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的心态 > 第十二章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第4页)

第十二章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第4页)

让我们感激阳光的温暖,雨丝的浪漫!让我们感激……

你试试看!你会发现感激会让我们的脸上布满春风,笑容灿烂;感激会让我们的眼神写满友善,漾着喜悦;感激会使我们真切地领悟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关怀,爱情的甜美;赞美使我们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邻;感激让我们活泼轻松而愉快;当你以感激的心态看待一切时,你心中的阴霾会烟消云散,郁积在胸中的块垒也会化作融融暖流和满腔柔情。表达你的好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油,推动着人际关系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况且,这种表达不用投资,不需本钱,只要你发自内心的一个微笑就行了。多么简单!又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人生表达好感,人生回报给你的也必是一片好感。

朋友,不妨试试看,用感激去装扮你的人生,点缀你的生活吧。试试看,从今天开始,多些感激,表达你的好感吧!

让自己的态度更加真诚

如果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态度是真诚的,我们就会产生并且实施真正的“终极关切”。这种终极关切能够促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现宇宙中存在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从而也就使我们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道德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个体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类、大自然、宇宙以及存在本身的态度是否真诚的一种体验能力,以及关于这种体验的表达能力。一个人对于自己、他人、人类、自然以及整个宇宙本身的态度越是真诚,以及对这种真诚态度的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越强,他的道德力量也就越强。

从自己对他人的真诚来看,一个人对另外的人越是真诚,就越是能够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把对方看成是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也意味着他具有越强的爱的能力。

在至诚的情况下,我们具有最大限度的认同的能力,能够认识到他人、甚至其他生物和自己一样具有价值。从而,他能够把自己需要满足的价值取向扩大到尽量大的合理的系统。

如果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态度是真诚的,我们就会产生并且实施真正的“终极关切”。这种终极关切能够促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现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从而也就使我们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所谓“终极关切”,是指我们对生命的来源、生存的意义、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根本问题的追问和探索。

“终极关切”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首先有一个在什么范围内成功的问题。有只顾自己的成功,这是单赢的成功;也有考虑了合作对象的成功,这是双赢。但是真正的成功,应该是“三赢”,不仅考虑自己成功,也考虑对方成功,还要考虑有利于社会进步,也就是“你好,我好,世界好”。

另外,我们谈成功,都有一个追求成功者动力的来源问题。一般大成功者的道德力量都能够提升到终极关切的层次,这也是许多大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思想家,甚至成功学先驱们之所以具有罕见动力的原因。

在人格力量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智慧力量,意志力量次之,最不重视的是道德力量。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摆脱自我、战胜自我,需要更多能量,人有避苦趋乐的天性,总是习惯于做容易的。俗话说:“半夜吃桃子,捏着软就行。”这也是人类长期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

其实,道德力量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对于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自我实现的人为什么比一般的人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正是由于他们有比一般人更强大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的主要功能在协调,个人通过道德力量的调节,可以减少内耗。所谓潜能“充分发挥”的实质就在于使内耗减少到尽可能少的状态。不只是个人自身的内耗,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环境,乃至个人与宇宙、存在本身都可以通过道德力量调整到合适的状态。

通过道德力量,人可以建立一种关联性,产生一种认同感或者同一感。人通过对与自我以外的事物的关联性的体验,可以获得意义感。这种意义感可以给人以行为的动力,即产生意义意志。

如何运用自己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不能够孤立地发挥,必须与其他两种人格力量联系起来,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前面所谈的哈默,他在发挥道德力量的时候,就有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作为辅助人格力量,特别是意志力量。没有意志力量,他根本无法忍受饥饿。

