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哲学是啥 > 010(第3页)

010(第3页)

庄子指出:造化生出这个世界,已经不错,你要是觉得它不完美,你另外造一个看!你显然造不出,你只能局部修补,这就是为害了,须知原形不可更改!

知道得越少越好

知道得越多越苦恼,越少越轻松。不知道就不苦恼。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

这句话指出“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人到的地方越多,见过的事越多,知道得越少。

人获得真理不是因为多,而是因为少。

明白逝去的,明白遗憾,才会悟道。

同时,少让人丰富,可以完美。

《圣经》上耶稣说:“我实话告诉你,这穷寡妇所投的(捐献)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争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发现自己不足,把她的一切都投上了。”

正因为寡妇拥有少,所以她的投入比任何人都多,为神悦纳。

人知道得越多越苦恼,越少越轻松。不知道就不苦恼。

玄奘万里取经归来,唐太宗问他:

“取到真经了吗?”

“取到了。共有三十五大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唐太宗不由怅然若失。又问中国之外有多少国家?

玄奘说:“西域有三十大国,三百小国。西域之外有天竺,天竺之外有大食、大秦。大秦之外还有无数国度。”

唐太宗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以前认为中国是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如今才知道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他因知道得多而得大苦恼。

知识害人,知识误人。

人人爱说“我有见识”,其实有什么见识。把一根筷子放进水杯里,筷子长大而弯曲。你还敢相信你的眼睛吗?

大雾里一个小水洼你远远望去以为是个大湖,你告诉旁人要准备船,结果雾散了一跃就过去了,你还敢夸自己有见识吗?

问风,风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问云,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散。

问自己,什么是自己?

我们果然也不知道。不知道好!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不如安安静静地享受现在。你看云多美好,看风多美妙。

你不用问,你欣赏身边的变化就可以了。

你什么都不用知道,你只管把现成的拿来用就好了。南郭子綦承认自己是枯木死灰

南郭子綦靠着小桌子坐着,呼吸缓慢,离神去智,好像精神脱离了肉体。

他的弟弟颜成子游陪他在跟前,问道:“怎么回事呀?诚然形体可以像枯木,心灵难道也可以像死灰吗?”

子綦说:“如今我已摒弃了偏执的我,你知道吗?你也许听说过人籁,但未听过地籁,也许听说过地籁,却未听说过天籁吧!”

子游说:“请问何为三籁?”

子綦说:“竹箫吹出的谓之人籁,风吹万种窍孔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谓之地籁和天籁。”

“枯木死灰”一词即源于上面这段话,但并没几个人懂他的意思。下面我先来解“枯木死灰”,再来说“三籁”。

“枯木”指干枯的树木,“死灰”指熄灭的火灰。“枯木”与“死灰”两个词单看没什么,连起来看就有意思极了。

人的一生就是从枯木到死灰的过程。

准确地说,人的一生要经过三个阶段:荣木、枯木、死灰。

所谓“荣木”,指茂盛的树木,比喻人活得好的时候。但这时你真的活得好吗?枯荣之间,吾心何之?

陶渊明有首《荣木》诗,专门言此:

“采采荣木,

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