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宽恕的心态 > 第八章 屈己尊人赢支持(第2页)

第八章 屈己尊人赢支持(第2页)

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或者双方互相不把对方放在心上引起的,种种仇视和敌意,也因此而生,并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份关注,多一份重视,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责备别人不如责备自己

检讨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有那种喜欢责备别人的毛病?布置下去的一件工作任务没有做好,我们很可能不是积极地去与下属寻找原因,研究对策,而是指责下属:“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笨?”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下属会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什么也不说,但在内心却只会觉得你不近人情,从而怨恨你。这样,你今后就很可能在与他相处时,总感到疙疙瘩瘩……

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是说放弃必要的批评。这里的原则是要抱着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

楚王好战,屡次挑起邻国间的战争,弄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齐国贤士田赞决定去劝说楚王。他穿着十分破旧的衣服,来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早就听说过田赞的名声,一看他的衣服这么破,不禁十分惊讶,问:“您为何落魄到这种地步?”

田赞笑道:“我的衣服虽然破旧,还不算太糟糕的,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衣服呢!”

楚王听出他话里有话,就问:“您能说给我听听吗?”

田赞说:“铠甲就比我这身衣服更糟糕!”

楚王好奇地问:“为什么?”

田赞说:“铠甲冬天穿上冷,夏天穿上热,没有什么衣服比它更糟糕了。我因为贫穷,才穿这么糟糕的衣服。您是大国君主,富贵无比,却喜欢让百姓穿更糟糕的铠甲,是否有失明智?”

楚王一听很不高兴,责备道:“您不会是来充当说客吧?”

田赞从容答道:“我哪是当说客?我是为您着想啊!您让百姓穿上铠甲,也许是为了行仁义。但是,穿上铠甲,是去做砍断人家的脖子、挖空人家的肚子、毁坏人家的城池、杀死人家的父子的事啊!这样做会损害名声。如果说这样做是为了获得实际利益。但是,您想损害别人,别人也会千方百计损害您;您让别人遭到危险,别人也会千方百计让您遭到危险。这不是让自己置于不安全的地步吗?您为什么要做既损害名声又不安全的事呢?”

楚王默然良久,才说:“您说得对,我一定会改正以前的错误。”

田赞想说服楚王,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他没有因为自己站在理上就直接地表明态度,而是采取了楚王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他穿着很破旧的衣服,一方面是故意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楚王注意,然后借题发挥,阐明利弊。这样楚王当然比较容易听得进去了。

我们喜欢责备他人,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有时,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三国演义》中马谡轻敌失了街亭,害得蜀兵大败,诸葛亮无奈演了一场空城计,才算退了敌军。回到军中,诸葛亮为明正军律,挥泪斩了马谡。对此次失败,诸葛亮并没有处理了马谡就了事,而是深深自责没有听刘备生前所说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自作表文给后主,请自贬丞相之职。并要求属下“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诸葛亮的为人,值得我们学习。

在你又想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的,请马上闭紧自己的嘴,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这样,你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不好习惯,学会宽容,更好地与人相处,与人共事。

给足他人面子

在谈话中,对方坚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你不同意,要改变他的观点时,首先要顾全他的面子。因为若同意你的意见,也就等于承认他是故意撒谎,他的自尊心使他难以接受。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日服良药,未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监督刘坤一保荐在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于是一道圣旨征召马培之进京。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召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名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时,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症”,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的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既要照顾到对方“面子”,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面子。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迹。

一天,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投。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抹了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污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培之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

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培之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

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培之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大家都在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

一个人如果眼睛不管事,无论什么时候都看不出门道来,而嘴巴没个把门的则更容易得罪人。有“心计”的人,一般都是看破不说破,这样才容易使对方既畏惧你,但又不得不敬重你。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所希望获得的好处。

人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他会将之视为“奇耻大辱”,会一直耿耿于怀,随时找机会进行报复。所以,一般人际交往千万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在无关得失的小事中,总要让对方一步,这当然不是为了博得对方的欢心,做升官发财的阶梯,而在于获得多方面的好感,给人面子,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使自己不会因小事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自己的面子。古代的项羽兵败后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为了面子,连命都不要了。因为面子代表着尊严与荣耀,有面子才能被别人看得起,才能表明他的优越感。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就必须懂得放下自己的面子,给他人一个面子。因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正如《圣经·马太福音》里所写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尊敬别人,给别人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余地。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你伤过谁的面子,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你。

多个朋友多条路

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胡雪岩坚持“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正是不伤和气的生意经。

胡雪岩刚出道的时候,王有龄用他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落拓不堪。他要为胡雪岩洗刷耻辱,就在海运局支出六百两银子,去了结这笔账。他穿上官服,吩咐备轿,准备鸣锣开道,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名,顺便也替他出气。

胡雪岩却不同意这样做。他不去的理由很简单,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出信和的张胖子。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大失面子。张扬出去,张胖子在同行、在东家面前的面子也没有了。这是胡雪岩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而且还叮嘱王有龄吹捧信和一下,这使王有龄对胡雪岩的做法赞不绝口。

王有龄懂得了胡雪岩的用心,还款时,他特意换上便服,只坐一顶小轿到了信和。由于信和当初就将这笔款当做一笔收不回来的死账,因此也没把胡雪岩写的借据当回事,不知扔到何处,此时王有龄来还钱,居然找不到借据。当钱庄张胖子据实相告后,王有龄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二话没说,拿出该还的银子,只要对方写个已经还清的笔据,至于原来的借据,以后找到,销毁就是了。

在对待吃里爬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把这件事处理得极为漂亮。

朱福年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货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他一定要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他一下,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后请他走,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使人心服口服。‘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塌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开的户头及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不名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这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他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真的感激不尽,彻底服帖了。他死心塌地地替胡雪岩出力,后来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善待他人,化敌为友

香港大亨李嘉诚在商场上驰骋了半个多世纪,只有对手,没有敌人,堪称天下奇迹。而造就这个奇迹的原因是他善于化敌为友、为人和善。

李嘉诚在任何时候都不以势压人,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他一贯的做人准则是“善待他人,做朋友不做敌人”。

商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做到这一点,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李嘉诚的身上,善待他人、让他人一同分享利益的事情不胜枚举。就此,香港《文汇报》的主持人还曾访问李嘉诚,寻求他做人的秘诀,以解开人们心中的疑惑,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李嘉诚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总是那么的坦诚和磊落?李嘉诚认为,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重要是要有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美德,对自己可以节俭,但对他人却要慷慨,并且要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只要跟李嘉诚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因任何事闹过不开心。

热门小说推荐

靖天下
黄河落日圆靖天下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