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法则 > 第一章 另一种活法 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第5页)

第一章 另一种活法 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第5页)

在军事谋略中,十分强调利用对手的能量保卫自己。在充满竞争的经营环境中,如果你总是处于进攻的状态,那么就会削弱自己的战略地位。如果你随机应变,后退一步,就能够创造性地对许多不同的竞争状况作出反应。

最近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某一行业,有一家公司开始大幅度降价,以此来削弱别人。大多数竞争对手十分愤怒:“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做?他们打算做什么,毁了我们?破坏整个行业?”自然地,他们也开始进攻,降价更多,价格战于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

然而,有一个公司却利用这场激动人心的价格战的机会,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只是稍微地降价,然后提供几项增值服务,包括为销售代表举办研讨班,同其他公司合作进行交叉促销,等等。当然,所有这些服务都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怎么也比不上单纯降价所导致的成本高。

此外,等到价格战结束之后,该公司已经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且由于顾客认为可以从该公司的增值服务中收获甚多,该公司因而可以适当地提高价格。总之,该公司通过利用竞争对手产生的能量而大大获利。

如果你不保持敏捷,那么就会像许多大公司那样,由于自身力量是如此强大——而且公司的政策也加剧这种力量——以至于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从而饱受竞争之苦,如IBM、AT&T和通用汽车公司(GM)等。

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作出屈服。遭遇强风时,树枝的明智之举是弯曲而不是逆风折断。在飓风中,棕榈树会以任何方式向地面弯曲,之后又迅速恢复到笔直的状态。屈服也可以说是一种胜利。懂得如何屈服的最大好处在于,在你取得胜利的时候,你的对手不会感到被击败。

宽人人宽,三尺道路六尺宽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我们生活中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份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同事、对顾客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句虽然很浪漫,但具有现实意义。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志当高远,鸿鹄安与小雀争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合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这就是有礼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有容人雅量呢?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过很奇怪,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如看他人的那样严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对于他人的过错当然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总是能够容忍自己。

问题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用另外一副眼光,百般挑剔地去发现他们的不对。例如,假使我们发现了他人说谎,我们将会严厉地谴责对方的不诚实,可是谁又敢于保证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旋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不仅是为了面子,有时也是为了利益,因此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刘宽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让别人三分呢?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留下台阶,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哪里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在提及宽广的胸怀时人们往往以大海作比,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宽以待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自己,以此建立相互宽容的人际关系。

怨恨会让你失去快乐

一个失败型个性的人,在寻找失败的借口和原因时,往往会责备社会、制度、人生、运气不好。对于别人的成功与幸福,总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生活使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愤愤不平是企图用所谓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来为自己的失败辩护,使自己感到好过一些。可是实际上,作为对失败者的安慰,怨恨是非常不可取的办法,比生病还糟。怨恨是精神的烈性毒药,它使快乐不能产生,并且使成功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自己并没有多大本领而又非常怨恨别人的人,几乎不可能和同事相处很好。对于由此而来的同事对他的不够尊重或者领导对他工作不当的指责,都会使他加倍地感到愤愤不平。

怨恨是使自己觉得自己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人以“别人对不起我”的感觉来达到异常的满足。从道德上来说,不公正的受害者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似乎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要高明。

心怀怨恨的人,是想在人生的法庭上证明他的案子,如果他有怨恨之感就证明生活对他不公平,而有些神奇的力量将会澄清那些使他产生怨恨的事情,使他得到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怨恨是对已发生之事的一种心理反抗或排斥。

习惯性的怨恨一定会带来自怜,而自怜又是最坏的情绪习惯。这个习惯已根深蒂固,如果离开了这个习惯,就会觉得不对劲、不自然,而必须开始去寻找新的不公正的证据。有人说这类人只有在苦恼中才会感到适应,这种怨恨和自怜的情绪习惯,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快乐的可怜虫或者牺牲者。

产生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因此,只有自己才有力量克服它,如果你能理解并且深信:怨恨与自怜不是使人成功与幸福的方法,你便可以控制住这种习惯。

一个人有怨恨之心,他就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自立、自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命运的主人。怨恨的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把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交给别人支配,他像乞丐一样依赖别人。若是有人给他快乐他也会觉得怨恨,因为对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给的;若是有人永远感激他,而且这种感激是出于欣赏他或承认他的价值,他还会觉得怨恨,因为别人欠他的这些感激的债并没有完全偿还;若是生活不如意,他更会觉得怨恨,因为他觉得生活欠他的太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