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哲学 > 010(第8页)

010(第8页)

“怵怵”,音chu,害怕。

“浑其心”,淡其心。“浑”,浑沌,即清静无为的自然状态。

“注其耳目”,关注自身感受,指身陷小我,不能自拔。

“孩之”,把他当小孩。孩,动词,以之为孩。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圣人与常人之间是个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圣人引导常人,回归自然,投身大道。圣人想获得引导常人的资格,就要包容。常人有心(有私心)、常人不善、常人不信(不讲信用)、常人只管自个,这些人性不好的一面圣人统统包容。

好比江河不会把地面清洗干净再流过去,而是什么地方都流。

鱼不可脱于渊。

自己解套

——《庄子·口箧》

人生的麻烦,全是各种礼俗搞的。杜甫诗云:“先王设网罟,作法害残生”,就是此意。人必须反叛世俗才能快意人生,否则必作茧自缚,玩火自焚。庄子说:“包不可脱于渊”,就是讲人不可自失本性。

有多少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就是禽兽行为了。

很多人自以为是正人君子,其实是禽兽、有的人一生是从禽兽到圣人,行的人一生是从圣人到禽兽。凡此种种,皆是虚妄。你要做男盗女娼,就好好地做男盗女娼,反正“盗亦有道”,反正“笑贫不笑娼”,娟与盗并不是最畜生的一种活法,最畜生的活法是满仁义道德的那种人。咱不玩那一套。不好玩。

最近我看了一本知青小说《狼性高原》,里面对当时情况的揭露让人触目惊心。几万知青被赶到青海高原,任那些头头们宰割。指导员在麦地里作践女知青,连长夜袭洞房,师长将看得上的姑娘唤来房中任意凌辱,等等,这些畜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却丧尽了天良、

有多虚伪,就有多残酷。

中国的这种传统由来久矣,源于人性古来即有的堕落,原不关提倡“仁义”的孔子什么事,不关儒家什么事。“儒教”是西方学者炮制的一门宗教,根本不存在;“礼教”是“五四”革命家臆想的一种传统,也根本不仔在。只有儒家与儒学是真实的。

我们与其清算传统,不如清算自己的人性。

在每个人的内心,魔鬼在蠢蠢欲动……

这个魔鬼就叫“自以为是”。

人闲品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相忘于江湖

——《庄子·人间世》

江湖很大,一条鱼可以与另一条鱼水不相逢。同样的,大道宽广,人与人可以互不伤害,各自前行。不要强迫走在一起,不要牵挂。忘掉他是纪念他的最好方式。

人之所患,在于老是忘不了自己,同时对别人耿耿于怀。

那种时刻忘不了自己的人,将迷失自己。

永远对别人耿耿于怀的人,将受伤害更深。

人不忘掉自己是很麻烦的,容易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一切事情都应该为他服务。这显然不可能,为什么不忘掉自己轻松生活?

忘掉自己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一、忘掉自己的能力。

这一层最重要,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就会去搞很多事,以致收不了场,以致累死。庄子说:“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就是这个意思。庄子又说“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也是此意。

二、忘掉自己的身份。

三、忘掉自己的不快。

人都有烦恼,你越烦恼,烦恼就越大;忘掉烦恼,烦恼就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有的人活得一生倒霉,并不是社会对他不公,而是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把屠刀就是自己心中的阴影,它是最锋利的刀,把一个人很轻易废掉,杀人不见血。

由此推断,我们应该忘掉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比如,男人应该忘掉他的旧情人,女人应该忘掉她的旧相好,才不会被往事折磨,才能有更大的幸福。

有的人生活离不开一个记事本,上面把一整天、甚至整月、一整年的计划都安排好了,每天只做计划内的事,处处忘不了自己的事,时时刻刻忘不了自己的人,结果把自己变成机器,一点儿都不爽。

忘了自己才能得到自己。

得到自己后,又要忘掉自己,不能有所保留。人心里一多事,就会烦乱,什么也办不好,应如老子所言“虚其心,果实腹”,这样才是自然的人,自由的人,才能逍遥游。

庄子讲了一个“断脚圣人”的寓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