在《成功》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台湾的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得到一大笔奖金。这时一位老人找上门来,说自己的女儿正是花季妙龄,却不幸患有绝症,如果能够得到一大笔钱,生命也许就有希望。运动员就把自己的奖金捐献给了老人的女儿。事后,知情者告诉这位运动员,那老头根本没有女儿,哪里还会有女儿患绝症的问题,他纯粹是骗钱。但是这位运动员没有生气,而是高兴地笑了。问他笑什么,他说,世界上少了一位受折磨的少女,为什么不高兴呢。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既失望又尴尬,这位运动员却能够高兴地笑起来。成功学常常讲“积极的心态”,其实,积极的心态最重要的来源就是道德力量。这位运动员身上所表现的,正是通过道德力量焕发出来的积极心态。

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借助这缕“阳光”,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和更快乐。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少了许多理解,将他人与自己对事物见解的不同误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小肚鸡肠地斤斤计较,没完没了地打“肚皮官司”,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与他人产生隔阂,渐渐由小至大,最终成为矛盾双方,水火不相容。

只要不是原则性极强的大是大非问题,理解就应成为对不同见解的最好诠释。有人这样说:“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扉,敞开我们的胸怀,让我们在一生一世都受益匪浅。”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试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见解存在,方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许多新生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在不同见解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退一步说,人与人的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不科学的。正是由于他人的不同见解使自己反省,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并获得新的进步。因此,正确对待不同见解,不仅不是理亏,反而就是一种理智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环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不固执,不偏激,不斤斤计较,更莫要为小事而跟他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伤神又伤心。

要让“理解”成为一缕精神阳光,一是遇事要心平气和,要一分为二,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宽人之量。即使是他人故意与自己过不去,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做到“忍让”也是勇敢者的表现。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三是要形成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严谨作风。对待不同见解,首先冷静思考自己的认识是对是错,错则必改之,不固执己见。如果是对方错了,也不必过分争论,因为时间是衡量是非的最好尺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思想是会转变的。

郑板桥有句佳作即“难得糊涂”,这句话的内涵其实就是“贵在理解”。人们相聚在一起,因为年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脾气、家庭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肯定有差距,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无须过分自扰,应给予更多理解。其实,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释放、自我解脱。

尊重包容他人的习惯

我们用广阔的心灵去包容别人的举止,用善良的心灵去感悟别人的行为,用宽容的胸襟去善待别人的言行,这样在尊重他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获得了生命之中最美好的东西呢?

一个人要成为好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括朋友、学生、陌生人……也许这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但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用心去好好感受。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有些道理非常简单而往往会忽视它,不去用心感受它,所以经常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曾经到乡下的母校去听课。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其中有一位老教师在喝完稀饭后,伸长了舌头,低下头,捧着碗“滋滋”有声地把碗底的残留稀饭舔得干干净净。如今的生活已经不是饿肚子的时代了,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老师。看到他这个样子,大家都禁不住笑了出来。那位老教师听到笑声,现出惊异的目光,且不由得红了脸,极为羞愧地走出了吃饭的地方。一个下午,作者没有看见老教师的身影。

临走的时候,作者终于看到了这位老教师的身影。他连忙走过去对老教师说了一些比较委婉的道歉的话。老教师抬起头说:“这是我保持了几十年的坏习惯了。过去家里穷,吃不饱,经常要求家里的三个孩子这样做,我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到现在还是改不掉,丢脸了。”

听了老教师的话,作者深深地为中午的笑感到惭愧。

面对别人的习惯,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领会,只是浅薄的嘲笑,这本身说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在我们笑出声的时候,谁又会知道他的这个习惯是多么的令人尊敬呀!

在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尊重和理解。当一个人收到这个礼物时,就会感到幸福,他的自豪感就会得到增进;而馈赠这个礼物的人,也会感到同样的幸福和充实,因为他在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境界会变得更为崇高,他的人格会变得更为健全。

因此,可以说内在的真善美是有待于你去发掘的宝藏。老教师在艰苦的年代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生活习惯,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荒唐的。然而只要我们能够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我们就深深地被他的那种和艰苦、贫穷作不懈斗争的勇气所折服。他的人格魅力因为这一个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动作而得到升华。

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所有的朴实的人生道理就像滚滚黄沙中的黄金,它不会因为黄沙的存在而消失,黄金永远是黄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