。在美苏首脑会谈中,他指着尼克松吼叫着:“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场合,尼克松当然也不会示弱,他知道赫鲁晓夫年轻时曾当过猪倌,就慢条斯理、一字一句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赫鲁晓夫不禁一时语塞,尽管他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领导人,也不免羞得满脸通红。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维持住双方的面子,则一切争端都有回旋余地;一旦撕破脸皮,就极可能转入火星四溅、双方都无力控制的局面。为了自己的面子,不给别人留余地,绝对是在做蠢事。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知识缺陷,每一个人都会说蠢话、做蠢事:由于价值观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看见别人说蠢话、做蠢事时,或者坚持自己的偏见时,为了保住他的面子,最好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这对于维持双方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