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庄人生哲学 > 004(第3页)

004(第3页)

怒者,奴心也。奴隶经常发怒,乃至造反,比如斯巴达克斯冲天一怒,整个罗马帝国为之震动。

你不要激起人反抗的心。

你不要让人觉得我在做奴隶。

你要让人觉得自由,才好控制他。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此。

让他去自由,我来把握自由的度。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夭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庄子这个故事旨在说明训人之道。训人即驯人,驯人与驯兽相同。人心很坏,人与人来往说好听点是合作,说难听点就是互相驯服。

驯有驯之道,要柔不能暴,要慢慢来不能希望一下子就收服。

驯人之先是驯己。按捺心魔,我就是神仙。龙性难驯,我本狂生。

庄子自行一道,绝不向楚王臣服。庄子开创了中国的反叛传统,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与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共同构造了一种对世俗王权的拒绝,这是中国士人的优秀传统,为后世嵇康、李白、谭嗣同等人继承。

耶稣也是个狂人。

耶稣一生藐视当时文士与祭司、长老持正道而前往,往往把那些人训斥得自惭形秽。就像约翰藐视当时的犹太王希律一样,耶稣当然也藐视当时的罗马皇帝,说:“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神!”耶稣因此见杀,但他复活了,其门徒将耶稣基督爱的教义传遍全球。

凡此圣贤,都是狂傲的,都是异端,他不容于当时,却给当时人指明了唯一的道路。

有人看到《圣经》上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以为这话口气不免太大。殊不知庄子也说他:“与天地齐寿,与日月齐光。”真是这样吗?

真是这样。这不是夸张,这就是真实情况,而且还有几分保守呢。

打开了心智,很多连你想都想不到的真实景象会展现在你面前,并且都不是昙花一现。那时,你是永生的,万能的,你是起始,你是终结,你是一切过程。

逍遥游何谓哉?并不是我游在天上,而是我游在我当中。一切都是我,我中有我,妙涵一切,如意潇洒,别有洞天。

这一切从何得来?当然是积极地修炼。而任何时候保持傲骨,我行我素、我自行我道也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庄子说:“芒然彷徨乎尘垢之道,逍遥乎无为之业。”

前一句讲尘世茫然无所依,后一句讲无为便可逍遥。红尘染人为血色,而莲花是洁白的。原来无为也是一种事业,这多好。

乱中有定

挫其锐,解其纷。

——《老子·五十六章》

“挫其锐”,指挫败对方锋芒;“解其纷”,指解开纷乱的局面。

这句话有两解。

一是针对博弈时的情况,要挫人之锋芒,解环境之纷乱。

二是针对自身陷入困境,要自挫锋芒,自解纷乱头绪。

第一层是引入义,比较好懂。

第二层是根本义,比较难。下面详述。

人陷入困境为什么要自挫锋芒?锋芒都去掉了,岂不更被动消极?不是这样的。悬崖边有条大河跌落成瀑布,在悬崖与大河交接的地方有很多石头,尖石头就会被冲走,而自去锋芒的圆石头就会生根在原地,不会被冲走。

困境中,各种力量撕拉牵扯,人极容易被冲走,因此就必须自去锋芒,善刀而藏之。《易经》卦三十四“大壮”讲:“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指公羊用角去撞篱笆,结果卡住了,不能退,也不能穿退篱笆进去。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在困境中的窘状。

当此之时,羝羊如果全力一拼,强行冲,可能冲破篱笆进去,也可能把角撞断,把脖子撞折死掉。这是“不能遂,强行遂”。

羝羊最好的选择是“不能退,强行退”,即《老子》此处讲的“挫其锐,解其纷”。即先前我讲过的动用非常道。自挫锋芒,抽身出困境。

当然,自挫锋芒并不就是羝羊自己把角折断,它为的就是保住自身,怎么能自毁利器呢?

自挫锋芒是善刀而藏之,不是自毁利器。羝羊要强行退,不是以自断双角为代价,而是巧妙利用双角的弧度,轻轻把力收回,这样就能从篱笆缝中退身出来,恢复自由。

抽角之时,力要轻,要反复蠕动,一来一回,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深一浅,一内一外,这样就可以把角从缝中退出。如果来个霸王硬上弓,一定会弓毁人亡。

一个线团被无形中自我缠绕成死疙瘩,“剪不断,理还乱”,越急越没用。巧手的女人最擅长解线团,她们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丁点、一丁点地解,沿着穿线的路子退回去,具体操作如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