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气,造成自己的火山爆发是小事,但是对那些被火山余烬灼伤的人们,却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人多拥挤的公交车辆上,乘客之间由于无意碰撞而引起争吵,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学校里同学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别人的铅笔盒之类——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怒气冲冲;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这些都是无原则的冲突,不必要的感情冲动,毫无意义的生气动怒,是无益之怒。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纵然他平时面似莲花,一旦怒而变青变白,甚至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那副面目实在不仅是可憎而已。俗语说,“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一种变化。人逢不如意事,很少不勃然变色的。年少气盛,一言不合,怒气相加,但是许多年事已长的人,往往一样的脾气暴躁。有一位老者,已到古稀之年,并且半身瘫痪,每晨必阅报纸,戴上老花镜,打开报纸,不久就要把桌子拍得山响,吹胡子瞪眼,破口大骂。报上的记载,他看不顺眼。不看不行,看了怄气。这时候大家躲他远远的,谁也不愿招惹他。过一阵雨过天晴,他的怒气消了。
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利于健康。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其实这里所形容的“神勇”是从苦行修炼中得来的。生而喜怒不形于色,那天赋实在太高了。
但是既为芸芸众生,谁又有这样的天赋呢?所以,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
为别人所犯下错误生气,你无疑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想一想,这是多么划不来啊!
为突来的情绪生气,你发了一场熊熊的无明火,想一想,这对别人来说,又是多么的不公平!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那么至少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嘴巴。生气时,请不要随便开口,你在这时吐出来的话,往往都不会是“象牙”。
遇到矛盾事先做调查
富兰克林曾经提醒我们:“当发怒和鲁莽同步前进的时候,悔恨也正踩着两者的足迹接踵而来。”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勃然大怒,只不过是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绝不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是走出困境。
某企业的一个市场调查科长,因为提供了错误的市场信息而造成了企业的重大损失。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毫无疑问,企业总经理可以不问理由地对他进行斥责,甚至撤职。
但是,这位怒上心头的总经理,还是忍了忍,他想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这位科长本身不称职而听信了错误信息呢,还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原因导致的?
于是,这位经理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只是心平气和地把科长叫来,叫他把为什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写一个报告交上来。
事情就这样拖了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因为这位市场调查科长提供的信息极为准确而饱赚了一笔。
于是,总经理又叫人把那个科长请来,说:“你上次的报告我看了,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太细致,有一定责任,但主要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原因造成的,因此公司决定免除对你的处罚,你也就不要把它再放在心上,只要以后吸取教训就行了。这一次,你做得不错,为公司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仍然一样地表扬你。”
说完之后,总经理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这个科长接过来时,不禁眼眶泛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经说道:“开口之前,应该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身为领导者千万不能随便发脾气,在批评下属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这个错误是不是他犯的,这个错误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等。
如果你一看到下属出了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痛加批评和指责,假如他真错了,也许就默认了;但如果不是他的错,肯定会对你满肚子意见,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心里一定怨恨:“你怎么连情况都不问清楚,就随便骂人呢?真差劲!”
因此,千万要切记,在开口批评人之前,一定要了解事实,在心里问一下自己:“我不会搞错吗?”
否则,乱指责人,不仅落了个乱骂人的坏名声,事后还得向下属赔礼道歉。
然而,就算是你能放下架子,坦率地向下属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下属所受的伤害和内心对你的憎恶,却很难一下子就冰释。
如果你了解这个错误确实是下属犯的,也还要进一步调查和思考,这个下属该承担多大的责任?错误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是一时的疏忽,还是责任心不强,甚至是明知故犯?
因此,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要牢记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见到问题时,先别忙着发怒和批评人,而是了解情况。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操在你的手里,你想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对他进行批评,完全由你决定。
责备是最愚蠢的行为
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代表着他具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协助他在事业上或生活上一帆风顺。
至于如何与别人和睦相处,诀窍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心比心”。换言之,就是如果你希望别人友善地待自己,那么就得先友善地对待他人。
经常以亲切的态度对待他人,对于别人内心所希望达成的事情或想获得的利益,如果你能时常加以关切并适时给予协助,那么就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对待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使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关怀。
美国人际关系大师汤姆逊·威尔森先生曾说:“友情之道无他,只能以友情获得,人或许可以轻易地支配他人,却很难得到他人真心信赖。”
一个性情孤僻,喜欢独往独来的人,由于在生活和事业上没有朋友相扶助,想要获得成功,就只有靠自己单打独斗,往往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人无法离群索居,不管在事业上或日常生活中,友情都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珍品。真心的朋友会为我们带来向上奋发的动力,时时刻刻激励鼓舞着我们,更必须好好加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