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的心态 > 第十章 换个角度问题就不再是问题(第2页)

第十章 换个角度问题就不再是问题(第2页)

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起智慧大臣所说,断指确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将他从牢中放出,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保持他的积极态度,笑着原谅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国王不服气地质问:“说我断指是好事,如今我能接受;但若说因我误会你,而将你关在牢中受苦,难道这也是好事?”

智慧大臣微笑着回答:“臣在牢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象,如果臣不在牢中,那么,今天陪陛下打猎的大臣会是谁呢?”

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拥有很多东西,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失去就能完全拥有,那不是真正的生活。有时失去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有时失去让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也因此,这样的获得和存在会更让人珍惜。

如果我们失去了太阳的照耀,还有星星和月亮的拥抱;如果我们失去了山的磅礴雄伟,还有海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失去了金钱的享受,还有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如果我们失去了权利,还有人性的纯朴;如果我们失去了雨露的滋润,还有江河的灌溉;如果我们失去了生命,还能和大地亲吻,在微笑中笑看新生命的诞生……

生活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失去反而变得更完美。失去了,我们还可以争取找回来,如果找不回来,还可以去发现新的更好的。当我们失去爱人,别忘了还有夏天的热烈,可以让我们再次寻找;当我们失去爱心,别忘了还有春天的温馨,而春还能让我们找回那颗爱之心;当我们失去了希望,别忘了去秋天的收获中寻觅;当我们失去意志,别忘了还有冬天的坚韧让我们锤炼……

让我们用一颗宽恕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知足常乐,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终究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负荷与累赘,让你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既然这样,那么,让我们还是选择平静与淡泊吧,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正确面对已经失去的,给自己一份快乐的好心情、好生活。

摆脱心中绳结

我们偶尔会抱怨心里莫名的烦恼,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打了或多或少的绳结,它们的存在使我们不能痛快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无法看到人生的美景。

其实,聪明人都应该培养自己摆脱绳结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以一颗宽恕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烦恼,进而摆脱烦恼。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串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将结打开。

这时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的车前,毫不犹豫地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另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小孩上山砍柴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脚趾。他疼痛难忍,而医院却在很远的小镇里。孩子果断地用砍柴的镰刀砍断了自己的脚趾,然后忍着剧痛艰难地走到了医院。尽管他少了一个脚趾,但他却用短暂的疼痛换来了自己的性命。

两个小故事的主人公虽然年龄、背景、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敢于放弃。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只有敢于放弃,才能更好地获得长远的利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太看重自己所放弃的东西,把它看成平常之事是很重要的。因为过分牵挂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会搅乱自己的心绪,而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正面的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绳结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也可能在我们的心中。

有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出门,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正好经过一家寺院,便想考考老禅师。他说:“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

年轻人听了大吃一惊。

老禅师问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场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就是脱不开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没想到你一口就说中了。”

老禅师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解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大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子牵住;一匹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子牵住。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地;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还是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

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不也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了吗?某一阶段情绪不太好,是不是自己也存在某种心索?这则故事是不是也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启示呢?

其实,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失随缘吧,不要过分强求什么,不要一味地去苛求些什么,世间万事转头空,名利到头一场梦,想通了,想透了,人也就透明了,心也就豁然了。

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褊狭都是绳,还有一些过分的强求也是绳。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想法不同,态度就会不同

小李从小生活在一个环境很好的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后来考上了大学,读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没费什么周折,进了一家大型企业。那年,他才20岁,尚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让他始料未及: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他却是那么单纯,甚至有些天真,他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一些议论,说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的他,那一段日子很是沮丧。

他回家把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说给父亲听。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那个人的朋友和亲戚都来慰问,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而他却回答道:“这事的确很糟糕。但是,我却保存下了性命,并且我可以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以前我却从未这样清醒地认识过。现在,你们看,我不是一样顺畅地呼吸,一样欣赏天边的云朵和路边的野花?我失去的只是双腿,但却得到了比以前更加珍贵的生命。”

父亲说:“这个遭遇车祸的人是个智者,他知道失去了双腿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哪怕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他能够找到积极的那一面。而你……”他的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新人来说也是正常的。单位毕竟不是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你应该换个角度,把这种不愉快看作是对自己的砥砺,通过这种磨炼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你现在所面临的境况,恰恰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父亲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回到单位之后,每当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想,换个角度,这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得改正自己。如果确实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想,换个角度,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得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给他带来的是烦恼、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有时绝望孕育着希望!失去意味着新收获的来临!当你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不要放弃,不要以为迎接自己的就是失去,要拿出自己的宽恕心态,也许换个角度,就跨越了得与失的界限。

世上万物,生命最为宝贵,人生的乐趣在于奋斗和创造中,在于不断克服困难前进的过程,它使人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人充分享受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断战胜神秘而广大无际的宇宙的乐趣,使人有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进取心。金钱、地位、荣耀和物质享受虽然能满足一时的心理和口腹享受,却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和思想的苍白。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贪欲自私的弱点,告诫世人要千万注意,不要因争名逐利而丧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应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道理,物极必反,过分的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过多的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盛极而衰,是历史所证明了的。所以,在名与利、得与失上,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声、利益才“可以长久”。

我们可以这样想想: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

丢了东西的人说:折财免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